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格式:PPT| 36 页|大小 389.50KB|2024-12-11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物质的含义(,P29):,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可知性,唯一特性,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28-3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什么叫运动?,(P3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3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什么是规律?,(P3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P33),(,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人和规律的关系,(P33-34),世界观,方法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意识的本质,(P37),2,、意识的作用,(P38-40),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世界观,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世界观,方法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能动作用,决定作用,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反映,世界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实 事 求 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辩证统一,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目的性计划性,对生理调节控制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主观能动性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物质性原理),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唯物论,经常用到的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4.,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本单元的常见设问方式:,1,、请运用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4,、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3,、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6,、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分析,7,、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5,、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定,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2.受世界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及欧债危机等影响,2012年我国面临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等经济环境,2012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12分),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每点,4分),关键词体系建构,实践,认识,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什么叫实践?,(P42),2,、实践的特征,(P42-4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词体系建构,实践,认识,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什么叫真理?,(P47),2.,真理的三性,(P47),3.,认识的三性,(P48-49),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实践,反作用,决定作用,基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归宿,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正确),促进,(错误),阻碍,真理,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不同,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方法论,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辩证唯物的认识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3,、,真理客观性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立足于实践,自觉投身实践要求,我们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求,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4,、,真理是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5,、,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二、,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48,(,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单元的常见设问方式:,1,、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4,、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5,、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分析,2、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

    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面对“城市病”的新课题,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5分),实践是认识的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奇缘之旅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