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工程/通信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课件

文档格式:PPT| 31 页|大小 987.41KB|2024-11-06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按一下以编辑母片标题样式,按一下以编辑母片,第二层,第三层,*,*,按一下以编辑母片标题样式,按一下以编辑母片,第二层,第三层,*,*,按一下以编辑母片标题样式,按一下以编辑母片,第二层,第三层,*,*,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RD4 朱宁,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RD4 朱宁,目录,1,概述,2,电波传播频段的典型应用,3,几种主要的电波传播方式,4,自由空间电波传播,5,惠更斯,菲涅耳原理,6,电波传播的菲涅尔区,7,极限直视距离,8,理想的户外测试环境,目录1 概述,1,概述,人类正在观测研究和利用的电磁波,其频率低至千分之几赫(地磁脉动),高达,1030Hz,量级(宇宙射线),相应的波长从,1011m,短至,10-20m,以下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既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

    1 概述 人类正在观测研究和利用的电磁波,其频率低至千分之几,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速度等于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公式,c=f(,波长,,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机械波与电磁波都能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粒两象性,.,折射,反射属于粒子性;衍射,干涉为波动性按序排列的频率分布称为频谱(或波谱),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无线电波频段(,RadioFrequency Band,)的划分见,P5,表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课件,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课件,超低频,典型应用为地质结构探测,电离层与磁层研究,对潜通信,地震电磁辐射前兆检测极低频,典型应用为对潜通信,地下通信,极稳定的全球通信,地下遥感,电离层与磁层研究甚低频,典型应用为,Omega(,美,),、,(俄)超远程及水下相位差导航系统,全球电报通信及对潜指挥通信,时间频率标准传递,地质探测低频,典型应用为,LoranC,(美)及我国长河二号远程脉冲相位差导航系统,时间频率标准传递,远程通信广播中频,用于广播、通信、导航(机场着陆系统),高频,用于远距离通信广播,超视距天波及地波雷达,超视距地,-,空通信。

    2,电波传播频段的典型应用,超低频2 电波传播频段的典型应用,米波,用于语音广播,移动(包括卫星移动)通信,接力(,50km,跳距)通信,航空导航信标,分米波,用于电视广播,飞机导航、着陆,警戒雷达,卫星导航,卫星跟踪、数传及指令网,蜂窝无线电通信厘米波,用于多路语音与电视信道,雷达,卫星遥感,固定及移动卫星信道毫米波,用于短路径通信,雷达,卫星遥感此波段及以上波段的系统设备和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亚毫米波,用于短路径通信米波,地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是指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当电波紧靠着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导体,因此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3,几种主要的电波传播方式,地面波传播3 几种主要的电波传播方式,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在,实际情况中只有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

    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天波传播,发射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波在电离层内经过连续折射而返回地面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传播尽管,中波、短波,都可以采用这种传播方式,但是仍然以短波为主它的优点是能以较小的功率进行可达数千千米的远距离传播天波传播的规律与电离层密切相关,由于电离层具有随机变化的特点,因此天波信号的衰落现象也比较严重天波传播,视距传播,电波依靠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直视的传播方式称为视距传播(,Line of sight,)它可以分为地,-,地视距传播和地,-,空视距传播视距传播的工作频段为超短波及微波波段,此种工作方式要求天线具有强方向性并且有足够高的架设高度信号在传播中所受到的主要影响是视距传播中的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之间的干涉,在,几千兆赫和更高的频率上,还必须考虑雨和大气成分的衰减及散射作用在较高的频率上,山、建筑物和树木等对电磁波的散射和绕射作用变得更加显著,视距传播,除了上述,3,种基本的传播方式外,还有散射传播,散射传播是利用低空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下缘的不均匀的,“,介质团,”,对电波的散射特性来达到传播目的的散射传播的距离可以远远超过地,-,地视距传播的视距。

    对流层散射主要用于,100MHz10GHz,频段,,传播距离,r,1000km,散射通信的主要优点是距离远,抗毁性好,保密性强除了上述3种基本的传播方式外,还有散射传播,4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不同的电波传播方式反映在不同传输媒质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不同,带来的损耗不同但是即使在自由空间传播,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的功率密度也不断衰减为了便于对各种传播方式进行定量的比较,有必要先进行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的讨论4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 不同的电波传播方式反映在不同传输媒质对,dBm,的概念,:dBm,即分贝毫瓦功率单位,与,P,(瓦特)换算公式:,(10*P)dBm=(10*P)dB-30dB(P:,瓦,),纯计数单位,首先,,DB,是一个纯计数单位:对于功率,,dB=10*lg(A/B),对于电压或电流,,dB=20*lg(A/B).dB,的意义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把一个很大(后面跟一长串,0,的)或者很小(前面有一长串,0,的)的数比较简短地表示出来如:,X=1000000000000000(15,个,),10lgX=150dB,X=0.000000000000001,10lgX=-150 dB,dBm,定义的是,miliwatt,。

