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考试 > 考研政治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1)

文档格式:DOCX| 18 页|大小 19.19KB|2023-02-10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3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1 / 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1)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属于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彻底唯心主义的观点 2.意识永远是社会的产物,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彻底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3.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国有企业B.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总和D.以公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4.人的本质是A.自私自利的B.善恶不明的C.有善有恶D.社会关系的总和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A.存在便是被感知B.事物的真面目是不可达到的C.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D.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7.事物量变的基本形式有A.数量变化与阶段性部分质变B.数量变化与局部性部分质变C.单纯数量增减与构成事物成分的结构变化D.量变与质变 8.国家的起源是A.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B.由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产物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呵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D.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11.哲学上称之为一元论的是指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2.“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3.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1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原理B.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原理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D.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1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其含义是A.世界观是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唯心主义B.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C.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心主义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16.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A.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相信谁、依靠准、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D.是否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7.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人类是高等动物B.人类有高度发达的头脑C.人类的劳动实践D.人类有理性思维 18.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B.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C.繁衍人自身的活动D.认识世界的探索性的活动 19.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A.封建阶级的思想家B.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C.德国古典哲学家D.马克思和恩格斯 20.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B.坚持唯物主义观点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D.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21.在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A.大多数赞成的意识形态B.历史创造者的意识形态C.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D.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2.世界是发展的观点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辩证法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23.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范畴的是A.本质和现象B.必然性和偶然性C.原因和结果D.可能性和现实性 24.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首要的基本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2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科学的实践观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不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2009年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出席新闻发布会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哥本哈根协议》A.不具备法律约束力B.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强制减排作出了安排C.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D.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1915年5月,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根据以上论断,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革命认识正确的有:A.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B.中国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改良的方式也可以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D.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才能逐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3.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人由于其知识结构、社会地位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下面属于世界观的有A.吾心即是宇宙B.世界的一切都为主体而存在C.物质决定意识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包括__A.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B.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C.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D.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__A.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B.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D.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6.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__A.商团叛乱B.暗杀廖仲恺C.中山舰事件D.整理党务案 7.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召开上海世博会的主要目标__A.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B.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C.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D.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8.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__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__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10.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义务包括__A.完成劳动任务B.提高职业技能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1.李大钊曾经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高高兴兴地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的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__A.一个革命者要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社会理想B.追求理想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C.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D.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__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__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经济文化落后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__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15.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__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6.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__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C.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17.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是__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B.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C.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D.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8.《光明日报》报道,2004年8月,国内外专家、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挑战:中国西部开发新思路探讨”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意义在于__A.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B.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D.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9.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__A.生产社会化B.管理社会化C.工会组织社会化D.资本社会化 20.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__A.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B.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C.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D.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 21.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A.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B.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C.世界可知性的问题D.哲学的党性原则问题 22.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是A.计划生育B.保护环境C.保护资源D.科教兴国 2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A.生产资料市场B.技术市场C.产权市场D.劳动力市场 24.公有制经济包括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C.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5.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有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hh思密达7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