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环境科学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1-环境与环境科学

文档格式:PPT| 21 页|大小 84KB|2024-11-06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4/11/6,1,1.1,环境的概念,人类对环境概念的建立是从18世纪开始的生物进化论者布冯(Buffon,1707-1788)、拉马克(lamarck,1744-1829)、伊来尔(Hilaire,17721844)等人把生物种的变异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系统起来,而建立了周围环境的概念哲学家孔德(Comte,17981857)把周围环境概括为“环境一词,它代表生物四周的一切环境情况地理学家莱克鲁斯(Reclus,18301905)等引用环境一词确立了地理环境的概念,并把它理解为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1.1.1,环境的概念,2024/11/6,2,英文:environment,它是由动词“environ延伸而来environ源于拉丁语中“inen加“circleviron这两个词的涵义都是“包围、“环绕之意环境一词最早见于?元史余阙传?“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环:围绕;境:疆土韦氏新大学词典?“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环绕的情况、物体和条件19世纪后半叶,以斯宾塞(Spencer,18201903)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把环境概念引入社会学。

    从此,“环境这一名词就广泛地在这些领域中应用起来2024/11/6,3,主体为人类,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是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一般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人类环境,除人类外的生物体,和非生命物质,主体为,生物体,生态环境,生物界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非生命物质,2024/11/6,4,环境科学中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开展的客观事物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物质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空间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自然物,所构成的整体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阳光、温度、引力、地磁力、地震、海啸、,火山活动、水循环、大气循环等,人类加工制造的物质环境,人和人、人群和人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城市、村镇院落、机场等,政治体制、社会行为、,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2024/11/6,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公布施行,“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环境,2024/11/6,6,1.1.2 环境的根本类型,生活区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环境,2,、依据环境的范围大小来分,1,、依据环境的主体来分,主体为人类,主体为生物体,人类环境,生态环境,2024/11/6,7,3,、按照环境要素进行分类,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空间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自然物所构成的整体它包括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阳光、温度、引力、地磁力、地震、海啸、火山活动、水循环、大气循环等社会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自然环境的根底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环境它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如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宗教信仰等2024/11/6,8,1.1.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系统,1.,环境要素的定义,2024/11/6,9,2.,环境要素的特点,最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控制。

    各环境要素的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环境要素的整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之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根底上质的飞跃2024/11/6,10,各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1),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2),环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是通过能量流在各要素之间传递,或通过能量形式在各个要素之间的转换来实现;,(3),通过物质流在各个环境要素间的流量,即通过各个要素对于物质的储存、释放、运转等环节的调控,使全部环境要素联系在一起2024/11/6,11,1.3 环境的功能和根本特征,1.3.1,环境的功能,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矿产资源,生产粮食作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食物和生产资料,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需的资源,2024/11/6,12,2,、环境的调节功能,环境系统,动态系统,或开放系统,输入,输出,物质、能量,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性,保持环境平衡。

    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越复杂,彼此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它的稳定性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2024/11/6,13,3、环境的效劳功能,4、环境的文化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人类在精神和人格上得到开展和升华,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各民族不同的性格、习俗和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休闲娱乐,生产生活资料,2024/11/6,14,环境的根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环境的各个组成局部或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故又称系统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局部或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局部,各局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在区域上的差异,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2024/11/6,15,2.,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特性即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环境结构与环境状态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能力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

    2024/11/6,16,3,资源性与价值性,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开展都是环境对之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结果,从该意义上来说,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开展必不可少的投入,是资源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更谈不上开展,从该意义上说,环境具有不得估量的价值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2024/11/6,17,空间有限、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有限自净能力有限,人类环境系统运转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后者可逆,前者不可逆,因而整个过程不可逆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利用物质循环规律可以实现局部的回复,但不能彻底回到原来状态4.,有限性,5.,不可逆性,2024/11/6,18,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环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环境对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响性某些环境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明显放大6.危害作用的隐显性和持续反响性,7.,灾害放大性,2024/11/6,19,1.4,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环境社会学,社会环境学,环境工程学,工程环境学,自然环境学,环境自然学,1.4.1,环境科学的概念,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开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开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024/11/6,20,1.4.2,环境科学研究对象和目的,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生产,消费,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消费后的废弃物,人类子系统,环境子系统,通过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保护、开展和建设环境,从而使环境永远为人类社会持续、协调、稳定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证2.,环境科学的研究目的,“人类环境系统这对矛盾之间的关系2024/11/6,21,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1人类和环境的关系;,2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和环境预测;,5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6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7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8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9环境管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rovend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