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的意象鉴赏雨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水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青山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象征故乡,栖息身心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暗示虚无,显示苍凉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引为知己,安妥灵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落花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飞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钟声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舟船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