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黄梅小池人婚嫁、酒席、葬礼的风俗礼仪

文档格式:DOCX| 14 页|大小 108.59KB|2023-11-28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习俗黄梅小池人婚嫁、酒席、葬礼的风俗礼仪一黄梅人的婚嫁习俗结婚礼俗主要有访亲、定亲、过门、嫁娶、回门等先由介绍人牵线,约期见面、相亲,双方同意就照相留念、互赠礼品(信物),然后分别上门,会见双方父母,男给女方“见面礼"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送女方父母和其已成家兄弟的节礼确定婚期后,男到女家过门须送厚礼,并双方到区乡政府登记佳期多定"元旦"、"五一"、"国庆"或"看日子"迎亲,城镇租借汽车,乡村用拖拉机、三轮车或步行嫁妆上贴红双"喜〃字,或人抬或车运宴席或自办或到饭店包席,新人出面敬酒,答谢亲友举行婚礼仪式,不拜堂,先由主婚人讲勉励恭维话,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敬烟、敬糖果,闹新房次日上午,新婚夫妇备茶拜见亲友,亲友要给“茶钱"婚后第3天,女方哥哥或弟弟要送书皮剪刀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俗称“回门",但须当天返回到满月,须带礼物再回娘家,叫“走满月"70年代后,政府提倡婚礼改革,不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结婚,由共青团、妇联组织集体婚礼还有不少青年旅行结婚,即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后,择吉日外出旅游度蜜月结婚用品日渐增多高档,有的还由一方点要50年代,结婚用品简单,男方购置一套床帐被窝、一只或两只木箱及零星生活用具即可。

    70年代中期,时兴女家点要,美其名曰"我出菩萨你装金〃,除要八垫八盖及其他日常用具之外,还要高档商品先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绛纫机、收录机),继而要"48条腿"(指满房家具的总腿数),进而要"三大件"(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1984年后,少数女家还要求男家建一幢私人楼帛,才同意嫁女不少男家西操办婚事,将多年积蓄花光,一般都要借债,故有"嫁得起女儿,接不起媳妇"之说二东港划龙船习俗龙舟,是一种以龙造形的木舟这种木舟的首尾都雕有巨龙的图案在古代,龙舟唯有帝王才能享用,后来我国民间划船竞赛,也渐渐有了用龙舟的习惯每逢端午节那天,许多地方都要举办龙舟竞赛,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宋代诗人余靖在《端午日寄酒庶问都官诗》中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枪神"黄梅在端午节也有举办龙舟竞赛的习俗,一方面纪念大诗人屈原,一方面作为民间的一项大型文体活动,其规模、场面都是很大的举办龙舟大赛的那天,全城的百姓都倾城而出,纷纷赶到江边去观看从分路至小池漫长的江堤上,人来人往,站满了观赛的人群许多邻近县乡的百姓,也在此日赶到黄梅,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比赛当时,丹徒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赵彦称曾在其《三愿堂日记》中描写过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东港龙舟大赛的盛况。

    他说,黄梅龙舟最盛,比其他地方的龙舟大赛要展开从岸边望去,竞渡时江上波涛起伏,巨浪间百舸竞发,前呼后涌,排桨挥动,鼓舞沧波,一瞬间,"金翠眩目,镇鼓艳耳,游观者舟次鳞列,约不下千万",气势是非常壮观的黄梅龙舟大赛,不仅比速度快慢,而且要比水手的技巧;尤其是水手的潜水功夫传说比赛的项目中有江面抓鸭和潜水捉鱼等抓鸭是由几组龙舟圈成一个大圈,然后在圈的中央放一只活鸭子,一声令下,众舟一起合围,哪一艘龙舟上的水手先捉到鸭子,哪一艘龙舟就算获胜有时,鸭子见人,就潜入水中,这时,水手们就必须跃入江中捕捉,竞争场面十分热闹潜水捉鱼,在竞赛中算高难项目,比捉鸭子要费力得多,一般潜水功夫相当棒的小伙子才敢参加此项赛事根据竞赛规则,事先在数条黄寤的头上各扎上一根红绸带,然后待发令时放入水中,比赛开始时,先由各个龙舟推出自己潜水功夫最出色的水手参加比赛,以抓获黄鳍的多少来决定名次……随着锣响,黄鳍被放入江中,四周龙舟上的.水手纷纷潜入江底捕捉要捉住黄鳍是很不容易的,它又滑又会钻,往往水手们多次潜入水中都无功而返,只有潜水功夫特强又善于捉鱼的极少数幸运者才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黄梅龙舟大赛一直持续到清末,后因观赛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难以维持,以及风浪不测,常常为比赛要淹死不少人,才被官方禁止。

