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文档格式:DOCX| 18 页|大小 108.14KB|2025-03-13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 甲 (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 乙 (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答案】(1) ①. 凌晨 ②. 秉持 (2)B (3) ①. 坐落 ②. 激励 (4)① (5)①保定 ②涿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①空:líng chén——凌晨,天色就要亮的时候,即午夜以后,天亮之前②空:bǐng chí——秉持,操持、执守;持有,具有;操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松柏苍郁——sōng bǎi cāng yù,指松柏苍绿繁茂;风尘仆仆——fēng chén pú pú,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甲空:落成:指建筑工程完成;坐落:指房屋、田地等的位置所在根据语境,“革命圣地西柏坡”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指“革命圣地西柏坡”的位置所在,故选“坐落”。

    乙空:激励:激发鼓励;激荡: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根据语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而不是事物,故选“激励”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根据①段“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第②段“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可知,这一段“进京赶考”的历史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精心筹划的方案,再精心谋划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23日11时,‘赶考’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可知①是保定;根据“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可知②是涿县2. “红色‘冀’忆”主题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甲)了解了西柏坡,(乙)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

    家乡河北,真是一片红色热土!主题活动中,班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能生活在这片热土,我们何其有幸!我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贡献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 就 B. 无论 都 C. 不仅 还 D. 即使 也(2)有同学认为画线的句子放在这里不合适,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C (2)放在这里不合适这个文段主要写出参加主题活动的意义和收获,以议论为主画线句写交友,与主题无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我了解了西柏坡”“我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是递进关系因此用“不仅”“还”联结恰当;A.表示条件关系;B.表示条件关系;D.表示假设关系;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小冀同学写的这段话,是对他参加“红色‘冀’忆”主题活动的总结感想,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谈了自己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画线句“主题活动中,班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插入了活动中交友的事件,与文段整体不谐调,与谈活动感想的主题无关,因此不适合放在这里,应删掉第二部分(3~19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3.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学校举办主题活动。

    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饮食与诗文,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肴野蔌,_______,太守宴也”,山野风味散发着与民同乐的欢愉:“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丰盛的食物洋溢着待客的热情:“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彰显了安贫乐道的情操;“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美味菜肴隐喻了一心向学的智慧;“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内心丰盈源自精神食粮的营养味蕾的享受,文化的传承,让美食与诗文交相辉映!【答案】 ①. 杂然而前陈者 ②. 丰年留客足鸡豚 ③. 一箪食 ④. 一瓢饮 ⑤. 不知其旨也 ⑥. 以中有足乐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豚、箪、瓢”二)阅读(共18分)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⑤〔吟啸〕高声吟咏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资料夹资料一:[甲]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乙]子瞻在黄州及岭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丙]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资料二: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选自《东坡志林》)资料三:公幅巾①芒屩②,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选自《东坡乐府笺》)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资料四:尝与孙绰①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②吟啸自若选自《晋书》)①〔孙绰〕东晋文学家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2)亦不尽择(资料一·乙)(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4)诸人并惧(资料四)5. 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B.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C.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D.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2)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资料二)7. 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8. “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

    9. 苏轼在风雨中“吟啸”,谢安在风浪中“吟啸”他们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答案】4. (1)任由、任凭 (2)挑选(3)跟随(4)害怕,恐惧 5. B 6. (1)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因此做了这首词 (2)(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 7. (1)“东坡”是作者耕种、放牧之地;(2)是作者居住的地方3)是作者淡泊名利的精神的象征 8. (1)表面意思: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2)深层含义: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 9. 示例1:苏轼的“吟啸”告诉我们:要有不畏惧困难的精神,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示例2:谢安的“吟啸”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1)句意为: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任:任由、任凭2)句意为: 交往的人也不怎么挑选择:挑选3)句意为:和乡间老农一起跟随着在山溪野谷中游历从:跟随4)句意为:许多人都害怕惧:害怕,恐惧5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句意为:轼在黄州和岭南时,每天早上起来,如果不是召唤人来和他聊天,就一定会出门拜访客人。

