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河南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在“6·25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的斗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命题之所以需要哲学上的证明,是因为A.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总是有限的,而哲学可以从有限中把握无限B.具体科学的证明只能一次到位,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C.具体科学只能证明自然界的物质性,不能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具体科学的证明受条件限制,哲学的证明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5.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强调了感性认识的可靠性D.否认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A.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7.200年9月18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今年大会的一般性辩论的主题是A.千年发展目标B.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C.打击恐怖主义D.联合国改革 8.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A.“三股势力”的危害B.本组织各成员国能否有效维护各自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C.外部势力的干涉D.成员国内部的凝聚力 9.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优抚安置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1.在下列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质资料生产,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现象B.物质资料生产,表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表现着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生产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生产必然表现为商品的生产 12.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抓住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改革B.教育C.稳定D.发展 13.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B.是否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关系C.是否与劳动人民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D.是否带有革命性和动摇性这二重性 14.“物质是永恒的,恐龙是物质,因此恐龙是永恒的。
这一三段论的错误在于A.大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B.小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恐龙并不属于物质范畴C.大、小前提中的“物质”并不是同一概念大前提中的“物质”,属于哲学上的共性概念,小前提中的“物质”,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D.该推理中的大、小前提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15.毛泽东在1941年对“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了精辟论述的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学习和时局》 16.其所以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是因为A.价值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不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交换价值仅仅表现了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D.只有商品有价值,而交换价值既为商品所具有,亦为非商品的劳动产品所具有 17.中共第一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方针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A.证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趋同B.证明了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C.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于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之中D.证明了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 1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社会和谐 2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世界观是哲学的理论化系统化,方法论则是世界观的自发地运用C.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属于世界观问题,回答发展观的问题属于方法论问题D.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世界观,在改造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方法论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农民增收B.培养新型农民C.发展现代农业D.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2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大大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也发生了自然的报复等恶果。
譬如森林日益减少,水土日益流失,空气、水源污染,物种绝灭步履加快,臭氧层变薄,气候变暖,等等由此而论A.科技既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的毁灭B.惟有抑制科技的发展,才能停止环境的进十步恶化C.保护生态环境,应限制科技的适用范围D.科技与给人类造祸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体制所引致的科技使用的失控才是环境问题的根由 2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__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D.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5.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指的是__A.耻辱B.荣誉C.叛逆D.幽默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__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由工人的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D.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__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十大关系》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3.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__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__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5.道德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__A.生来就有的B.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C.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D.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6.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又规范人民的民主行为,是因为__A.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民主和自由B.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C.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都是错误的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7.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召开世博会被誉为哪方面的“奥林匹克”盛会__A.经济B.科技C.政治D.文化 8.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这就是说__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C.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__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10.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__A.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1.1840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其原因有__A.战略战术的失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思想观念的陈旧D.社会制度的腐败 12.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的三件大事是__A.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B.开始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13.为开放两岸关系新局面,祖国大陆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可以讨论的三个重大议题是A.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B.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问题C.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问题D.台美关系问题 1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C.节省预付资本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15.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根据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深化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制定正确的进出口战略,必须注意A.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注重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B.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C.调整外贸经营机构,发展一批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D.授予更多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科技单位以外贸自营权 16.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下列那几种不同的情况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简单的可能性和复杂的可能性 17.毛泽东从1928年到1930年提出和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8.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B.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C.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的理论 19.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B.城乡有别,地区有别C.统一规划,分类管理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0.辩证矛盾是A.现实矛盾B.逻辑矛盾C.对立统一D.对立面的统一 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它们主要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又带来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B.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又造成结构性失业,加速社会的分化C.资本的国际化是现代资本主义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烈,南贫北富的鸿沟加深,又是资本主义不可解脱的矛盾D.跨国经营的发展极大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阻滞经济的发展 22.可能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原理给人们的启示是A.一定不能把抽象的可能当作是现实的可能,做一些超越事物发展阶段的事情B.一定要根据主体实践的要求分清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C.主体的能动性既在于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在于改变事物运动的条件,创造出新的可能性D.对于可能性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还需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认识 23.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B.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D.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A.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