    三黄梅县的酒俗文化1 .酒俗之起媒酒起媒酒又称暖媒酒娶亲前的头天晚上或中午(亦有娶亲当天早晨的),男家办一桌丰盛酒席,专请媒人坐首席,以酬谢其保媒之功并请其在娶亲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鼎力玉成亲事这桌酒席叫作起媒酒2 .酒俗之起手酒起手酒种类繁多,各行各业工匠,受主人之邀上门做活,第一天的首餐酒饭一般由主人招待,叫作起手酒特别是做新屋,起手酒更为隆重,不论是自己请点工做屋,还是全部包工包料请专业建筑队做屋,动工之前定要办起手酒,盛情款待木匠、砌匠等施工人员,并请母舅相陪喝了起手酒,才开始下墙基石,砌墙,支门窗3 .酒俗之上梁酒新屋做到上梁时,或楼房封顶时,要举行繁琐的上梁仪式上梁之日,事先将红绿绸缎被面搭在主梁上,用红绳将主梁两端系紧众工匠站立屋顶,各司其职起梁的人紧拉起痍红绳,吉时到,一木匠喊"上梁〃,主梁便在鞭炮声中升到房顶,并安稳妥同时砌匠往屋下抛撒年糕、糖果、香烟等物,令众人哄抢主事木后,砌匠即各自取下梁上的被面,率众人下房,稍事休息主人即在屋摆治丰盛酒席,请家公母舅作陪,款待工匠,众工匠大吃大喝一顿,尽欢而散,第二天才继续上工此即为喝上梁酒4 .酒俗之过屋酒新屋落成或购房屋装修完毕,主家准备乔迁新居时,大都举行过屋仪式。

    选好吉日后,屋主于当天凌晨燃放鞭炮,首先担一捆劈柴或一架木梯进屋,再搬进家俱天亮后,主人恭候亲朋好友来鸣鞭道喜,并留其进屋休息玩耍到中午,或在自家新屋,或在宾馆酒楼,设盛宴款待宾客此为喝过屋酒5 .酒俗之寿酒黄梅老人过五十岁后,每增十岁寿命,晚辈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庆贺老人高寿,称为做寿五十为初寿,六十为大寿,七十为高寿另外,黄梅习俗认为:只要双亲健在,子女年龄再大,也不能给自己做寿,只能叫过生So还讲究"男做九,女做十〃,如男到五十九岁生日,即做六十大寿女需满五十岁、六十岁才做寿届时,亲朋好友纷纷携带寿礼欢聚主家,给老寿星祝寿主人在家里或到酒楼摆盛宴,请老寿星和亲朋好友一同喝酒庆贺,也谓吃寿酒四黄梅县的酒桌筵席文化婚丧喜庆,均要设盛宴款待宾客,不论几桌,只有主桌设席,席分两种,即龙口席和朝头席龙口席:桌缝南北向其东,北为首席,南为3席,其西,北为2席,南为4席;其北为上八位,南为下方陪客席席位依尊卑长幼依次而坐,上客坐首席,次之坐2席,又次坐3席,再次坐4席其余仍为尊长者坐上八位,自家人坐下方斟酒端菜陪客朝头席:桌缝东西向其北,东为首席,西为2席,其南,东为3席,西为4席东西两方均为陪客席。