    其中“子瞻在黄州及岭表”交代了苏轼居住的地点,“每旦起”交代了时间,“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则是叙述苏轼的日常生活情境断句为: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已而:不久、过了一会儿;遂:就;晴:放晴;故:所以;作:写;此:这2)为:是;亦:也;曰:叫做;予:我;买:购买;其:那里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资料一[丙]文中“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可知,这表明“东坡”是作者日常耕种田地、放牛的地方依据资料三“筑室于东坡”可知,这是作者建造房屋居住的地方依据资料一[甲]“ 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资料三“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可知,这是被贬居此地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历的地方,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旷达自适的高尚品质据此,注意整理概括即可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写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句意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这是作者独自欣赏景色遇到的雨后之景依据写作背景可知,这是作者在雨中游历的感悟感悟到自己遭遇不公的待遇雨”象征着自己平生所经历过的为官经历和波折9题详解】本题考查主题理解能力依据苏轼的《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歌意思可知,作者在雨中边走边吟咏长啸,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迸发和外在的表现抒发了诗人对前途艰难的无所畏惧、泰然自若的态度示例:苏轼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即使遭遇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勇于挑战依据资料四“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句意可知,谢安乘船遇到风浪也无所畏惧,泰然处之示例: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镇定自若,思考解决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点睛】参考译文:《定风波》: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因此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资料一:[甲]苏东坡字子瞻,凭借(自己写的)一首诗歌获得罪过被贬到黄州[乙]苏轼在黄州和岭南时,每天早上起来,如果不是召唤人来和他聊天,就一定会出门拜访客人交往的人也不怎么挑选[丙]苏轼(居住)在黄州(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于是在(黄州的赤壁以西的)东坡的下面,(亲自)耕种了五十亩水稻,亲自放牧一头牛资料二:(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也叫螺师店我在那里购买了田地资料三:戴着幅巾穿着芒鞋,和乡间老农一起跟随着在山溪野谷中游历,在东坡盖了房子资料四:(谢安)曾经和孙绰等人去泛海游玩一次)大风刮起波浪汹涌,许多人都害怕,(谢安)吟唱吹口哨和平时一样镇定二、现代文阅读(一)(共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习了生物学,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玉米”的资料资料一:【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珍珠米”“棒子”一年生草本根系强大秆高,粗壮叶宽大,带状披针形异花授粉果穗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外被数张苞叶籽粒大,扁长型或方圆形喜温暖,喜光需肥、水多,较耐旱、耐瘠中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籽粒除供食用或作饲料外,工业用途极广,可制淀粉、葡萄糖、乙醇等。

    秆、叶可青饲或作青贮原料,苞叶可作编织工艺品的原料摘录自《辞海》)资料二:到了玉米开花的季节,雄花开花会稍微早于雌花开花雄穗在开花的5天到8天时间里,能产生2000万粒以上花粉粒玉米的花粉很小很轻,有点微风,成熟的花粉撒落,就会给长在同一株植株上或周边其他植株上的雌蕊授粉(传粉)随后,玉米须变暗并开始变干,籽粒呈白色水泡状,里面有清澈透明的液体,这时籽粒的含水量高达85%接着玉米须变干,玉米籽粒内的物质呈浆糊状,淀粉和营养物质迅速积累,并且顶部开始凹陷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籽粒的水分下降到55%最后,成熟的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黑色层的作用是阻止干物质和养分从植株移动到籽粒到了收获的季节,剥去玉米的苞叶,我们就能看到金黄的玉米了摘编自《玉米的一生》)资料三:一个基因可以关联农业未来,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优良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生物育种研究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应用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我们团队针对黄淮海、西南山区玉米品种在抗病、品质、产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选育了20多个玉米新品种,创制出大量热带玉米新种质,供国内选育出的品种占西南玉米片区种植面积50%以上。

