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浙江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2)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____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2.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3.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____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元典章》 4.清末修律过程中没有正式颁布的有____ A.《大清现行刑律》B.《公司律》 C.《大清民律草案》D.《法院编制法》 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____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 6.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包括____ A.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B.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C.宪法、民法、刑法、军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D.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 7.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草案是____ A.《五五宪草》 B.“天坛宪草”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8.1907年,经过司法体制改革后的清政府,其最高审判机关是____ A.刑部 B.法部 C.大理寺 D.大理院 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路径的是____ A.阶级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客观主义分析方法 D.实证分析方法 10.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____ A.阶级斗争状况 B.统治阶级的意志 C.历史传统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1.下列关于法律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____ A.成文法是指写在文本上的法律,不成文是指没有文本形式的法律 B.民法既是一般法又是实体法 C.军事刑法是属于特别法 D.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做出的 12.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 A.法与道德是同时产生的 B.凡属道德所调整的,必为法调整 C.凡属法所调整的,必为道德所调整 D.法与道德均有强制性 13.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巾,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互为因果 B.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C.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实现的重要方式 D.法律责任是结果,法律制裁是前提 14.在西方学说史上,最早论述法治问题的学者是____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卢梭 D.孟德斯鸠 15.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____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辩证推理 D.类比推理 16.法的实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____ A.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法律规范的确定阶段——法律关系的形成阶段——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B.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法律关系的形成阶段——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C.法律规范的确定阶段——法律关系的形成阶段——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律规范的确定阶段——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法律关系的形成阶段——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17.白素贞与许仙于六月六号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结为百年好合,从法的实施角度,是属于____ A.法律的执行 B.法律的适用 C.法律的遵守 D.法律的监督 18.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 B.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社团 C.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外国公民 D.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____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公平正义 D.执法为民 20.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区别,错误的是____ 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的制定必须以执政党的政策为依据,因此,法律和党的政策都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律通常以法规的形式表现,执政党政策通常以党章党规的形式表现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执政党政策是由党的组织来监督实施的 D.法律具有稳定性,执政党政策具有灵活性 21.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各部门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答复,属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正式的法律解释 B.在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进行法律解释 C.在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进行法律解释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有权对我国宪法做出解释 22.在做法律解释的时候,通常最后使用何种解释方式____ A.文义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23.不是法律文化的本质特点的是____ A.阶级性 B.相对独立性 C.民族性 D.单一性 24.下面有关国务院职权和总理职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由总理提名组成国务院 B.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 C.国务院有行政法规制定权 D.国务院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25.下面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说法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是____ A.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特赦令、动员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等。
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国家主席派出或召回代表国家的常驻外交代表,即驻外使节 C.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D.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国家主席宣布批准或废除条约和重要协定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____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间接选举中,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有____ A.各政党 B.各人民团体 C.选民十人以上联名 D.代表十人以上联名 3.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结合上述关于法的“国家意志性”观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和认可来说的实际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法律、法规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国家意志性”在涉及习惯法时是不适用的,因为习惯不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习惯法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对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以及当代中国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法系国家来说,法院的判例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判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意志性的例外 D.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就表明法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非本质属性 4.在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可以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C.由国务院制定 D.由省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 5.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____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C.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6.法律原则的分类有以下几种____ A.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B.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 C.民事性原则与刑事性原则 D.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7.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____ A.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剥夺本国公民的人权 B.基本人权范围的确定和人权保护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事务,不受外部的干涉 C.集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人权,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 D.只有在一国大规模侵犯本国人民或他国人民的人权时,国际社会才应当起来制止 8.____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____的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遭受自然灾害 B.年老 C.疾病 D.丧失劳动能力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层政权的是 A.不设区的市 B.民族乡 C.县政府 D.市辖区 1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机关是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2.我国公民的诉愿权包括 A.批评、建议权 B.请愿权 C.申诉、控告、检举权 D.取得国家赔偿权 13.法治的原则一般有____ A.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B.权利保障原则与社会自由的原则 C.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原则 D.通过法律对权力的控制原则 14.抗日民主政权确定的主要罪名有____ A.汉奸罪 B.盗窃罪 C.破坏边区罪 D.破坏坚壁财物罪 15.法律制裁根据____可以分为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A.社会危害性 B.违法行为 C.主观过错程度 D.法律责任的性质 16.下列法律概念中,属于关系概念的有____ A.原告 B.赔偿责任 C.所有权 D.违约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 B.《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惟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文件 C.《临时约法》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D.《临时约法》采用责任内阁制 18.元朝在法律制度上公开确认各民族的不平等地位,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____ A.蒙古人、色目人 B.色目人、契丹人 C.汉人、南人 D.女真人、南人 19.《中华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分为____ A.死刑 B.有期徒刑 C.无期徒刑 D.罚金 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___ A.物 B.精神财富 C.作为 D.不作为 21.应用实质推理的前提是 A.法律规定模糊不清 B.不同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矛盾 C.法律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 D.法律在某些问题上的规定有空白或漏洞 2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 A.法决定政策的效力 B.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 C.法促进政策的实施 D.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 23.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____ A.阶级本质不同 B.判例的地位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法官的作用不同 24.民主党派在我国享有以下权利 A.政治自愿 B.组织独立 C.法律地位平等 D.自由组建 25.下列国家中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____ A.西班牙 B.新加坡 C.印度 D.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