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养生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

文档格式:PPT| 37 页|大小 8.44MB|2022-07-18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谈 黑 色 变 ? 认识痣和恶性黑素瘤,目 录,认识色素痣 认识恶性黑素瘤 鉴别诊断,色素痣,色素痣人人皆有据统计,正常个体可多达50粒,一般平均有1520颗之多由于常见,往往漫不经心,随意处置,教训良多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许多人担心色素痣恶变,不是空穴来风 1.部分色素痣容易与一些皮肤恶性肿瘤混淆,经常彼此误诊; 2.个别色素痣确实与黑色素瘤发生一定关系色素痣,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也是最普遍的美容问题之一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质属于组织发育畸形色素痣组织学分类,交界痣: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稍高,大小在12毫米之间,呈淡棕、棕黑或蓝黑色 皮内痣:存在于真皮层内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大于1毫米,呈片状生长,平坦或稍隆起颜色较深而均匀,呈浅褐、深褐或墨黑色 混合痣:为上述两种混合而成,一般像皮内痣,也有交界痣的成分色素痣,色素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暴露部位更为多发,与日晒有关 一般来说,平滑无毛、颜色较深的色素痣为交界痣的可能性大;稍高起者、有毛的痣为混合痣;半球形或者有蒂者为皮内痣可能性大。

    一般无自觉症状,交界痣最易恶变,皮内痣最稳定提示色素痣恶变的体征,颜色改变 边缘特征改变 表面特征改变 症状进展,色素痣恶变体征,颜色改变 突然加深;褐色、黑色 颜色扩散至以前正常皮肤 红色 白色 蓝色,意义 肿瘤细胞数目增加 肿瘤细胞以不同速度和方向通过表皮移行 血管扩张和炎症 退行区或炎症 真皮深部色素,肿瘤细胞深度增加的体征,色素痣恶变体征,边缘特征改变 轮廓不规则 卫星色素 脱色素晕环的形成,意义 恶性细胞在水平方向以不同速度移行 细胞移行超出原肿瘤边界 因可能的免疫反应和炎症造成黑素细胞的破坏,色素痣恶变体征,表面特征改变:鳞屑、糜烂、渗出、结痂、出血、溃疡、隆起、正常皮纹消失 症状进展:瘙痒、触痛、疼痛色素痣的治疗动机,医学因素:主要因为色素痣的恶变问题,担心和恐惧恶变是人们对色素痣进行咨询和要求治疗的重要原因 美容因素:由于审美的个性特征,色素痣的存在可能被认为影响和破坏了皮肤干净的干净,造成美容损害 面相学因素:部分人相信某些色素痣(面部)会对其命运带来不同后果建议积极医学处理的色素痣,色素痣近期明显增大,特别是不对称、颜色改变(红、白、蓝、黑)、表面改变(鳞屑、糜烂、渗出、痂皮、溃疡或出血)、疼痛或触痛、周围发生卫星状损害及所属淋巴结增大时; 易受损伤或摩擦部位的色素痣; 掌跖(包括指趾掌面)部位的色素痣; 唇、龟头、大小阴唇等部位的色素痣; 色素痣反复感染者。

    了解面相学说,色素痣治疗方法,化学药物腐蚀疗法: 古老,有生命力,成本低; 不够精准、不彻底、安全性低 液氮冷冻治疗: 成本低; 不够精准、不易彻底 激光治疗: 可视操作、分层次扫描、每次气化0.1mm,深度可控 多次治疗、需要设备、较大者治疗后有形成瘢痕的风险 皮肤切开外科治疗: 祛除病变组织准确彻底,可做组织病理检查; 3-5mm,怀疑有恶变倾向,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发生情况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是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机制: 种族与遗传:白色人种发病率比黑色人种高6倍 色素痣:先天性巨痣有10%发生恶变 日光与紫外线:UVB对细胞有强烈的致突变作用 创伤与刺激:28%30%恶黑病例有外伤史 免疫因素:多见于老年人,与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恶黑临床表现,好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 好发部位:男性躯干多见,约占49%,其次为头颈、下肢女性以下肢维多,约占46%,其次为躯干、上肢及头颈我国恶黑的原发病灶多见于下肢,特别是足趾 皮损特征:正常皮肤上或原有色素痣上出现色素加深或扩大,部分病例呈杂色,边缘不齐,局部有发痒、灼痛或压痛持续发展成斑块、结节、破溃,常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

    绝大部分为单发恶黑分度,原位恶黑:恶黑病变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 阶段 侵袭性恶黑:恶黑瘤细胞呈垂直生长,自表皮侵入真皮内,并增殖形成结节恶黑分型,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浅表扩散性恶黑 肢端黑色素瘤 结节性恶黑,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面部,在原先恶性雀斑样痣损害处出现1个或多个蓝黑色结节,生长缓慢,转移较少且迟,预后较好浅表扩散性恶黑,中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非暴露部位国外最常见的一种,原有不规则斑片上出现丘疹或结节,或出现浸润、变硬,晚期可出现溃疡、出血肢端黑色素瘤,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黑,好发于足跖,部分患者有局部外伤史皮损为颜色深浅不均匀的褐黑色斑片,形态不规则,出现浸润、破溃,周围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往往发现较迟,已发生转移,预后多较差结节性恶黑,发病年龄在50-60岁,男性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可是为隆起斑块或结节,黑色或蓝黑色,迅速增大,表面易破溃、出血,伴有疼痛和压痛发生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恶黑治疗,手术治疗:扩大切除,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化学疗法:适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联合两种药物使用 免疫疗法:干扰素、卡介苗 物理疗法:适用于晚期损害无法手术切除时的姑息疗法,可延长生存时间。

    鉴别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即老年疣,一部分发生于躯干的单发性损害,明显隆起,常有蒂,颜色深黑,易误诊为恶黑 色泽均匀,界限清楚,病程长,发展缓慢,切除后做活检即可鉴别皮赘,一般单发,也可多发,常见于面部及头皮,皮损为圆锥形或圆柱形,或弯曲或笔直,质硬,表面光滑或粗糙,色淡黄、深褐色,基底一般较宽表皮痣,通常于出生或幼儿期发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表现为淡黄色、疣状、乳头状隆起性损害,中心有类似粉刺的黑色角栓常排列呈单侧连续或断续性条状或斑片状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好发于面部,边缘常有堤状隆起,光滑发亮,界限清楚,发展缓慢单纯雀斑样痣,多发于幼儿及儿童期,也可发生于成年期常见于颈部、面颊、肩部、上肢皮损多不对称,呈片状或线条状分布于单侧,针尖至粟米大学斑点,持续稳定存在,不受日晒影响贝克痣,又称色素性毛表皮痣,以儿童和青年人多发好发于肩、面、颈、上肢、前胸、肩胛为一侧较大的、不规则斑片状色素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中央皮肤较粗厚,经1-2年后斑片上或其周围可出现黑毛先天性巨痣,常出生时就存在,也可出生后数年发生好发于背部、头皮、躯干等面积大,黑色深,表面有结节及黑色粗毛,有恶变倾向(10%13%)甲床出血,可见甲板下紫黑色或深黑色斑,界限清楚,常突然出血,可能有外伤史。

    甲床的肢端黑色素瘤,常呈纵行带状,棕黑色,颜色不均匀谈黑色变?,用知识武装自己,防微杜渐!,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学习愉快!,课件仅供参考哦, 实际情况要实际分析哈!,感谢您的观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gooddoc2022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