    摘编自2023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10. 分层概括“资料一”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的空格内11. “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解释“资料一”中的哪一句话?12. 下列对资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料一”介绍了玉米的知识,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精练,条理清晰B. “资料一”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内容,“资料二”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C. “资料二”和“资料三”都使用了数字,使内容更加真实可信,确切具体D. “资料三”中的育种研究实现了从“田间”到“实验室”的应用转化答案】10. 习性;产地;用途 11. 异花授粉 12. D【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喜温暖,喜光需肥、水多,较耐旱、耐瘠”说明的是玉米的习性;“中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说明的是玉米的产地;;“籽粒除供食用或作饲料外,工业用途极广,可制淀粉、葡萄糖、乙醇等秆、叶可青饲或作青贮原料,苞叶可作编织工艺品的原料”说明的是玉米的用途【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到了玉米开花的季节,雄花开花会稍微早于雌花开花雄穗在开花的5天到8天时间里,能产生2000万粒以上花粉粒”说明的内容是玉米的开花产粉,“玉米的花粉很小很轻,有点微风,成熟的花粉撒落,就会给长在同一株植株上或周边其他植株上的雌蕊授粉(传粉)”说明的内容是玉米如何传粉。

    照应资料一中“异花授粉”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D.结合资料三“生物育种研究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应用转化”可知,“从‘田间’到‘实验室’”错误二)(共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斗”建设者之歌①1999年12月23日,是北京卫星导航中心成立的第五天,也是中心负责人王小同上任的第五天②这一天,一份“军令状”摆在王小同面前,要求必须在2000年10月前完成建站任务,确保北斗首星按时发射③王小同知道,这字不好签啊此时的导航中心还是一片空地基建面积多达十多万平方米,还有七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都要研制,测试,联调,上千台(套)设备要进场安装,任务非常繁重,时间却只有九个月零八天建设一个现代化卫星导航地面运控系统,至少得两三年九个月零八天,除非奇迹出现!④他也知道,航天工程绝不能“卫星等地面”,必须“地面等卫星”,因为卫星造价昂贵,它在天上空转一天耗资巨大因此,导航中心一天不建好,卫星就一天不能上天⑤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他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了“机房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岗位就是战位”的动员令。

    ⑥一天,下着大雪,王小同在施工现场突然接到报告:信号收发分系统设备生产计划严重滞后!⑦“走,咱们现在就赶过去!”他带着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抽出桌子底下一直备着的行囊,往背上一甩就来到火车站,连夜赶到生产厂家,提着行囊来到厂领导办公室厂领导感叹:“你们的工作作风真是令人佩服啊!”厂家立刻调整生产计划,加快生产进度,确保了按时完成设备生产任务⑧北京的郊区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运控大楼施工现场机器昼夜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还不忘苦中作乐,在工地的木牌上“发表”诗作:稻田窝棚青蛙,白天黑夜专家庄稼地里创业,浩瀚苍穹绣花⑨随着运控大楼落成,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攻坚战开始了无论是站领导,还是年过花甲的高级工程师,或是刚出校门的博士、硕士,都是战斗员机器轰鸣声、工人口号声、切割金属声,汇集成旋律激昂的乐曲,在运控大厅昼夜回旋⑩一天,供电部门电路升级,临时拉闸一刻钟,机器设备的轰鸣停下不到两分钟,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有人趴在机桌上入睡了,有人倚着墙角睡着了,有人仰靠在椅背上进入了梦乡……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我国所有的北斗发射任务,成功率达到100%奇迹的背后,站立着一支素质过硬的航天发射队伍。

