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相关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及方法

文档格式:DOCX| 6 页|大小 15.33KB|2025-03-17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1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及方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场所要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应急系统以及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管理等1、‌认真执行法律法规,领导重视管理到位:‌企业应建立各级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有专兼职人员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专兼职人员职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同时,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做好职业卫生基础工作2、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和参加职业卫生培训,以便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在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形象的维护,更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良好的职业卫生不仅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医疗成本和法律风险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企业应正确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生物因素等这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基础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其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监测种类应达标、不缺不漏,安排好尘、毒、噪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定期公布未达标的有害因素应积极治理、加强防护5、‌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确保员工得到及时的职业健康服务体检项目应完整,体检率达100%6、‌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企业应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有效使用对于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7、‌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单位,应监督检查其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8、‌工作场所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接受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10、‌职业病危害应急系统:‌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1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等二、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方法: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方法包括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及人员、明确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措施等1、‌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及人员:‌企业应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企业的职防工作。

    组长应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一般由卫生科、环保安全科、劳动人事科、工会等相关人员组成有了明确的职防工作组织机构以后,还应制定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权利,明确工作分工,以便考核2、‌明确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企业应制定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权利,明确工作分工,以便考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负责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搞好职防工作的保障管理制度应包括制度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内容、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奖惩制度等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制度4、‌加强职业卫生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全体职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体要求为:(1)企业法人是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法律要求落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防护用品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要求主动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防护用品的方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3)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5、‌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措施:‌企业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年度工作计划应体现5W+H原则:what(应做什么)、when(什么时间或时机去做)、where(什么地点或场所去做)、who(由谁去做)、why(为什么去做)、how(如何去做)6、‌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企业应坚持“三同时”原则,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必须达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达100%同时,要落实防尘防毒措施预防措施,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7、‌加强作业场所的监测与评价:‌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监测与评价,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监测种类应达标、不缺不漏,安排好尘、毒、噪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定期公布8、‌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企业应建立适宜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处理程序,配备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药品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是企业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企业应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降低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和暴露,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