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社会语言学背景下的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的 “情愫” 探究

文档格式:DOC| 4 页|大小 44KB|2025-03-16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社会语言学背景下的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的 “情愫” 探究——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定量分析摘 要: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是近些年在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交叉领域出现的崭新课题, 尤其是从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双重影响下探讨语言性别差异带来的交际模式和自我认同变化的研究已引起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通过对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探讨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 词汇层面、 话语表达等社会交际方面的表现, 试分析男女各自交际模式的不同与变化, 从而验证其交际模式的变化受内在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交际模式; 自我认同 从感性认识出发,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诸多性别差异现象——古希腊戏剧中保存下来了最早反映语言性别差异的珍贵实例[1]20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而逐步出现的一种新的学术动态, 即: 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定量分析, 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的变量研究从目前的发展趋向来看, 英语性别差异的研究呈现出遍布各种同语言研究有关领域的势头英语性别差异研究发展至今, 已遍布语音、 音域、 语调、 词汇、 句型、 语法、 语义、 话语行为、会话模式、 多语选择、 言语能力、 语言习得、 语言态度、 问题研究、 声音认知、 课堂用语、 法庭用语、 语码研究、 俗语言学、 类语言学、 语言普遍规律研究, 以及文学作品分析等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

    英语性别差异定量分析结合了心理语言学中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 同时在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交际领域——社会心理语言学中得到了发展 一、 理论研究 1.交际模式交际模式是自我认同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推动人进行自我确认, 达成自我反思连续性, 推动人对自身的认同与外界对人的认同趋向和谐一致的外部环境从学习者的认同机制来考察, 它主要包括交际模式的创新、 交际理念的发展、交际工具的进步及交际范围的扩大 2.自我认同从英语词源上讲,“认同” (identi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dem (即: 相同)认同”(identity) 在英语中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 或者就是它本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 “认同”( identity) 一词最早由佛罗伊德提出, 指个人与他人、 群体模仿人物在情感上、 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因为人的同一性不仅表现为外在形态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 同时还要表现为人之内在的统一性, 即心理、意识、 情感、 价值等的内在同一性的追求中, 反映了人有别于动物的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一面[2] 3.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的概念关系。

    在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共同影响与支配下, 自我认同与交际模式是内在与外在、 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自我认同发生变化的同时, 交际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即交际模式的创新、 交际理念的发展、 交际工具的进步和交际范围的扩大同时, 交际模式变化越大, 自我认同朝积极方向的变化也越大, 形成了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之间轮廓性、 抽离性、 制度性的 “情愫” 关系[3] 二、 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有关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一部分是基于英语角活动中的男女生各自不同表达的抽样调查, 其他部分实证研究来自英语外教及英语教师实际交流用语的调查与分析 (一) 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语言普遍性研究指出, 产生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 相当复杂来自加勒比文化的语言性别差异, 是由于语言禁忌而产生的; 由于异族通婚的原因、 语言习俗的不同、 男女发音器官上的差别,乃至妇女唇饰的佩带, 在特定的语言群体和一定的话语环境中, 都有可能产生男女有别的发音形式和语言变体现象除了这些社会文化和生理结构上的因素之外, 有些语言中, 如法语、 俄语、 德语中, 还存在着词语的 “语法性别”(grammatical gender) 的选择和要求。

    因此, 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成因归纳为十种学说: 天赋差异论 ( innate differences )、 个性差异论(personality)、 文化阐释论 (cultural elaboration)、 劳动分工论 (division of labor by sex)、 男性支配论( male dominance )、 价值体系论( differing valuesystems )、 语言剧变论 ( rapid change in the languageof one sex than another)、 社会关系协变论(thegreater social distance, the more difference )、 同等意识确认论 ( the sense of solidarity in communication)及社团实践论(the theory of community of practice) [4]121 (二)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内容与目标具体说来, 社会语言学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有下列各方面的内容和目标: (1) 通过男女说话人语言变体形式的选择, 考察语言结构同语言使用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男女话语群体中语言风格的对比, 丰富语言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手段; (3) 通过男女说话人焦急策略的分析研究, 了解语言文化同语用心理之间的关联; (4) 通过男女说话人社会性别的学习过程, 开展语言形式、 社会含义、 语言认知相关性的研究, 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建设[4]120。