    ⑫运载火箭推进剂液氢是一种极高危燃料: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粒大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下来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大家都说,液氢加注队是“刀尖上的舞者”⑬李明伟就是这支“与魔鬼同舞的舞蹈队”的“领舞”⑭一天上午,李明伟带领大伙儿执行液氢接收转注任务⑮“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检查管道情况,确认状态!”⑯“1号管道正常!”⑰“2号管道正常!”⑱“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李明伟的第二条指挥口令戛然而止因为,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丁点儿不一样,仔细一听,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⑲李明伟心头一紧:槽车氢气泄漏!⑳他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关闭供气阀门,立刻向上级报告㉑在得到上级“立刻解决,确保安全”的指令后,李明伟向队员们下命令:“赶紧撤离!我留下!”㉒话音未落,他就拿起氢浓度探测仪,独自向操作柜走去从理论上讲,氢气泄漏五六分钟,爆炸随时可能发生而此时,发现泄漏已有三分钟了㉓他沉着冷静地打开操作柜,探测仪果然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泄漏点如针眼,眼睛看不到;操作柜管路复杂,找到泄漏点非常困难㉔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㉕千钧一发之际,李明伟放下探测仪,把脸贴向那一个个管路连接处,通过气流变化判断泄漏点。

    当他把耳朵靠近液面计下的管路时,感到有股气流冲进耳朵用肥皂水进行喷洒检验,连接焊缝上果然产生大量泡沫㉖李明伟当机立断,火速处理,按应急程序给槽车泄压,异响立刻消失这时,发现氢气泄漏已有五分钟了㉗李明伟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______㉘“北斗”,一个寓意深远的代号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坐标今天的中国北斗就像“天外慧眼”,帮助人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可以去往何方为了这一天,北斗人夜以继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建设者之歌!(根据龚盛辉的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改编)1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4. 文章写了王小同的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15. 文章描写了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现场的多个场景,塑造了建设者的群体形象这群建设者具有哪些特点?16. 文章写李明伟从发现险情到排除险情这一部分,段落较多,有的一两个句子就是一段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7. 在文章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标点18. 结尾段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答案】13. 表示时间短,任务重,突出了建站任务之艰巨表现了王小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勇于挑战的精神 14. 第一件:王小同在军令状上签了字;第二件:王小同连夜赶到生产厂家,以确保设备能按时完成。

    15. 这群建设者不怕困难,坚韧不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6. 突出了情况紧急,处境危险 17. …… 18. ①结尾段的议论,论证了“北斗”是一个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符号,如今它的作用扩大了,能够作为定位系统帮助中华儿女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解释了北斗系统的含义与内容②结尾段的抒情,照应了标题“北斗”建设者之歌:赞扬了北斗工作者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精神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文章第③段“基建面积多达十多万平方米,还有七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都要研制,测试,联调,上千台(套)设备要进场安装,任务非常繁重,时间却只有九个月零八天”中,“十多万平方米”“七个”“上百个”“上千台”等数字,强调了建站任务的艰巨;结合本段“建设一个现代化卫星导航地面运控系统,至少得两三年九个月零八天,除非奇迹出现”可知,“九个月零八天”强调了时间之短,与前面的一系列数字形成鲜明的对比,任务重,时间短,突出了建站任务之艰巨;联系第⑤段“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可知,“除非奇迹出现”才能完成,王小同却毅然接受任务,表现了王小同对航天工程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以及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文章第②段“这一天,一份‘军令状’摆在王小同面前,要求必须在2000年10月前完成建站任务,确保北斗首星按时发射”,第⑤段“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他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了‘机房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岗位就是战位’的动员令”等内容可以概括出:王小同在“军令状”上郑重地签了字,并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动员令,表示整个团队都是战士,机房就是战场,工位就是战位;由文章第⑥段“一天,下着大雪,王小同在施工现场突然接到报告:信号收发分系统设备生产计划严重滞后”,第⑦段“他带着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抽出桌子底下一直备着的行囊,往背上一甩就来到火车站,连夜赶到生产厂家,提着行囊来到厂领导办公室……”等内容可以概括出:王小同应对信号收发分系统设备生产计划严重滞后的紧急情况他连夜赶到生产厂家,确保设备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不耽误整个航天工程的进度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由文章第⑤段“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他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了‘机房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岗位就是战位’的动员令”可知,王小同能够意识到整个团队的重要性,并通过动员令激发团队成员的战斗精神,表示大家都是战士,共同为完成建设任务而奋斗。

