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高速铁路路基一、高速铁路路基要求一、高速铁路路基要求二、路基结构型式及主要技术标准二、路基结构型式及主要技术标准三、路基填筑质量检测三、路基填筑质量检测四、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四、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五、路基变形监测及评估五、路基变形监测及评估目目 录录1.基床的强度高、刚度大2.路基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3.路基刚度纵向平顺变化4.良好的耐久性一、高速铁路路基要求一、高速铁路路基要求高速铁路路基要求按土工构筑物设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耐久性要求,与相邻构筑的变形与刚度协调、统一,满足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营,以及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要求具有以下特点:1 1、强度高、刚度大、强度高、刚度大 普通铁路普通铁路路基是以路基是以强度控制强度控制设计,而对于设计,而对于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变形变形控制控制是路基工程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因为在强度破坏前,是路基工程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因为在强度破坏前,可能已出现了不容许的过大变形可能已出现了不容许的过大变形2 2、路基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路基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列车行驶中路基面产生的列车行驶中路基面产生的弹性变形弹性变形;长期长期行车行车引起的基床累积下沉;引起的基床累积下沉;路基路基本体填土及地基的压缩下沉本体填土及地基的压缩下沉。
各个规范工后沉降要求各个规范工后沉降要求标准一般路基工后沉降/cm过渡段工后沉降/cm年沉降速率cm/y高速公路30156秦沈客运专线1584200km/h客货共线1584京沪高速铁路532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3纵向平顺度每20m小于20mm工后沉降: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工后沉降: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列车速度越高,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大,弹性变形越小但刚列车速度越高,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大,弹性变形越小但刚度过大也会使列车振动加大,也不能平稳运行路基刚度的度过大也会使列车振动加大,也不能平稳运行路基刚度的不平顺则会给轨道造成动态不平顺,所以,要求路基在线路不平顺则会给轨道造成动态不平顺,所以,要求路基在线路纵向做到刚度均匀、变化缓慢,不允许刚度突变(过渡段)纵向做到刚度均匀、变化缓慢,不允许刚度突变(过渡段)3路基刚度纵向平顺变化路基刚度纵向平顺变化4良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久性 列车运营时路基不仅承受轨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的列车运营时路基不仅承受轨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的静荷载静荷载,还要承受列车荷载的还要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长期反复作用同时,由于路基直接暴。
同时,由于路基直接暴露在自然条件下,需要抵抗露在自然条件下,需要抵抗气温变化、雨雪作用、地震破气温变化、雨雪作用、地震破坏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路基工程必须在这些条件的长期作用下,路基工程必须在这些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其其强度不会降低、弹性不会改变、变形不会加大强度不会降低、弹性不会改变、变形不会加大真正做到真正做到长寿命,少维修长寿命,少维修二、路基结构型式及主要技术标准二、路基结构型式及主要技术标准1 1、路基断面、路基断面路基面宽度路基面宽度 路基面宽度及横断面布置型式应根据线间距、轨道结构型式、曲线超高设置、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槽布置、接触网立柱基础、声频障基础等因素,并应结合路基防排水等问题综合考虑确定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2、路基基床结构、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路基基床结构、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基床厚度基床厚度(m)无碴轨道 基床表层 0.7基床底层 2.3 基床填料基床厚度(m)无碴轨道 基床表层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基床底层 A、B组填料或改良土 基床表层的材料的规格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级配 编号 通 过 筛 孔(mm)重 量 百 分 率(%)5040302010520.50.075110090-100 65-85 45-70 30-55 15-35 10-20 4-10 2100 900-10075-95 50-70 30-55 15-35 10-20 4-10 310085-100 60-80 30-50 15-30 10-20 2-8基床表层压实标准速度 厚度(m)压实标准 备注 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 变形模量Ev2(MPa)级配砂砾石 0.7 190 50 18%120 级配碎石 0.7 190 50 18%120 注:路基基床表层的K30(或Ev2)、Evd、n三项指标要求同时检测,均须满足压实标准要求。
K30或Ev2的采用,具体应通过各类填料的填筑试验研究确定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厚度 填 料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2.3 A、B组填料或改良土(C组细粒土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 130 150 压实系数K 0.95/孔隙率n/28%28%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 35 35变形模量Ev2(MPa)60 60 60 路堤基床以下填料材料要求及压实标准路堤基床以下填料材料要求及压实标准填 料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A、B和C组填料(不含细粒土、粉砂、软块石土)或改良土 地基系数K30(MPa/m)90 110 130 压实系数K 0.92/孔隙率n/31%31%变形模量Ev2(MPa/m)45 45 45 三、路基填筑质量检测1.静态变形模量EV22.动态变形模量EVD3.地基系数K304.压实度(粒土压实系数K、粗粒土碎石类土孔隙率n)1、静态变形模量、静态变形模量 Ev2 通过直径300mm圆形承载板和加载装置对地面进行第一次加载和卸载后,再进行第二次加载,用测得的承载板下应力和与之相对应的承载板中心沉降量S,来计算变形模量EV1、EV2 及EV1/EV2。