    (三) 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 1.语音语调经过大量调查实证研究发现, 英语语音语调中存在有下列性别差异现象[5]: (1) 在使用标准英语 (standard English) 的学习者中, 女生在辅音连缀中更容易产生喉塞音; (2) 在使用美国英语 (American English) 交流的学习者中, 女生所采用的发音形式一般都比同龄男生伙伴更加接近标准形式; (3) 英语中, 诸如ear,hear以及idea之类的词语一般都存在两种语音变体形式: [iə]和[ə]女生在评估自己的语音形式的时候, 都有自我拔高的现象; 男生在进行自我评估之时, 每每有意自我贬降 (4) 在英语交流中, 女生比男生更为经常地使用超高和超低调型, 因而使得其音域的变化如同儿童的一样, 大起大落, 更富有起伏波动之感 (5) 在日常英语交流中, 女生使用表示不肯定与不确定意味调型的机会远远多于男生 (6) 女生的语调变化范围在高低两个层面上都较男子的更为宽阔; 有些给人以 “泣声、 疑问、 绝望”之类印象的调型, 更多地见于女生使用的英语之中 2.词汇层面。

    在对学习者英语写作方面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性别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更为突出女生在书信中常用oh!ah!之类的强势词因此, 我们分门别类, 谈谈性别在英语强势语、 色彩词、 感叹词、 俗词俚语及习惯表达方面的表现 (1) 强势语强势语出现频率高, 是女子英语的一个显著特征英语中女生喜欢使用下列表达方式: He is so charming! It is so lovely! Thank youtoo much! Do you know that you look such aduck this afternoon? (2) 色彩词英语色彩词的使用更是男女有别, 彼此不同女生不但在色彩辨认方面优于男生, 就是在色彩描述方面的准确率也高于男生莱考夫 (Lakoff) 认为, 诸如像mauve,beige,ecru,aquamarine,lavender这样的色彩词语, 虽然在女性的积极词汇中并不显得十分醒目, 但是却很少出现在大多数男性的语汇中[6]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 就色彩语码而言, 女性有一种天然自成的认知优势同男性相比, 她们不但拥有一个数量更大、 内容更丰富、 质量更高的色彩词库, 就是在提取的速度、 命名准确性方面也有高人一等的表现。

    基于这些差异现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 男女在色彩感知系统、 色彩分类方式, 以及色彩语义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方面, 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差异, 值得进一步研究[7] (3) 感叹词像goodness,gracious,dear me之类的感叹词, 大都见于女性言语之中相关研究表明, 女性感叹词语的使用是与以下三种变量发生关系: 说话人所处的不同语境、 话语双方关系的远近亲疏以及说话人的婚姻状态[8] (4) 俗词俚语除了感叹词, 性别差异在英语俗词俚语的选用形式和使用频率上, 也有明显反映 (5) 习惯表达英语词汇性别差异现象还表现在男女词库内容出现频率各不相同这一方面通过受试者话语行为的分析发现, 部分词语的选择频率同说话人的性别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下表所示,因受文化习俗、 社会分工以及兴趣爱好的影响, 许多英语常用词语和表达方式在男女话语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各有高低、 互不相同的 3.话语表达我们试从话语表达角度出发, 总结归纳几种典型的英语句式, 并通过这些语法结构的讨论, 考察性别在英语话语表达层面的总体表现 (1) 感叹夸张。

    说话人在语句中插入oh之类的感叹词语, 以加强情感效果的用法, 为典型的女性英语特征之一女性通常会使用表示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式通常表现在: 习惯采用Honestly!用作省略式感叹句的结构; 经常采用Thank you very much用作反语的习惯用法; 频频采用 trememdously,desperately, terrifically之类的词语, 表示强调夸张语气的用法 (2) 率直婉约女性的话语, 要比男性的听上去 “客气得多 “实例表明, 以Won’ s you please起首的复合请求问句形式, 和反意疑问句 (tag) 一样,缺乏阳刚之气, 都是典型的女性英语句式从语用功能解释其原因, 女性善于使用反意疑问句的原因是, 反意疑问句的句子功能介乎于直接陈述语气与疑问语气之间, 所表达的语气较前者弱, 比后者强,适合女性语言心理特征, 常见于女性英语表达之中 (3) 话语模式在许多语境中, 男性的话语行为有更为积极活泼的倾向性, 也就是说, 男性一旦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便有喧宾夺主、 专擅话场的倾向性 三、 语言性别差异下的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 性别差异的多种表现, 从而影响了交流者自我认同的变化及交际模式的选择。

