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 镇扎实开展 2025 年耕地地力补贴面积核实工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部署,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xx 镇xx、xx以 “守红线、保粮安” 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启动 2025 年耕地地力补贴面积核实工作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2.8 万亩耕地核查,核减不符合条件面积1200 亩,切实保障国家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一、高位推动,构建责任体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民生的 “压舱石”我镇坚持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地力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xx 镇 2025 年耕地地力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 “村(社区)初审 — 镇级复审 — 区级终审” 三级审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我镇通过召开全镇动员部署会、专题培训会,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强化政策理解与执行能力,筑牢耕地保护思想防线二、精准施策,严把审核关口(一)村级初审:走村入户,夯实基础各村(社区)以“不落一户、不漏一田” 为原则,组织村民小组组长、网格员成立21 支核查专班,通过 “实地丈量 + 查阅台账 + 群众监督” 三结合方式,逐户核实耕地面积、种植类型及用途。
对抛荒耕地、“非粮化” 地块等重点问题建立专项台账,实行 “一地块一档案” 动态管理xx 村核查发现某农户将 5 亩永久基本农田改种果树,经政策宣讲后,农户主动恢复粮食种植并重新纳入补贴范围二)镇级复审:数据比对,动态监管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财政所、自然资源所成立镇级审核组,运用“大数据 + 实地抽查”模式,将各村上报数据与国土 “三调” 数据 、退耕还林台账、设施农用地备案等信息交叉比对,重点核查公职人员、死亡人员领取补贴及异常数据波动情况截至目前,已开展3 轮专项抽查,覆盖15 个村(社区),发现并整改问题23 处我镇建立 “日调度、周通报” 机制,对进度滞后村(社区)下发督办函,确保工作落实落细三、分类处置,规范核减标准严格落实《xx 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办法》,对六类不予补贴情形实行 “零容忍” 核减:1.林地与退耕还林地:核减已颁发林权证及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土地320 亩;2.“非粮化” 耕地:清理种植花卉苗木、林果等耕地480 亩(间作套种粮油作物的150 亩保留补贴);3.改变用途耕地:取消养殖场、设施农业等占用耕地补贴资格180 亩;4.占补平衡劣质耕地:核减质量不达标耕地50 亩;5.抛荒耕地:对连续抛荒 1 年以上的120 亩耕地暂停补贴,待复耕后重新纳入;6.其他违规情形:整改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化” 问题50 亩。
7.工作亮点:创新 “核减告知 + 政策解读” 双轨制,通过发放《补贴核减通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确保农户知情权与政策透明度四、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油菜核实结合2025 年夏收作物油菜面积统计,我镇将补贴核实与粮食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同步开展油菜种植地块测绘,建立 “补贴面积 + 作物类型”双数据库目前已完成6000 亩油菜面积核实,较 2024 年增长12%,为落实粮食安全考核指标提供数据支撑 我镇通过“以奖代补” 政策引导农户扩大油菜种植,既保障补贴精准性,又助力油料生产提质增效五、严格纪律,强化数据管理(一)规范数据报送:要求各村(社区)对数据差异超5%的情况提交书面说明,经包村干部签字背书后上报;(二)严肃资金监管:对已发放补贴资金开展“回头看”,追回多发资金3.2 万元,杜绝 “跑冒滴漏”;(三)健全档案机制:将审核表、公示照片、整改台账等资料立卷归档,确保“全程可追溯、责任可倒查”下一步工作计划强化政策宣传:通过“村村响” 广播、微信群等渠道,持续普及耕地保护政策,营造 “保护耕地为荣、破坏耕地为耻” 的社会氛围;动态监测预警:建立耕地用途变更“月报告” 制度,对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补贴发放流程,确保农户“应享尽享、快享直达”。
耕地地力补贴是利农惠农的“民生工程”,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战略工程”xx 镇将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守牢耕地红线,稳住农业基本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