    若是客人多,则把桌子分做东西两排摆架,桌缝南北向各排第一桌为主桌东桌之东,北为首席,南为3席;西桌之西,北为2席,南为4席这种席的摆法,是单桌龙口席的发展,故仍称龙口席O另一种席,为单桌朝头席的发展,桌子分东西排摆架,桌缝东西向,各排的第一桌为主桌,均只北方设席居中,东为首席,西为2席;之外,东为3席,西为4席下乡还有一种席叫丁字席,实为朝头席的发展,桌缝东西向,3张主桌设六席,摆为丁字,故名第1桌设在堂屋紧*神龛的中间,其北,东为首席,西为2席,其余桌子分两排摆架,东边一排第1桌之北,东为3席,西为4席,西边一排第1桌之北,东为5席,西为6席,其余桌上没有席,可以随意坐五黄梅迎亲的时候说的吉祥话黄梅人在迎亲的时候每件陪嫁品要说一段吉祥话,很有特色1 .[电视机]电视我说不倒,走七(去)宽(生)个晓(男伤)2 .自行车哪多又多,宽个晓会上学!3 .桌子四个角,将来小孩上大学4 .红箱四四方,宽儿到中央5 .M0T0车的吉祥话:新郎骑,新娘坐宽儿考大学6 .日出东方万里光、手执月斧响叮当、轻轻套上象牙床、象牙床上盖锦被、锦被中间出祭央、一头一个记央枕、记央枕上结成双7 .红箱四角方方,内装宝藏,富贵万年长。

    8 .电扇扇风凉,新郎爱新娘!9 .一担梦八根梭,阔个份就上大学10 .镜儿圆又圆,宽儿中状元IL扁担挑上肩,谢谢张(女方姓氏)府茶和烟12 .【脚盆】大圆套小圆,夫妻恩爱花好月圆13 .电饭煲真蹊跷,咬鱼咬肉不用柴虎烧14 .茶几四四方,摆在房中央,来客对面坐,潇洒又大方15 .衣架,鞋架,一成高一成,代代出能人16.奇怪奇怪真奇怪,又装饭来又装菜,困醒还要随身带痰盂】-新郎官必说的174牙噢伤噢,恩莫闹,爸爸就来抱娃娃】一新郎官必说的18 .被子枕头是一套,走去宽(生)个晓(男伤)!19 .红索:千里因缘一线牵,只羡鸳鸯不羡仙六黄梅人过端午的习惯端午节在黄梅又名端央节、蛋节,与中秋节和春节合称一年三节,对于黄梅人而言非常重要同思念亲人的中秋节和全家团圆的春节相比,端午节时处初夏万物欣欣向荣之际,因而独具生机,黄梅人过端午节也别有风味,又因上乡、下乡的经济文化背景有异而更加精彩!以下是黄梅人过端午节的风俗:风俗之一:炸油粮,在黄梅上乡,端午节家家要炸油楸,因为这个时候适逢油菜收割完毕,家家有新榨的"清油",同时,小麦也是在此时收割风俗之二:吃粽子,在黄梅下乡,煮粽子、吃粽子之风尤盛,这跟中国很多地区文化背景是一样的风俗之三:划龙船,在河港密布的黄梅下乡,端午节的龙船比赛无疑是过节当天重要看点,下乡人或以村为单位,或以家族为单位进行龙船比赛,比赛之时,河(港)里一片锣鼓之声,龙船争夺相当激烈。

    此风俗亦与其他地区相同,主要是为了纪念荆楚大地的文化人物——屈原风俗之四:插艾叶、菖蓬,端午节清早,家家都要在门和窗户上插上艾叶和菖蓬,传说艾叶的气味可以劈邪,菖蓬形状像利剑可防妖魔鬼怪进入家中风俗之五:吃鸡蛋,吃蛋糕黄梅人认为:鸡蛋如石藤,可以把人的步伐拖住,从而长命百岁,而蛋糕就是发糕,有越吃越发之意特别是小孩子,端午必须吃鸡蛋,最好是用红线扎个小袋子,把鸡蛋放在里面,挂在小孩脖子上,据说这样可以给小孩辟邪风俗之六:送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一年三节,黄梅女婿都要到去外父家送节,三大节的礼品一般以烟酒和肉为主,端午节时必须有蛋糕如果是新女婿头回送节,则礼数相当讲究:在上乡,女儿女婿第一次送节叫初节,送节礼品视家庭经济环境,分为8斤8包、10斤10包、16斤16包几种规格(黄梅人爱讲究是出了名的),此外还要根据娘家人口情况送扇子(此风只在黄梅有),给长辈男性要卖大蒲扇,长辈女性的要买伞或鹅毛扇,平辈,晚辈都要买年龄不同的扇子(本人小时候最喜欢折扇),女孩子也可以送伞只要礼数周到,娘家人是非常开心的!外父外母必定要留女儿女婿吃饭,而且要给新女婿准备回礼,如红包、衣服等,女儿女婿拿来的礼包,也是要回一半的,如10包回5包,但肉是不回的,呵呵,当天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吃不完,外父外母可留着慢慢吃。