    我们试从语音、 词汇、 句型、 话语机制等方面总结女性用语的典型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自我认同和交际模式的变化女性用语, 文雅标准, 礼貌客气;女性用语, 富有情感, 善用夸张;女性句式, 多用并联, 较为松散;女性话语, 缺乏深思, 张口即言相关因素集中起来, 反映了以下三个方面女性在自我认同及交际模式变化的内容 第一, 从心理以及生理方面来说, 女性感情容易外露, 其情绪波动自然时有高低, 因此在日常的交流中善于使用一些抑扬起伏的调型, 借以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相反, 男性在情绪表达方面显然逊于女性, 所以说话做事也比较呆板这也说明为什么起伏多变的语调鲜见于男性, 由此也决定了男性在自我认同方面缺乏情感自信, 因此交际模式也相应作以改变 第二, 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 英美及中国文化都强调男性的工具型特征与女性的社会型/情感型特征[4]143社会角色要求男性成员本身具备更多理性的色彩, 情绪外在化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男性成员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男性的工具型特征与女性的社会型/情感型特征, 形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双重标准与要求, 势必在男女说话人构建内在不同的自我认同, 并深刻烙印在外在的交际模式即言语行为上——男性的语调听上去往往显得就事论事、四平八稳; 女性话语则显得活泼多变、 丰富多彩。

    第三, 受文化定型和社会陋习的影响, 女性缺乏稳定感和决断性, 其话语行为中往往出现更多表示礼貌客气、 纯正标准, 甚至矫枉过正的语言表达形式, 以此达到一种社会语用上的平衡, 这种交际模式的更变也是由内在自我认同的驱使 四、 结 论 本文研究表明, 英语交流者交际风格的变化与他们的自我认同变化呈正相关某种交际模式的使用, 体现了交际主体对相应的自我认同的接纳,在交际风格发生转变的同时, 交际主体对自我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交际风格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自我的外在和内在表现的关系有时, 个人会因为社会规范的惩戒力量而服从于某种交际规范但是, 通常处于这种知行不一的个体, 要么会寻求交际风格的转换, 使交际风格符合自我认同, 要么寻求交际情境的转换, 在变化的交际情境当中达到知行统一究竟交际风格与自我认同如何相互联系?还需要今后的研究进一步探索[9][参考文献][1]Gregersen A.Does“La Difference”make a difference?[M]//Language, Sex and Gender . York: The New York Academy. 1979: 3-22.[2]刘伟.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认同现象分析[J].渭南师专学报, 1997 (4).[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3-33.[4]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 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5]Trudgill. Applied Sociolinguistics [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4: 105-120.[6]Lakoff R. Women’ s Language and Style[M]. Ohio: Unive rsity of Akron, 1977: 23-35.[7]Rich E. Language and Speech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7: 404-409.[8]Lakoff R. Stylistic Strategies Within a Grammar of Style[M] //Language, Sex and Gender.New York: The New York Academy, 1979:53-80.[9]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02-2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文档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范文.docx
    在2025年全县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调度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工委副书记在2025年机关DeepSeek应用专题辅导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2025年DeepSeek大模型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青年干部培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文稿.docx
    2025年副书记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主管商务部门党组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研讨发言文稿.docx
    2025年国企党委关于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范文.docx
    在机关单位作风建设学习教育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医院领导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关于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供参考.docx
    在2025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暨化工行业风险防控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
    2025年书记在慰问老干部暨情况通报会上的主持讲话提纲范文.docx
    2025年作风建设实施方案文稿.docx
    在2025年DeepSeek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领导在DeepSeek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参考范文.docx
    2025年国企党委关于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稿.docx
    在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