    这体现了建设者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由文章第⑦段“他带着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抽出桌子底下一直备着的行囊,往背上一甩就来到火车站,连夜赶到生产厂家,提着行囊来到厂领导办公室……”可以看出王小同在面对生产计划滞后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体现了建设者们的强烈责任感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由文章第⑧段“北京的郊区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运控大楼施工现场机器昼夜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还不忘苦中作乐,在工地的木牌上‘发表’诗作……”可以看出,这群建设者们不畏困难,苦中作乐,体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第⑩段“一天,供电部门电路升级,临时拉闸一刻钟,机器设备的轰鸣停下不到两分钟,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有人趴在机桌上入睡了,有人倚着墙角睡着了,有人仰靠在椅背上进入了梦乡……”可以看出这群建设者们为了保证完成建站任务高强度工作,废寝忘食,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文章第⑱段“李明伟的第二条指挥口令戛然而止因为,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丁点儿不一样,仔细一听,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第㉑段“赶紧撤离!我留下”,第㉓段“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第㉔段“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第㉕段“千钧一发之际,李明伟放下探测仪,把脸贴向那一个个管路连接处,通过气流变化判断泄漏点……”等内容可以看出李明伟素质过硬,为了国家利益不怕危险,有勇于献身的精神;由文章第㉘段“为了这一天,北斗人夜以继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建设者之歌”以及全文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站领导、高级工程师还是刚出校门的博士、硕士,都是战士,都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这体现了建设者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者的群体形象,展现了他们在航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16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文章从第⑱段“李明伟的第二条指挥口令戛然而止因为,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丁点儿不一样,仔细一听,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写李明伟发现了险情;接下来第⑲段“李明伟心头一紧:槽车氢气泄漏”,第㉔段“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第㉗段“李明伟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等内容写李明伟排除险情,这几段段落较多,以上段落一两个句子就是一段,这样更扣人心弦,更突出了情况之紧急,任务之危险李明伟仍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表现了李明伟素质过硬,有责任担当,为了航天事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1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文章第㉗段“李明伟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结合上文可知,李明伟从发现险情到本段险情排除,这里作者没有更多的描述,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猜测李明伟的心理活动,可以想象团队成员看到李明伟排除险情后的表现等,所以这里应该填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18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文章第㉘段“‘北斗’,一个寓意深远的代号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坐标。

    今天的中国北斗就像‘天外慧眼’,帮助人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可以去往何方”这些议论,让读者对北斗系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这一天,北斗人夜以继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建设者之歌”,抒发了作者对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的工作者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使读者对他们产生敬意和钦佩之情起到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强化情感、激发读者共鸣等作用三、整本书阅读1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老师:我们学习了设计整本书阅读探究专题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小冀:老师,读《朝花夕拾》时,我发现很多篇文章提到“书”《五猖会》讲了鲁迅童年时背书的经历,还有《_______》《_______》等文章也写到了书老师:好啊!你可以把“鲁迅读过的书”作为探究专题小语:我发现《水浒传》中有些器物在某个故事中反复出现比如,“智取生辰纲”中多次写到“椰瓢”,吴用等人巧用它智取了______ 负责押送的生辰纲;_______这个情节中反复写“哨棒”来表现武松形象这些也可以进行专题探究小文:《骆驼祥子》中多次写祥子的笑,比如,他逃出军营拉出骆驼时,忍不住笑了出来;我还发现书中写了祥子处于不同情境中的哭。