    以上是黄梅的端午风俗,也许有人会说黄梅人讲究,爱面子,因此觉得麻烦,但是笔者认为:黄梅人之所以礼数多,是因为黄梅是文化大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不像快速消费的城市,一年四季一个样子笔者衷心希望新一代黄梅人能记住并遵从自己的风俗,讲它作为文化遗产世世代代留传下去七黄梅丧葬礼仪习俗〃生要生在苏州,死要死在薪州"在程朱理学盛行的靳州,旧的丧葬之事,的确是不同一般人们对死的重视,从婚嫁时置棺木作嫁装到五六十岁即"办前程"(后事)可窥一斑谚称“六十不办前程,死倒别怪儿孙”因此一般人到五六十岁,便开始为自己准备"前程",备置棺材,请风水先生选取〃风水宝地",作为葬身之所棺材一般都用杉木,普通关才是"十二斗”(由十二块板做成),上等棺材为"十斗〃,最差的"十八斗"棺材叫"寿木",寿木完工,至亲好友送礼庆贺,祝愿主人百年长寿安葬之地要有"来龙"、有"下手",朝山秀丽、望水来临的“牛眠大地〃,地选好后建生坟,俗称“作风水"旧时丧葬礼俗亦极为隆重以至过于繁琐,大致可分为"送终、报丧、入殓、请七、出丧、安葬"等等送终:老人病危,家人站立床前,听候交待后事,老人神情有变,即将咽气,已出嫁的女儿要回避,儿孙立病榻前,高声呼唤,直到咽气,全家人跪在床前嚎啕大哭,此为"送终〃,远方的儿孙须在老人咽气前赶到家,否则就被认为没有能为之送终,或者说是没能尽孝,是一大憾事。

    报丧:完成送终前后的种种程序后,便向亲友报告死讯,此为报丧古薪州黄梅县的报丧者,是执一伞进门,将伞尖向下竖置大门里侧,亲友一见便知德化县是把伞挂到堂前左边的椅背上,然后坐在对面座上,口报:你家多谢"了入殓:将死者裹棉穿戴整齐入棺,谓之"入殓"各地均有专事为死者入殓的人,有求必应请七:丧亡之日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儿孙们备香烛贡品,在灵前或坟上祭奠,俗称"请七"出殡:由于选择坟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丧,最短3天,最长经年,-般是49天,把灵柩送往墓地,谓之"出殡"安葬:出殡前,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坟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内倾石灰灵柩到达,坑内再烧一些豆箕麻拮,并留火种,然后才能陈棺摆正还要宰雄鸡淋血于棺盖,放爆竹,烧纸钱,最后一次焚香跪拜八黄梅县时令节日1 .上七日:又称"人生日〃,农历正月初七,人们把这一天看作整个人类的生日有的家庭办酒请客,吃长寿面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多数家庭要做元宵(汤圆)吃入夜,部分地方举行灯会,群众踊跃观赏3 .土地会:农历二月初一,为传统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要在这天加餐以示祭祀,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4 .观音会: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诞辰天未亮时,中、老年妇女即相邀朝拜观音。

    5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农村家家做菜耙,近邻还互相馈赠,认为吃菜耙不生疥疮,相传为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倡导有的还用地菜煮鸡蛋,认为吃了不惹灾祸,能治头晕病6 .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群众在清明节前三后四天内,扫墓祭祖,摞坟插清明花、烧香化纸,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学校则组织师生向革命烈士墓敬献花圈,表示悼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7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群众习惯在这天翻箱倒柜晾晒衣物谚云"六月六,晒红绿",认为这天晾晒的衣物,不会生虫发霉8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黄梅县、德化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耙,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9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

    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10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11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黄梅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12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共黄梅县孔珑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13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寻阳(黄梅县)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

    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黄梅县下乡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功夫足球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