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13现代诗二首

文档格式:DOC| 9 页|大小 80KB|2025-03-16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第 13 周)11、25—11、29教师姓名 彭越香教学审批张林美2013年 11 月 8日课程名称语文教学课题现代诗二首教学班级及专业 13楼宇5班 教材名称及版本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上册)授 课 时 数教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朗读、讨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深刻体悟诗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 能够在自我和诗人间构建一个心灵通道社会(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尝试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世间物象的认识和情感教学对象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读的诗歌作品少,缺乏阅读欣赏能力语文诗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诠释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课程分析基于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准,教学中力争使其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诵读理解、意象与象征教学难点意象与象征的结合、诗歌的音乐美(韵律、节奏)精品.1、组织教学( 2分钟 ) 2、复习导入( 8分钟) 3、讲授新课( 40 分钟)4、学生练习( 35分钟) 5、本课小结( 3 分钟) 6、布置作业( 2 分钟)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精品.★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准备。

    ★ 复习导入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满腹忧郁,他的笔头始终流露着一团绛色的沉哀一位不顾一切,追求个性,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热情,他的诗浪漫抒情,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他们就是戴望舒和徐志摩讲授新课 : 《雨巷》1、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雨巷》写于1927年,叶圣陶称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雅号,这一年作者22岁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文艺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2诗歌诵读: (感知 欣赏 理解 审美) 老师范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 寂寥(jì liáo)、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 3、内容感知:全诗共七节:一至七节基本相同,首位照应,二六节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概括。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的诗人,彷徨不定,希望遇着丁香姑娘▼幻想中的丁香姑娘美丽、高洁、柔弱、愁怨▼像我一样的姑娘,使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心灵相通你我在雨巷中不期而遇,有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目送丁香姑娘消失在于向的尽头▼呆立雨巷中的我,长久回味丁香姑娘的色彩、芬芳和她叹息惆怅的目光▼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的诗人,彷徨不定,仍然希望遇着丁香姑娘4、研读探究:(1)《雨巷》中运用了哪些物象?诗人寓于这些物象以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诗人主要描写了迷蒙冷漠的油纸伞、狭窄阴暗的雨巷、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结着愁怨丁香姑娘、哀怨凄凉的篱墙等物象,这些都是象征的意象油伞纸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雨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愁元和凄美且丁香虽美,但荣誉凋谢,上课准备听讲听讲、记笔记诵读理解思考、回答精品.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篱墙是颓圮的,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感觉。

    这些物象一旦和诗人的感情融合,就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2)《雨巷》在音韵、节奏上独具特色,吟诵中体会其音韵、节奏美感,试举例说明明确:《雨巷》的节奏总体上市舒缓悠扬的诗歌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压“ɑnɡ”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这个音韵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诗歌的节奏和用词相关重叠的手法,有时在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又是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出,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诗中运用了复沓的句式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向梦一般的”“向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句式,将诗歌内在音韵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迭唱的效果5、《雨巷》写作手法上的特色:(1)象征主义手法和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以及他们思想感情上由此引起的震动我们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件是另有象征之意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是诗人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雨巷除了可以看作是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象征雨巷中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有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爱情事件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诗人在诗中所发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理想破灭的哀叹2)音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和诗歌音乐美的成功创造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语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段所造成的6、你是否喜欢这首诗?为什么?《再别康桥》一、 文学常识: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曾留学英美,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他的诗大都是抒情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朗读、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头脑风暴)听讲、记笔记精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媲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更易表现他奔放不羁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诗人曾游学英国剑桥,康桥时他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他后来曾满含激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个给我胚胎的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2、诗歌诵读: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荡漾(dànɡ ɡànɡ)、青荇(xìnɡ)、长篙(ɡāo)、斑斓(bān lán)、笙箫(shēnɡ xiāo)3、内容感知:全诗共七节:一至七节基本相同,首位照应,二六节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概括全诗分三层第一层级第一节▼学子作别母校的千万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生怕打扰了康桥的静谧第二层是第二至六节▼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此时此刻的静默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第三层是最后一节▼对康桥眷恋的深厚情感。

    为强化在别的感情色彩,使人有呼应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相比只是更换了最后一句,传达出更深的情感意义全诗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4、研读探究:提问:《再别康桥》选择了哪些物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物象的描写中给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客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喜欢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景中见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到了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阅读理解讨论、回答精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5、《再别康桥》写作手法上的特色: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地表现。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义相似,接走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象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6、你是否喜欢这首诗?为什么?★ 本课小结: 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把握诗中具有深层象征意义的意象,理解诗人在迷茫中不放弃追求理想的执着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领会诗歌的“三美”★ 本课作业:1、完成《习题册》P67——69 一、二★ 板书设计:(见下页)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头脑风暴)精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

    雨 巷我意 象感 受姑 娘苦闷追寻者 雨巷悠长、 寂寥美好理想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篱墙颓圮、凄凉 、 衰败姑娘美丽 、高洁、 愁怨我彷徨、迷惘 、 寂寞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