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答案:A孔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答案:C夸美纽斯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答案:C 心理起源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答案:A永恒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答案:B脱离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答案:C壬子癸丑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答案:B经验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答案:D演示法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答案:D相对性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答案:B情感陶冶法12.小华认为 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答案:C后习俗水平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答案:A性格特征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答案:B功能固着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答案:D程序性知识16 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 ,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答案:B接受学习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答案:D组织策略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 B.组块 C.字节 D.词组答案:B组块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答案:A内部、不稳定、可控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答案:C发展功能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答案:B心理自我阶段二、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案:正确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答案:错误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2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答案:错误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25.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答案:错误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起消极作用三简答题:4个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答案:①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②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③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④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①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③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0、材料: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答案:(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生能够从教学规律和原则、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等角度分析材料,强调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等等,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31、材料: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18分)答案:(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主要表现、原因和方法三者每一点6分,每一问考生能够给出三个以上的要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材料的内容具体解释,即可得满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A孔子2.C夸美纽斯3.C心理起4.A脱离社会6.A生产力发展7.C壬子8.B经验课程9.D演示法10.D11.B情感陶12.C后习俗13.A性格特征14.B。
功能固着15.D元认识16.B接受学习17.D精加工18.B组块19.A内部 稳定 可控20.C维持21.B22.本题说法正确遗传素质是指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能的随着环境、教育和时间活动的发生,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改变,具有可塑性的特点23.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传授科学教育知识和技能是首要任务,还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道德情操、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世界观的基础等等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24.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首先,学习是由经验变化引起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并不能称之为学习其次,学习应该是持久的行为,因药物、疲劳、适应亦能引起行为变化,但也并不能称之为学习25.错误焦虑是由于不能完成任务而所产生的心理不适、紧张的感觉过高或者过低的心理焦虑均对学习动机或者任务完成有不利影响,中度焦虑最利于学习26.活动课程论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和获得经验,培养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3)认为“教育即生活”27.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28.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29.皮亚杰一般是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②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30.主要原因: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师,要了解学生,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田雨老师是师范专业毕业,有学习了老教师的经理,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因此,教学效果不佳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田雨老师照搬老教师的优秀经验,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效果不佳3.教师的成长需要反思田雨老师缺乏反思4.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关注课堂的教学要求,如目标明确、气氛热烈等田雨老师没有明确课堂要求建议:1.教学与实际相结合2.时常反思教学3.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特点4.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关系5.教学目标要明确31.(1)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直觉范围变窄、反映迟钝刻板,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结束后,久久不能恢复平静2)中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学校:持久的升学压力,是学生学法自尊感和价值感;家庭: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争强好胜,以往失败经历的影响3)教师可采取的措施:a.肌肉放松法 b.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然后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
4)运用自助性矫正认知,指导学生正向自我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