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4.7.1 目的 用微生物学指标评价各种消毒措施对疫源地中被污染对象的消毒效果,以作为是否达到消毒合格的依据4.7.2 器材(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 mol/L,pH 7.2)(2)采样液(在 PBS 中加入相应中和剂)(3)中和剂(经鉴定试验合格者)(4)采样棉拭(5)普通营养肉汤与琼脂,以及其他培养基(6)试管与吸管(7)水采样瓶(250ml500ml)(8)水样抽滤设备(9)酒精灯、记号笔和记录表(10)接种环与镊子(11)采样规格板(中央空格为 5.0cm 5.0cm)4.7.3 评价标准符合以下全部要求者,可判为消毒处理合格:(1)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2)消毒对象中自然菌的杀灭率应 90%3)有关指标菌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4.7.4 检测方法4.7.4.1 物体表面的检测方法4.7.4.1.1 检测重点对象:以病人经常接触的物品作为检测重点例如,食(饮)具、门把手、床头柜、便器等4.7.4.1.2 消毒前采样:将无菌棉拭在含 10ml PBS 试管中浸湿,并于管壁上挤压至不出水后,对无菌规格板框定的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采样面积为 5cm 5cm),横竖往返各 8 次,使棉拭四周都接触到物体表面。
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 PBS 试管内,充分振打,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对不适宜用规格板采样的物体表面(例如门把手,热水瓶把等)可按实际面积采样4.7.4.1.3 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设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点附近的类似部位进行棉拭涂抹采样除用采样液代替 PBS 外,其余步骤和方法与消毒前采样相同4.7.4.1.4 将消毒前、后样本 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以及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活菌培养计数检测要求与程序参见本规范 2 实验技术规范菌数计算公式为:物体表面菌数(cfu/cm2)=kN/SV 式中:k:稀释量;N:平板上菌落数(cfu);S:采样面积(cm2);V:接种量(ml)4.7.4.1.5 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采样、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4.7.4.2 排泄物、呕吐物的检测方法4.7.4.2.1 消毒前采样:取 1 ml(或 1g)污染物放入含 9 ml PBS 的试管振荡混匀,取 0.5 ml 放入另一含 4.5ml PBS 的试管内在管壁上做好标记4.7.4.2.2 消毒后采样:消毒达设定的作用时间时,进行消毒后采样。
采样步骤和方法除用采样液代替 PBS 外,其余均与消毒前相同4.7.4.2.3 将消毒前、后的样品 4h 内在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以及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活菌培养计数检测方法参见本规范的实验技术规范菌数计算公式为:排泄物呕吐物含菌量(cfu/g 或 cfu/ml)=kN/WV式中:k:稀释量;N:平板上菌落数(cfu);W:试验样本重量或体积(g 或 ml);V:接种量(ml)4.7.4.2.4 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4.7.4.3 空气的检测方法4.7.4.3.1 消毒前采样:将拟消毒房间的门窗关好,在无人的条件下经 10 min 后,在室内的四角和中央相当于桌面高度处各放置一个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打开平皿盖,暴露 5min10 min 后盖好平皿盖对各平皿应做好标记4.7.4.3.2 消毒后采样:空气消毒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的相同位置上,另放一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方法和暴露时间与消毒前采样相同同时取 2 个未经采样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作为阴性对照4.7.4.3.3 将消毒前、后的样本和阴性对照样本,尽快送实验室,于37培养箱中培养 48 h。
计数菌落并按下式计算空气中的菌数:式中: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的时间(min);N:平均菌落数;cfu:菌落形成单位4.7.4.3.4 对各种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采样、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4.7.4.4 水的检测方法4.7.4.4.1 消毒前采样:取拟消毒水源水样于 2 个无菌采样瓶中,每瓶 100ml4.7.4.4.2 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规定作用时间后,分别将消毒后水样采入 2 个装有与消毒剂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瓶中,每瓶 100ml混匀,作用 10min4.7.4.4.3 将消毒前、后的水样 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将水样注入滤器中,加盖,在负压为 0.05 Mpa 的条件下抽滤滤完后,再抽气 5s,关闭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移放在品红亚硫酸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滤膜的细菌截留面朝上,滤膜与培养基完全紧贴将平皿倒置,放于 37恒温箱内,培养 22h24h,观察结果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黑紫色大肠杆菌菌落4.7.4.4.4 评价:饮用水以消毒后水样中大肠菌群下降至 0/100 ml 为消毒合格。
污水消毒后,大肠菌群 500 个/L,连续 3 次采样未检相应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水中含菌量计算公式为:水中含菌量(cfu/ml)=kN/WV式中:k:稀释量;N:平板上菌落数(cfu);W:试验样本重量或体积(ml);V:接种量(ml)4.7.4.4.5 对各种致病菌的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4.7.5 检验结果报告由检验人员填写“疫点终末消毒效果检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