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考试 > 法律硕士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

文档格式:DOCX| 10 页|大小 16.43KB|2023-02-14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3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1 / 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的根据是 A.法律规则是否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B.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主体自行设定权利义务 C.法律规则保护的权益不同 D.法律规则设定的效力不同 2.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方法 B.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3.对法律条文做出比其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属于 A.任意解释 B.非确定解释 C.扩充解释 D.限制解释 4.为了反对单纯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法学研究必须坚持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C.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 5.下列关于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与道德是两种社会调整机制,互不相关 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C.法的内容决定于道德 D.道德必须由法律保障实现 6.适用下列哪种原则时,法律时间效力以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法律优于地方性法规 D.后法优于前法 7.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这属于法的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8.下列属于执法活动的是 A.朱某认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税务人员认为某人有偷漏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法官出差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发生口角,而以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9.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10.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11.在下列立法活动中,不属于法定立法程序的是 A.法律案的起草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是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13.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B.责任与处罚原则实际上是公平、公正观念在规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C.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会产生责任的转移承担问题 D.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14.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 A.法理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宪法学 15.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重要区别之一在于 A.是否具有效力的普遍性 B.是否具有物质制约性 C.是否具有强制性 D.是否具有国家意志性 16.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主要是指 A.不同阶级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B.不同阶层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C.不同派别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D.不同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1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8.在我国宪法上第一次引入“人权”概念的是 A.1988年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B.1993年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C.1999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D.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19.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日本宪法 20.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批准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民政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21.全国人大代表的辞职申请向以下哪个机构提交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省级人大常委会 22.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 23.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A.批准 B.备案 C.请示 D.汇报 2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 A.教育部部长 B.国家主席 C.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 D.大学校长 25.我国下列国家机关中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辩证推理的是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2.法与国家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和一致性,这主要体现为 A.法和国家都具有规范性 B.法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法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于共同的经济基础 D.法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3.法治国家的标志主要包括 A.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B.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 C.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D.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正式渊源的是 A.判例 B.习惯 C.学说 D.法理 5.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A.讲求效率原则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6.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为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7.英国具有 A.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B.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C.形式意义上的宪法 D.实质意义上的宪法 8.权力制衡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 A.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 B.个人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C.国家权力制约个人权利 D.个人权利制约个人权利 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10.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国体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历史传统 D.领导人的意愿 11.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其职权范围内议案的主体有 A.委员长会议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10人以上联名 12.宪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 A.确认和巩固 B.限制和规范 C.指引和协调 D.评价和宣传 13.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 A.根本性 B.最高权威性 C.相对稳定性 D.纲领性 14.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是 A.国务院总理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D.中央军委主席 15.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不包括 A.孔融 B.张斐 C.董仲舒 D.杜预 16.关于《开皇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成果,调整篇目内容,首次确立12篇立法体例 B.《开皇律》中传统五刑制度首次得以正式确立 C.《开皇律》在北齐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重罪十条”的制度 D.《开皇律》中对公罪和私罪进行了区分 17.宋代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关不称为 A.提点刑狱司 B.提刑按察司 C.理刑司 D.肃政廉访司 18.《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为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 A.凌迟 B.绞刑 C.刺字 D.缘坐 1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C.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效率 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20.父母和子女间在法律上的抚养赡养关系是一种 A.思想的社会关系 B.物质的社会关系 C.意志行为关系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21.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流行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具体规定。

    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一般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了法律原则所具有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2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理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B.法理学提供的是法律的一般思想,而不是法律的具体知识 C.法理学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 D.法理学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 23.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A.责任法定原则 B.责任相称原则 C.因果联系原则 D.效益原则 24.下列有关法律对人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可能有一定差异 B.中国采取的原则是,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C.各国法律对人在效力上的规定是一致的 D.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25.1982年宪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完善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表现在 A.有权行使国家立法权 B.设置委员长会议 C.设置法制工作委员会 D.部分常委会委员实行专职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hh思密达4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