    0 dBm=10lg1mw,;,dBw,定义,watt,0 dBw=10lg1 W=10lg1000 mw=30 dBm,dBm的概念:dBm即分贝毫瓦dBm,功率转换表,DBm,功 率(,W,),dBm,功 率(,W,),dBm,功 率(,W,),dBm,功 率(,W,),0,0.001,16,0.04,31,1.28,46,40,1,0.00125,17,0.048,32,1.6,47,51.2,3,0.002,18,0.064,33,2,48,64,4,0.0025,19,0.08,34,2.56,49,80,5,0.003,20,0.1,35,3.2,50,100,6,0.004,21,0.128,36,4,51,128,7,0.005,22,0.16,37,5.12,52,160,8,0.006,23,0.2,38,6.4,53,200,9,0.008,24,0.256,39,8,54,256,10,0.01,25,0.32,40,10,55,320,11,0.012,26,0.4,41,12.8,56,400,12,0.016,27,0.512,42,16,57,512,13,0.02,28,0.64,43,20,58,640,14,0.024,29,0.8,44,25.6,59,800,15,0.032,30,1,45,32,60,1000,dBm=10logmW mW=Lg(dBm/10),dBm功率转换表DBm功 率(W)dBm功 率(W),自由空间传播损耗,(,Free Space Propagation Loss,)的定义,当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方向系数都为,1,时,发射天线的辐射功率,P,r,与接收天线的最佳接收功率,P,L,的比值,记为,L,0,,,即,或,自由空间传播损耗(Free Space Propagatio,如果实际情况下的接收点的场强为,E,,而自由空间传播的场强为,E,0,,定义比值,|,E,/,E,0,|,为衰减因子(,Attenuation Factor,),记为,A,,,于是,相应的衰减损耗为,A,与工作频率、传播距离、媒质电参数、地貌地物、传播方式等因素有关。

    考虑了上述路径带来的衰减以后,为了表明传输路径的功率传输情况,常常引入,路径传输损耗,(,Propagation Path Loss,记为,L,b,,即,如果实际情况下的接收点的场强为E,而自由空间传播的场强为E0,发射天线的输入功率为,P,in,,增益系数为,G,r,,接收天线的增益系数为,G,L,实际的传输电道,,定义发射天线输入功率与接收天线输出功率之比为该电道的传输损耗,L,(,Propagation Loss,),即,在路径传输损耗,L,b,为客观存在的前提下,降低传输损,耗,L,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收、发天线的增益系数,发射天线的输入功率为Pin,增益系数为Gr,接收天线的增益系,虽然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介质,是不会吸收能量的,但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导致发射天线的辐射功率分布在更大的球面上,因此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一种扩散式的能量自然损耗当电波频率提高,1,倍或传播距离增加,1,倍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分别增加,6dB,公式举例,虽然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介质,是不会吸收能量的,但是随着传播距,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光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如果波长与障碍物相当,衍射现象最明显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看成是发射子波的新波源,在以后的任何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

    惠更斯原理只能定性解释波的衍射现象,不能给出波的强度,不能解释衍射现象中明暗相间条纹的形成菲涅耳在惠更斯原理基础上加以补充,,给出了关于位相和振幅的定量描述,提出,子波相干叠加,的概念从同一波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在传播到空间某一点时,各个子波之间也可以互相迭加而产生干涉现象这个经菲涅尔发展的惠更斯原理称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5,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光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5 惠,6 电波传播的菲涅尔区,理想的自由空间应是无边际的,但是这样的空间是不存在的而对,某一特定方向而言,却存在着能否视为自由空间传播的概念,更有其实际的意义,对此,需要介绍电波传播的,菲涅尔区,概念空间,A,处有一球面波源,为了讨论它的辐射场的大小,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可以做一个,与之同心、半径为,R,的球面,,该球面上所有的,同相惠更斯源,对于远区观察点,P,来说,可以视为二次波源如果,P,点与,A,点相距,d,=,R,+,r,0,,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我们将球面,S,分成许多环形带,N,n,(,n,=1,2,3,:),,并使,相邻两带的边缘到观察点的距离相差半个波长,(物理学上称这种环带为,菲涅尔带(,Fesnel Zone,),即,6 电波传播的菲涅尔区 理想的自由空间应是无边际的,但是这样,菲涅尔半波带,(a),剖面图,(b),仰视的菲涅尔环形带,菲涅尔半波带(a)剖面图(b)仰视的菲涅尔环形带,尽管在自由空间从波源,A,辐射到观察点,P,的电波,从波动光学的观点看,可以认为是通过许多菲涅尔区传播的,但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第一菲涅尔区,。

    作为粗略近似,,只要保证第一菲涅尔区的一半不被地形地物遮挡,就能得到自由空间传播时的场强,所以在实际的通信系统设计中,对第一菲涅尔区的尺寸非常关注,第一菲涅尔区半径,尽管在自由空间从波源A辐射到观察点P的电波,从波动光学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29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