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骨科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骨科专家葛宝丰事迹材料

文档格式:DOC| 11 页|大小 34.01KB|2025-03-16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骨科专家葛宝丰事迹材料百年良医 苍生大爱  “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葛宝丰从医65年的真实写照  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一样,如今93岁高龄的葛宝丰依旧风雨无阻坚持上班;每天用放大镜至少看2小时中外医学杂志,掌握世界医学科研动态;每周用两个半天坐诊,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葛宝丰先后救治病人17万余人次,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培养军地骨科专家600多人,年近百岁仍奋斗不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百年良医”  “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们更需要我”  少年时的葛宝丰经历了旧中国列强凌辱、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  高中毕业那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袭击了他的家乡,使只有90户人家的小村庄,接连死亡104人,他的母亲、二嫂就死于这场瘟疫  忍着巨大悲痛,当年17岁的葛宝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踏上了“医学报国”的道路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向着母亲安息的方向默默许愿:要一辈子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1947年,葛宝丰毕业分配到国民政府兰州中央医院,担任大外科主治医生。

    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通过救治解放军伤病员,亲眼目睹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从内心深处萌生了对共产党的向往之情最终,他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完成了一生中的重大抉择  苍茫的大西北,沟壑纵横,戈壁相连,历史上是积贫积弱、缺医少药的一片困土葛宝丰受老一辈军队医护人员爱党为民、救死扶伤的精神感染,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听党话、跟党走,把学到的知识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为西北人民献出全部的光和热  上世纪70年代,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技术精湛的葛宝丰,已成为军内外骨科医学界的一颗闪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们更需要我  改革开放后,葛宝丰留学海外的儿子葛竞成为美国知名显微外科专家,老伴刘恭芳的大多数亲人也在美国定居,他们先后48次来信恳请葛宝丰夫妇去美国安度晚年,每次都被夫妇俩婉言谢绝1999年,葛宝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的家乡河北以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个省市都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邀他前往定居,开辟新的天地,他都回信婉拒,并赋诗明志:“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  家乡河北乐亭县人民被葛宝丰扎根西北的精神所感动,专门将县城一条街道命名为“宝丰街”。

      面对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机会,葛宝丰一次次选择了放弃;但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他却一次没有失约:抗美援朝,他主动请缨;服务藏区,他身先士卒;抗震救灾,他临危赴难,用赤胆忠心践行着从医之初许下的誓言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38岁的藏族同胞斯塔全身16处骨折,生命垂危,被紧急空运至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抢救  因腰伤正住院治疗的葛宝丰得知这一情况,不顾人们的劝阻,执意来到重症监护室在仔细检查了患者病情后,他立即和16名专家一起会诊,周密制订方案,经过8个多小时抢救,斯塔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  医院院长尹强担心葛老身体吃不消几次劝他休息,可葛宝丰却说:“我是慢性病,不要紧,患者病情重,需要多操心直到患者脱离危险,他才离开病房这时,他的腰已经疼得几乎直不起来了  20多天后,斯塔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是91岁高龄的葛宝丰院士,这位坚强的康巴汉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在人民需要的课题”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骨科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更是滞后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葛宝丰立下誓言:国外有的骨科技术,中国人也一定要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敢于攀登。

      他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的学习研究,经反复实验,研制出“V”形钉和梅花髓管内针,突破了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1965年,由他指导的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打破了国际36小时的纪录,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中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逐步形成了西北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在人民需要的课题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  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的百年难题葛宝丰不畏艰难、带头攻关,经过多年钻研,发明了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使患者手术后不再利用石膏或夹板作外固定,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这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已使18万患者受益  甘肃甘南藏区曾经是大骨节病高发区葛宝丰带领医疗队深入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进行病理学调查,最终总结出发病原因和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甘南大骨节病发病率已降到不足1%。

      作为一名人民军医,葛宝丰在科研的道路上始终视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己任,把基层官兵的需要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上世纪50年代初,他紧盯战场需求,开展带血循环骨移植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救治志愿军伤病员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总结提出了骑兵“落马骨折”防护法、炮兵腰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极大地降低了发病率,减少了非战斗减员  上世纪90年代初,葛宝丰发现住院官兵中骨创伤患者较多,经一一分析病例,认为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科学已年逾古稀的他逐级向上反映,提出科学施训的建议,并用5年时间研制出治疗训练伤的特效药高肟甲素霜,在部队一直沿用至今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葛宝丰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定期到一线部队收集疾病防治的一手资料,专题研究驻海拔500米、1500米和3000米部队官兵的骨密度值和骨代谢指标,首次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完成了全军重大课题“西北高寒高原地区军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创新道路上,葛宝丰不仅以前瞻的眼光和丰硕的成果广受赞誉,更以高尚的医德和严格的自律赢得了尊敬  1957年,一位甘肃籍农民因炸伤,致使右股总动脉连同股动脉和股深动脉缺损14厘米,随时准备截肢。

