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浙江在职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甲欲杀害乙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遂携带匕首前往乙家,不料途中腹部剧痛,不得已而折返次日,甲腹痛消失,遂再赴乙家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____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牵连犯 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之日起计算 A.羁押 B.无期徒刑判决确定 C.无期徒刑判决执行 D.裁定减刑 3.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____判处刑罚 A.法定刑幅度内按照最低刑 B.法定最高刑以下 C.法定刑以内 D.法定刑以下 4.王某因抢劫罪于2000年1月1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前被羁押了6个月),2002年1月10日,王某因重大立功表现被减刑为3年有期徒刑,王某还需要执行____ A.2年 B.2年半 C.6个月 D.一年 5.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____ A.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____ A.应当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____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的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8.我国刑法分则共有____犯罪,其中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又有____犯罪。
A.8大类8小类 B.9大类9小类 C.10大类9小类 D.10大类8小类 9.下列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司机某甲在高速公路上由于疏忽大意而发生事故造成10人死亡,没有向公安机关报告,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B.校长某乙明知该校的学生宿舍有危险,而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15名学生死亡的重大事故,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C.矿长某丙在其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后不向有关部门报告,导致30名矿工由于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D.警察某丁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导致罪犯用该枪杀害3名群众,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10.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回扣4万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____ A.贪污罪 B.受贿罪 C.介绍贿赂罪 D.贪污罪和受贿罪 11.安某虐待其10岁的继女王某达3年之久某日,安某又因琐事痛打王某,王某有反抗,安某即拿起一根铁条向王某眼睛刺去,当场将王某右眼扎瞎。
对安某的行为应定性为____ A.虐待罪 B.故意伤害罪 C.虐待致人重伤 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 12.下列关于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 A.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自然人不是该罪的犯罪主体 B.单位犯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D.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组织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情节严重的,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13.为索取赌博、高利贷等非法债务而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应____ A.按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B.按照敲诈勒索罪和非法拘禁罪实行数罪并罚 C.按照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实行数罪并罚 D.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14.携带凶器抢夺,但没有实际使用凶器的,应认定为____ A.抢夺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不能判处死刑的犯罪是____ A.分裂国家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16.盗窃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的井盖的行为,构成____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7.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____ A.应当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王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刑法修订并生效后,王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则法院应当____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王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1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____ A.构成犯罪,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构成犯罪,但可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构成犯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D.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0.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闭于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气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____ A.连续犯 B.牵连犯 C.吸收犯 D.想象竞合犯 21.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____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主犯或者是从犯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22.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____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道义上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23.又聋又哑的人犯罪____ 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2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____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 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 C.犯罪行为连续状态终了之日起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 25.左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左某自1999年7月20日被羁押,判决自2000年1月20日生效如左某未获减刑,其政治权利应当在____内被剥夺 A.2003年1月20日至2004年1月19日 B.2000年1月20日至2004年7月19日 C.2002年7月20日至2004年7月19日 D.1999年7月20日至2004年1月19日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在各类防卫过当案件中,其罪过形式可能有以下哪几种?____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刑罚权包括____ A.制刑权 B.求刑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3.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 A.中国实行成文法,没有不成文法 B.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C.判例法尽管以文字形式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D.不成文法大多是习惯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的差异 B.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 C.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D.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 5.在我国,专门行政监督包括____ A.行政监察 B.行政复议 C.审计监督 D.国务院有权撤销各部委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 6.在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____ A.其他社会组织(除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外)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B.司法判决 C.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法律文件 D.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法律文件 7.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的有____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 B.对法的类型划分,西方法学家往往根据某种外部联系进行划分,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则透过表象正确把握法的本质及其共性,将法划分为剥削阶级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 C.中国法律是氏族习惯的直接延续和发展,古罗马法律是对氏族习惯的根本变革 D.中西法律均是在古代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过程中形成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法律意识包括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它在法律的演进、创制和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法律意识相对独立于法律制度,它是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 C.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的传统之所以可以延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意识强有力的传承作用 D.从当代中国的语言环境来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 10.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____ A.有权解释 B.行政解释 C.法定解释 D.正式解释 1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有____ A.法律事实 B.法律本身 C.法律废除 D.海啸 12.全国人大的最高监督权包括____ A.听取国务院的工作报告 B.审议国务院的工作报告 C.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D.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13.能够体现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的有____ A.地方自治 B.议会主权 C.中央权力扩大 D.行政权力扩大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 A.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B.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C.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D.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15.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保障体制的重要形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最早提出设立宪法法院的是奥地利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 B.我国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D.专门机关负责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16.下列关于宪法修正案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B.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C.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D.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7.下列关于宪法监督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属于事先监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属于事后监督 18.____附属于劳动权,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
A.退休权 B.休息权 C.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19.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由____组成 A.基本法典 B.解释例 C.关系法规 D.判例 20.属于秦朝死刑刑种的是____ A.腰斩 B.定杀 C.具五刑 D.夷三族 21.西周时期的司法官有____ A.小司寇 B.大理寺卿 C.大理 D.司寇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 A.《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B.《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D.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 23.公民甲于1981年12月31日出生,1999年12月20日甲在户外玩耍,将公民乙的一条价值2万元的名贵品种的狗打死,公民乙于2000年1月30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____ A.公民甲应承担赔偿责任 B.公民甲的父母应当承担责任 C.公民甲如有经济能力,应该由公民甲承担赔偿责任 D.公民甲如没有经济能力,应该由公民甲的父母承担清偿责任 24.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包括____ A.间接代理行为 B.无权代理行为 C.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的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行为 D.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25.无权代理包括____ A.未经授权的代理 B.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C.滥用代理权的代理 D.超越代理权限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