    我想以“______”为探究专题小冀:我想分享阅读《西游记》时的发现刚开始,孙悟空遇到问题时常常只凭个人的力量来解决;后来,他还学会了团结他人,求教他人我就想以“_______”为专题进行探究老师:确定了专题,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阅读挑选出专题探究需要的内容阅读挑选出的这些内容,可以用哪种读书方法呢?小语:我觉得应该运用_______的读书方法老师:可以希望大家今后经常这样交流研讨,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答案】 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 阿长与<山海经> ③. 杨志 ④. 武松打虎 ⑤. 祥子的笑与哭 ⑥. 悟空的成长 ⑦. 精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名著阅读第一空和第二空:《朝花夕拾》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三本印象深刻的书;分别是《鉴略》、《天演论》和《山海经》这三本书分别出自篇目《五猖会》、《琐记》和《阿长与<山海经>》对《鉴略》这本书,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厌恶的、排斥(或反感)的因为父亲在看戏前让他背,他认为这扼杀了作为孩子的他内心的快乐而《天演论》是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书籍,开拓了鲁迅先生的视野,他对这本书是热衷、酷爱的。

    《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幼时渴慕已久,渴望阅读的书籍第三空:“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当杨志一行在途中(黄泥岗)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未下药)走上了山岗 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乘机在瓢中放了药,最终杨志等人被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第四空: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哨棒多次出现,武松出发时是“拴了哨棒”,行走时是“提了哨棒”、“拿了哨棒”,坐下来的时候是“倚了哨棒”,在“三碗不过冈”酒馆喝下了十五碗酒之后,武松“绰了哨棒”起身就走,“横拖着哨棒”上冈来,汹涌上来的时候是“将哨棒绾在肋下”,酒发作时是“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可以看出一根哨棒,在不同状态的时候有不同的拿法,这些动作的描写让大家从多个不同角度去品味这位英雄的形象第五空:根据“多次写祥子的笑”“书中写了祥子处于不同情境中的哭”可知,可设定专题为“祥子喜与悲”第六空:根据“刚开始,孙悟空遇到问题时常常只凭个人的力量来解决;后来,他还学会了团结他人,求教他人”可知,在取经途中,悟空逐渐成长,学会了团结他人,求教他人。

    故可设计专题为“悟空的成长”第七空:根据“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阅读挑选出专题探究需要的内容”可知,这些内容是专题探究需要的内容,所以应采用精读的读书方法第三部分(20题50分)2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请以“定心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例文:一句良言,一颗定心丸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话语能够在我们迷茫、彷徨时,给予我们方向,带给我们力量这些话语,就像是一颗颗定心丸,让我们在风雨中稳住脚步,继续前行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刚刚参加完一场重要的考试走出考场,我的心里充满了忐忑和不安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担心成绩会不尽如人意正当我沉浸在自责和沮丧中时,我的老师走了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担心,你已经尽力了。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记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老师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我瞬间安定了下来我意识到,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该再责怪自己我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准备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老师的那句话它让我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些话语,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个人的经历外,我还发现,在社会中也有很多“定心丸”的存在比如,在疫情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援助政策,为受困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些政策就像是一颗颗定心丸,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此外,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定心丸”比如,在考试前,老师会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在面临选择时,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这些举措都让学生感到安心和稳定总之,“定心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温暖的拥抱……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珍惜这些“定心丸”,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在这道作文题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定心丸”这个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定心丸”是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由提示语“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即需要探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哪些事物或行为能够给予我们安定和信心我们可以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那些使我们感到安心和稳定的瞬间,也可以分析社会现象,讨论哪些政策和行为能够给予大众“定心丸”据此可拟题为“一句良言,一颗定心丸”“定心丸的力量”“寻找生活中的‘定心丸”“心定则事定”“谈‘定心丸’的意义”等,通过写作,表达感激之情,歌颂党的政策等二、构思选材:我们可以选择讲述一个或多个与“定心丸”相关的故事例如,可以描述一次在困难时刻,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如何让我们重新振作;或者讲述一次在面临选择时,家人的一个肯定的手势如何让我们坚定信心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现象出发,讨论一些政策或措施如何给予大众“定心丸”,比如疫情期间的政府援助政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辅导等讲述故事,要注意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发表看法,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使人信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精品教育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