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网络营销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ppt课件

文档格式:PPT| 27 页|大小 140.31KB|2024-12-13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学习目标,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1,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2,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马歇尔冲突”,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3,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1)以分析纯粹竞争为出发点,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析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5)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4,实证研究方法:伯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勒纳等人对垄断指标的研究,判别标准:克拉克、梅森等人对“有效竞争”概念及其度量标准的研究,实证研究方法:伯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勒纳等人,5,三、,“哈佛学派”与“SCP”范式,三分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分析,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SCP分析框架,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三、“哈佛学派”与“SCP”范式,6,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含义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人壁垒的高低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7,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结构主义者,返回,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8,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是“效率主义者”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芝加哥学派”,9,二、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二、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10,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沉淀成本的大小决定进退是否自由,鲍莫尔等人提出应根据沉淀成本(Sunk of cost),而不应根据一般的固定成本来判断进入壁垒的高低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做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11,三、新产业组织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征三方面:,第一,新产业组织理论吸收和融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果第二,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理论化”与“经验性”的平衡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运用博弈论方法之后实现了理论范式的创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和竞争问题成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三、新产业组织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的发展出现,12,四、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 业政策的主张,新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人提出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流派从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发来理解市场,认为作为完全竞争理论分析的前提完全信息假定不仅不符合现实,而且还会对人们产生误导该学派把市场视为发现和利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新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干预、抨击行政垄断返回,四、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 业政策的主张新奥地利学派,13,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一、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的衡量,根据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纵向一体化、多元化程度、政府介入的强度、企业制度、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成本结构等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一、市场结构、集,14,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它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与市场中竞争或垄断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这里所说的集中度一般指卖方集中度,高市场集中度的产业会趋向于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而低市场集中度的产业则会趋向于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影响因素:规模经济、市场容量、企业的垄断动机、政策因素等,1、市场集中度,15,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产品存在差异是因为消费者认为它们不同;二是当两个品牌的产品是关系密切的替代品时,一个品牌的产品定价对另一品牌的产品定价有较强的约束影响因素:客观和主观,客观的产品差异包括产品的性能、结构、设计等物理性差异,服务差异以及产品销售的地理位置差异,主观的产品差异包括买方主观性差异、消费者的知识偏差、特殊的销售活动带来的主观差异。

    案例,2、产品差异化,16,2.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和政策性进入壁垒,(1)结构性进入壁垒,形成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沉淀成本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壁垒2.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17,(2)行为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阻止进入定价、掠夺性定价、形成过剩生产能力3)政策性进入壁垒,例如,生产许可证制度、矿产开发特许、物资购销特许、专卖特许,某些产品的高税率、高关税、进口配额、供给配额等案例,(2)行为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阻止进入定价、掠夺性定价、形,18,(二)市场结构、集中度与市场势力的衡量,不同行业中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不同,市场结构就也会不同1、市场结构的衡量,市场集中度方法是以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为基准的测度方法,衡量指标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和赫芬因德指数二)市场结构、集中度与市场势力的衡量不同行业中市场集中度、,19,(1)绝对集中度指标,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绝对集中度指标,20,(2)相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度指标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系数为1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21,(3)赫芬因德指数,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计算公式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H指数等于1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22,2、,市场势力的衡量,(1)勒纳指数,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明垄断势力越强勒纳指数的两个特点,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ppt课件,23,(2)贝恩指数,贝恩指出,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持续存在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一般就表明有垄断因素的存在。

    贝恩把会计利润定义为:a=R-C-D,经济利润的公式为:e=a-iv,贝恩指数为:,(2)贝恩指数 贝恩指出,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持续存在垄断利润,24,二、市场绩效的衡量,市场绩效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市场绩效衡量的两种方式:直接指标和综合评价,1、市场绩效衡量的直接指标,(1)收益率,(2)托宾q值,二、市场绩效的衡量 市场绩效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25,2、市场绩效衡量的综合指标,(1)资源配置效率,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三个概念来全面分析和评价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劣状况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向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从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角度来考察资源的利用状态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途径,2、市场绩效衡量的综合指标(1)资源配置效率,26,(3)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反映的是动态经济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4)X非效率,由莱宾斯坦(Leibenstein)提出,是指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362620957361471980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