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英国政治家莫尔(,1478-1535,)出版,乌托邦,莫尔视私有制为万恶之源在私有制下,“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他设计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剥削和压迫,劳动成为义务,产品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19,世纪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欧 文(,1771-1858,)英国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第二,消灭私有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第三,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第四,产品归劳动者共享;第五,阶级和国家逐步消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和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改造个体私有制,官僚资本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控制着旧社会的国民经济命脉没收官僚资本,将它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所有制的改造是采取合作化的方法进行的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英美帝国主义,采取强制掠夺的方法,逐渐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年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二、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特点,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社会的根本经济特征分配关系是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一定社会的分配方式同该社会的所有制都是该社会的根本经济特征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从而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邓小平曾指出,我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其重要表现就在于,“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把全部资本集中在自己的手里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一,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第二,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第三,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第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恩格斯:“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一,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第二,它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客观必然性,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第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现阶段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国有经济不断改革和完善国有经济,一是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二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广泛存在于我国城镇手工业、工业、建筑业、商业等行业三)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种财产权利的基本特征是:一是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平等;二是分配平等,公有财产不再构成个人收入的源泉,劳动成为个人收入的源泉并成为收入分配的尺度;三是决策平等,公有资产运作的决策都应由劳动者共同做出;四是平等的财产权利应有平等的就业权公有制的内在矛盾 公有制按其本质规定应由全体公产成员共同行使所有权,但运行成本太高减少成本,必须寻找代理人,公有财产的管理集中到代理者手中,公产成员的决策主权就被削弱了公有制内在的公平性要求与市场经济的效率要求有矛盾。
共有成员在公有生产资料关系上的平等性与每个成员都有独立的利益要求相矛盾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与企业自主性的矛盾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性质的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所采用寻求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所有制及其资产运营效率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概念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将各种要素结合起来,既有合作制的特点,又有股份制的特点,是集体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职工具有双重身份,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正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正在建立和扩大,这些基金也将逐渐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其所有制形式分别为个体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等个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和使用,以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私营企业是指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经营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在所有制性质上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具有资本主义所有制一般特征特点:(,1,)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同公有制经济存在广泛联系,受国家政策的制约和调控2,)内部关系具有新特点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就业、满足人民需求和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私营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第三大支柱外资经济是指由外商投资,同国有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进行经营或外商独资经营的经济主要形式: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等作用:提供资金;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开拓国际市场简要资料:,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用提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非公有经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进程中,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