1 1)原理)原理(2)试验步骤)试验步骤安放好测试仪器预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表调零第一次加载至少分6级,以约0.08MPa的增量逐级加载,达到0.5MPa或者沉降5mm后,进行卸载按最大加载的50、25、0分三级卸载依照第一次加载进行第二次加载,直到加到第一次最大荷载的倒数第二级每级加载或卸载在1min内完成,每级荷载维持2min第一次加载最大应力(MPa)r承压板半径(mm)a2二次项系数(mm/MPa2)a1一次项系数(mm/MPa)(2 2)结果分析)结果分析2、Evd 动态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通过测试冲击动荷载的大小、板及板周围一定范围内填土面的动变形,求算路基土层的动模量承载板的沉陷值越大,被测点的承载力越小,动模量也越小因此,动模量能反应该处的承载力1 1)原理)原理(2)仪器设备加载装置加载装置 挂(脱)钩装置挂(脱)钩装置(带水准泡带水准泡)导向杆导向杆 落锤(落锤(10kg)阻尼装置阻尼装置荷载板荷载板 圆形钢板圆形钢板 传感器传感器沉陷测定仪沉陷测定仪(存储、与电脑连接存储、与电脑连接)打印机打印机2、Evd 动态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动动态态变变形形模模量量Evd(dynamic modulus of deformation)是是指指土土体体在在一一定定大小的竖向冲击力大小的竖向冲击力Fs和冲击时间和冲击时间ts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参数。
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参数Evd=1.5r/s 其中:其中:Evd动态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MPa););r 圆形刚性荷载板的半径圆形刚性荷载板的半径150mm;荷荷载载板板下下的的最最大大冲冲击击动动应应力力,它它是是通通过过在在刚刚性性基基础础上上,由由最最大大冲冲击力击力Fs=7.07KN且冲击时间且冲击时间ts=18ms时标定得到的,即时标定得到的,即=0.1 MPa;s 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mm););1.5 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实测结果测试三次,采用公式实测结果测试三次,采用公式 Evd=22.5/s 计算3)计算公式)计算公式(4)检测步骤)检测步骤测试地面整平,必要时在荷载板下用中细砂或湿细砂找平;进行三次预冲击;进行三次正式测试5 5)记录表格)记录表格3、K30平板载荷试验 K30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cm、厚度为25mm的刚性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计量单位为MPa/m(1 1)原理)原理(2)试验步骤)试验步骤安装好试验设备;预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表调零;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
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增加下一级荷载;总下沉量超过规定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终止3 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Evd与K30的相关性4、路基压实系数测试K压实系数d土体压实后的干密度dmax室内重型击实试验测定的最大干密度(1 1)公式)公式(2)测试方法)测试方法环刀法:粉土、黏性土灌砂法:最大粒径小于20mm灌水法:最大粒径小于60mm蜡封法:易碎的土核子密度仪法四、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四、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之间的刚性过渡段1 1、类型、类型1、桥路过渡段形式、桥路过渡段形式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3 3、路堤与路堑连接、路堤与路堑连接4、桥与桥之间的过渡段5、桥与隧之间的过渡段五、路基变形监测五、路基变形监测1、目的、目的 进行施工期间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来保证工后沉降控制精度通过变形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地基处理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同时观测数据还可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监测内容与设置原则、监测内容与设置原则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以及不同的地基条件,监测内容主要有:路堤及浅挖路基的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3、观测点布置和观测频次观测点布置和观测频次观测内容断面布置观测断面间隔适用条件路基面沉降路基两侧路肩或路基中心设置沉降观测点100m1.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2.路堑或高度小于5m的路堤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1.路基两侧路肩或地基设置沉降观测点;2.代表性断面在地基和基床表层底面位置设置剖面沉降管50m其它路基(复杂条件下需要加密)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1.路基两侧路肩或地基设置沉降观测点;2.沿线路方向斜向对角线布置剖面沉降管紧靠桥台设1断面、10m、30m处各设一个断面过渡段注:对于不堆载预压的路基或观测期较短或拟采用修正对数或修正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的路基,地基沉降的观测是非常必要的4、观测频次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5 5、工后沉降的分析与评估、工后沉降的分析与评估(1 1)沉降曲线)沉降曲线工后沉降评估方法有:实测沉降推算法、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法等,具体应根据工点的地基条件、路基高度、地基加固措施等因素确定,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相互对比、验证。
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灰色模型GM(1,1)预测沉降法、泊松曲线预测地基沉降法、三点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修正双曲线法等具体应根据工点的具体情况,视拟合程度的优劣,选择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或接近的方法来推算最终沉降量、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2 2)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评估时实际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3 3)判定标准判定标准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