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2/8,#,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与复习策略研究,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 可,中心内容:,一、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策略研究背景,二、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策略,三、文科综合考试规律探究,四、文科综合复习(历史)必须遵循的“八字方针”,一、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策略研究背景,1试题命制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好的试题必须要有独创性、科学性,符合高考的趋势与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高考的动态与趋势例:杭州市教师职称评审试卷:,试题命制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好的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还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请你对以下试题作一个简单地评析,并举出类似的题目两例注意:不必解答所附的例题)(20分),附参考例题: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0题,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插图略,分别为华盛顿、杰佛逊和林肯),问题: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2是了解高考、把握高考的主要途径,一个高三教师只会使用别人现成的试卷,而不能加以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创制,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高三教师命制试题有助于教师了解把握高考的趋势与方向因为你在命题时不仅要考虑考点与学科重点的结合,还要注意热点与学科主干知识的结合你在命题时就必须考虑前几年的命题思路和今年的命题方向,这迫使你去钻研高考试题试题命制可以遵循使用模仿改造独立命制的思路,4自主命题是趋势,3.是帮助学生感受历史智慧的主要方法(),1.文科综合试卷的命制应该体现“动”感,试题的“动”感是指高考试卷的命制不能太“死”,要打破机械识记的陋习,真正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例:2004年综合试卷,第15题:关于鸦片战争中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第17题: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定于中俄北京条约;,第21题: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杜甫,第37、39题中“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等内容都属于学科基础知识,强调的是基本的识记能力二、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策略,例:(2004年上海历史试卷第6题)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结论:,(1)避免难题、偏题和怪题,,忽视基本的能力要求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否则会削弱高中的政、史、地教学,造成学不学一个样的不良后果。
2)强调文科综合试卷应该淡化学科本位意识,降低学科的知识难度.但是,学科主体不等于学科本位,如果为了生硬的综合,弱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同样也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综合试卷的命制应该体现学科的主体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2.文科综合试卷的命制应该强调“活”性,试题的“活”性是指试题能否体现知识的活用程度“史学活用”的能力与要求学以致用是一切学习的终极目的高考试卷应该体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培养考生运用知识的意识与习惯,达到“史学活用”的境界2004年文科综合试卷第18、19题关于一些历史图片资料的阅读理解,就体现了这一思路试卷命制的“活”性还应该体现在试题的设计要“低门槛、深分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现在的选择题都是组合式选择题,一组题目基本上就是一个小专题,在这样的题目设计中,命题者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通过灵活的题目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能力试题的起点不高,但能够逐层深入,让考生感觉到“跳摘”的乐趣很明显,灵活的高考试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不唯上、不唯本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文科综合试卷的命制应该含有“文”章,试题的“文”章是指试题应该体现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文学科发展背后的一种深刻动力,是人们对于自身时代境况的独特敏感,以及由此而生发的问题意识人文性是文科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文科教学和试题命制的难点所在2004年文科综合卷第29-30题关于意境的理解和第24题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就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例:(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字家各有讨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2分,史实12分,文字4分),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2、联系中外史实的详略以说明观点为理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该题不仅情境设计具有人文性,考查内容也具有人文性,它不仅了解考生高级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还从开放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人类文明是前后继承、创造、发展的;人类文明是互相补充、交融、促进的;人类发明发展的道路、方式是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这种试题比较符合人文学科的特点和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值得借鉴。