      危急时刻,葛宝丰大胆启用一段相应部位的同种异体血管连接患者断裂的血管,使患者的伤腿奇迹般恢复了行走功能这是世界上第一例10厘米以上同种异体血管连接成活的病例深受鼓舞的葛宝丰开始建立专项档案,决心把这项课题跟踪研究下去  几年之后,这项必将轰动世界的课题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最后一步,是要对这位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提取有关数据那位朴实的农民兄弟也一口答应  临上手术台前,葛宝丰却犹豫了:虽然穿刺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出现并发症,可一旦发生就很可能使患者再归残疾人行列!  面对世界级大奖和患者健康,葛宝丰毅然选择了后者如今,提起这项“功亏一篑”的研究,他虽有遗憾,但毫不后悔  在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国际著名骨科专家称赞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兰州总医院政委张柯平深有感触地说:“葛老一生获奖很多,但他所有的科研创新都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前提,每一项成就都经得起学术、良知和历史的检验  “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

    葛宝丰多年前关于医患关系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  从医65年来,葛宝丰以视人若己的仁爱之心,不论情况再急、风险再高、患者再穷都慨然担当、挺身而就,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1987年,7岁的小女孩园园因车祸导致严重骨盆骨折,在多家医院拒收的情况下,被送到兰州总医院时已因缺血38小时陷入深度昏迷,命悬一线  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如不尽快救治,将会很快危及生命;但由于缺血时间太长,术后很容易引起组织坏死、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有人劝葛宝丰最好不要收治,免得发生意外而毁了一世英名他只静静地说了一句话:“现在要紧的是救命!”  经过精心准备,当时已年近70的葛宝丰用手中的手术刀与死神展开了较量从上午到下午,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他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最终使小园园转危为安术后,孩子的妈妈跪在葛宝丰面前,哭着说:“医生,我不知道怎么报答你,就让我给你磕个头吧!”  现已结婚成家的园园一提起葛老,就动情地说:“葛爷爷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让我享受到了家庭的幸福和爱情的甜蜜  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葛宝丰总是千方百计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尽可能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

    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这么多年,他从未收过患者一个红包,吃过患者一顿宴请,反而经常为困难群众垫付医药费,还用自己的稿费和奖金设立了“文明护士奖学金”,鼓励在护理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对那些生活困难的患者,葛宝丰更是关怀备至1993年,甘肃陇南中年农民王林斌患股骨头坏死,去过的医院都建议他做股骨头置换这种治疗方案,不仅费用很高,而且手术后不能再干重体力活王林斌思索再三,东借西凑了几千元,慕名找到了葛宝丰  葛宝丰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对王林斌实施了骨关节融合保守治疗尽管患者治愈后走路有一点瘸,但不影响下地干活,而且还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两年后,王林斌托人给葛老捎来一大袋自己种的土豆葛宝丰破例收下了这份礼物,并以高出市场的价格,把钱寄给了王林斌他说,这是他收到的最暖心的礼物,因为说明患者已经能够下地干活了  从医60多年来,葛宝丰救治患者17万余人次,不仅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还使治愈率达到98.6%,伤残率降低至0.1%但说起往事,他很少谈其中的成功,反而常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  葛宝丰说:“我一生中做了无数手术,但有4例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患者的名字和当时的状况。

    他还作诗警醒:“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  葛宝丰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对他从医生涯作了最好的诠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文档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范文.docx
    在2025年全县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调度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工委副书记在2025年机关DeepSeek应用专题辅导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2025年DeepSeek大模型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青年干部培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文稿.docx
    2025年副书记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主管商务部门党组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研讨发言文稿.docx
    2025年国企党委关于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范文.docx
    在机关单位作风建设学习教育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医院领导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关于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供参考.docx
    在2025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暨化工行业风险防控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
    2025年书记在慰问老干部暨情况通报会上的主持讲话提纲范文.docx
    2025年作风建设实施方案文稿.docx
    在2025年DeepSeek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领导在DeepSeek政务应用培训会上的讲话参考范文.docx
    2025年国企党委关于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稿.docx
    在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