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工作岗位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放射工作岗位人员作为一类特殊职业群体,其职业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科研、工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各种射线装置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因此,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管理,不仅是为了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一、制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企业应制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安排其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以后每2年必须接受放射防护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2、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定期到有资质的医疗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3、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至少检测一次,对于个人剂量高于剂量限值1/4时,必须查明原因,告知本人并采取相应措施4、企业要负责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放射防护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5、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防护培训中形成的档案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证》由企业统一保管,终身保存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档案,医院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二、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基础这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或医学随访这些检查旨在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放射工作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1、上岗前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详细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常规医学检查和特定放射相关检查,如放射性核素吸入检查、放射性物质体内含量检测等只有通过检查并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人员,才能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因长期接触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3、离岗时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在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应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这有助于评估其健康状况,确保其在离开岗位时未因辐射暴露而留下潜在的健康隐患4、应急健康检查或医学随访:在发生辐射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或医学随访,以评估其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三、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是提高他们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的关键这包括培训他们了解辐射的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器材的方法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要求主动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防护用品的方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2、上岗前培训: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由卫生监督中心和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3、在岗期间培训:放射工作单位应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档案应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这有助于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始终具备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4、应急处理培训:在发生辐射事故或紧急情况时,放射工作人员应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因此,他们还需要接受应急处理培训,了解应急预案、应急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等四、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估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和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佩戴个人剂量计,可以实时监测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从而确保他们的安全。
1、监测周期: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一个月,最长不应超过三个月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因辐射暴露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2、监测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这包括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以及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报警式剂量计:在预期外照射剂量有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情况下,放射工作人员还应佩戴报警式剂量计,以便在辐射剂量达到危险水平时及时发出警报五、工作场所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场所的监测与评估是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1、辐射水平监测:放射工作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因辐射暴露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2、防护设施评估:放射工作单位应定期对防护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这包括设置合理的辐射防护区域、使用防护设备、加强通风等3、安全隐患排查:放射工作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有助于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可靠六、放射事故预防措施:1、认真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的知识学习和培训2、设立企业放射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企业组织落实放射防护人员及措施3、督促相关科制定并落实放射性防护管理规章制度4、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如有不符合规定及时整改5、对放射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6、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适时进行辐射水平检测7、放射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并作好对患者和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工作8、按规定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由医院建立健康档案七、X射线机操作规程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支、动范围不可超过±1Hz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放射工作岗位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通过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工作场所的监测与评估、应急管理与救援、健康档案管理、保健津贴与休假以及法律法规遵守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因长期接触辐射而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保障其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