4.文科综合试卷的命制应该突出“合”力,综合不是拼盘,更不是三科知识的堆砌,而是合理的渗透与有机的融汇2004年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第37题虽然是一道纯粹的历史题,但它的综合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它以西方人了解世界的范围示意图作为情境导入,在学生具备一定时空概念的基础上,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所发生的变化和分析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的趋势,明显带有史地结合的思路同样,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历史与政治教学内容都作为重点涉及,谁都无法回避综合的最终,方,方向是要建,立,立大文科的,概,概念,在情,境,境设计与问,题,题处理上突,破,破狭隘的学,科,科界限,形,成,成宽泛的思,维,维能力2004年上,海,海历史试卷,第,第14题的,设,设计思路就,比,比较吻合这,一,一想法例3:让发,电,电机原理走,出,出实验室,,给,给人类带来,新,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斯”是,该题蕴涵有,较,较丰富的学,科,科知识,考,生,生必须明确,是,是谁让发电,机,机的原理走,出,出实验室,,给,给人类带来,光,光明但试,题,题设计者非,常,常巧妙地送,上,上一些人物,的,的头像以及,英,英文姓名,,既,既考查了历,史,史学科知识,,,,又引导学,生,生判读正宗,的,的英文原名,,,,体现了大,文,文科的意识,。
5.文科综,合,合试卷的命,制,制应该拥有,“,“精”心,高考试题的,命,命制应该进,行,行科学的设,计,计、合理的,推,推理,力求,精,精益求精,,容,容不得半点,马,马虎尤,其,其是文科综,合,合试卷的命,制,制更是给命,题,题者提出了,崭,崭新的课题,:,:由于涉及,跨,跨学科知识,,,,知识结构,单,单一的命题,者,者如何面对,综,综合性强的,试,试卷,如何,有,有机地融会,各,各科知识,,设,设计出既符,合,合综合要求,又,又体现学科,特,特色的题目,这就要求,命,命题者多角,度,度、多方位,的,的思考问题,,,,考查题目,是,是否科学,,否,否则就会留,下,下遗憾2004年,文,文科综合试,卷,卷没有出现,有,有争议的题,目,目,说明命,题,题者的设计,还,还是比较成,功,功的但我,们,们也应该看,到,到今年的试,卷,卷“精”度,不,不够.,(1)试卷,过,过“热”文,文科综合考,试,试的目的是,要,要培养学生,关,关注社会与,现,现实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正能运用所,学,学知识解决,现,现实问题因,因此,试题,的,的命制应该,凸,凸显热点、,关,关注焦点但,但文科综合,试,试卷的命制,不,不应该为热,点,点所左右,应该对热,点,点问题进行,理,理性的思考,。
如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作,为,为一个为全,体,体教师都瞩,目,目的热点,,已,已经进行了,多,多次反复的,训,训练,试题,要,要出得有新,意,意就比较困,难,难,会束缚,命,命题者的思,维,维,也局限,了,了学习者的,学,学习范围2)部分,试,试题欠雕琢,但史料的,运,运用应该规,范,范、合理与,恰,恰当2004年文科,综,综合试题第37题关于,全,全球化的材,料,料设计就存,在,在一些问题,首先,材料,的,的引用不规,范,范该题的,材,材料比较随,意,意,即没有,出,出处,又没,有,有特点,明,显,显是为了材,料,料而设材料,其次,有些,材,材料没起到,通,通过材料引,出,出思考的目,的,的,甚至出,现,现误导考生,的,的现象,如,该,该题的材料,三,三出示的材,料,料是简单的,一,一句话:“,对,对于冷战结,束,束后迅猛发,展,展的经济全,球,球化趋势,,有,有人予以肯,定,定,也有人,持,持否定态度,”,”,引出后,面,面的第(4,),)问:“根,据,据材料和所,学,学知识,分,析,析经济全球,化,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明发展中国,家,家应该如何,面,面对经济全,球,球化?”很,明,明显,没有,上,上述这则材,料,料,直接提,出,出后面的问,题,题也未尝不,可,可。
而设计,了,了这则材料,后,后,许多考,生,生据此认为,应,应该从矛盾,的,的两重性方,面,面来论证,,于,于是许多考,生,生以此作为,政,政治题目加,以,以论述,造,成,成离题千里,3)参考,答,答案待斟酌,2004,年,年文科综合,试,试卷存在一,个,个很大的问,题,题,学生只,要,要照抄原材,料,料,就能得,到,到较高的分,数,数例第39题材料三,“,“东北地区,幅,幅员辽阔,,物,物产丰富到,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口3000,余,余万,东、,北,北、西三面,与,与朝鲜、苏,联,联、蒙古相,邻,邻,交通便,利,利,重工业,较,较为发达,,钢,钢铁产量占,全,全国总产量,的,的90%以,上,上与第,(,(2)问的,标,标准答案就,非,非常接近“,东,东北地区地,理,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国为邻;幅,员,员辽阔,资,源,源物质丰富,,,,重工业比,较,较发达密集,出,出较好学,学生只要抄,原,原文,就能,得,得到几乎满,分,分的分数,,这,这对一些好,的,的学生是不,公,公平的这,样,样的例子在2004年,的,的文科综合,试,试卷中还能,找,找到一些,,因,因此应该在,试,试题中明确,注,注明“不得,抄,抄录原文”,,,,这样对培,养,养考生的归,纳,纳与概括能,力,力较有帮助,。
6.文科综,合,合试卷的命,制,制应该凸显,“,“新”意,“新”意的,核,核心是创新,要求学,生,生打破传统,的,的思维定势,,,,通过科学,的,的分析与论,证,证,得出新,颖,颖的结论例:2004年上海历,史,史高考卷第24题,中日甲午战,争,争时,慈禧,太,太后命人向,李,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平时请款驳,诘,诘,临事而,问,问兵舰,兵,舰,舰果可恃乎,?,?政府,我,我跋扈,台,谏,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不已,今日,尚,尚有李鸿章,乎,乎?”引自,陈,陈旭麓近,代,代中国新陈,代,代谢,在李鸿章看,来,来,甲午战,争,争失败的原,因,因在于,A军费不,足,足、朝廷猜,忌,忌和同僚的,倾,倾轧,B军费不,足,足、洋务派,失,失误和朝廷,猜,猜忌,C同僚倾,轧,轧、朝廷猜,忌,忌和洋务派,失,失误,D同僚倾,轧,轧、洋务派,失,失误和军费,不,不足,“新”的内,涵,涵是开放,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