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安全生产方针,主要内容:,2.1安全生产方针的意义及形成,2.2怎样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重点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及其含义,理解怎样贯彻安全生产方针,2.1安全生产方针的意义及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预防伤亡事故和职工危害,维护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保证生产建设稳定、持续和顺利发展的指导方针1952 毛泽东提出重视安全,“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1985 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7 十六届五中全会,含义,1.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2.安全生产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3.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2.2怎样贯彻安全生产方针,(1)一切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工作,要将其放在第一的位置上2)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革新挖潜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3),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并要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4),加强安全管理,要通过安全检查、安全预测和安全评价及时识别和预知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预防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做到预防为主考核,5.综合治理就是要运用好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从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治等方面着手,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论,主要内容:,3.1,概述,3.2,事故因果连锁轮,3.3,人与机械,3.4,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3.5,伤亡事故预防原则,重点掌握:,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轨迹交叉理论,3.1概述,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古代:“天意”或“命中注定”,事故致因理论: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天意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现代因果连锁论,变化发展观,混沌观,危险源系统论,系统观,轨迹交叉论,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遭遇倾向论,超自然归因,单一归因,人物合一归因,系统归因,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图 事故致因理论基本结构,一、早期工业安全理论,工业革命时期:,(,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由英国,M.Greenwood,提出,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事故措施,人员选择即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人事调整,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整岗位或解雇2,)工业安全理论,1931,年海因里希,工业事故预防,提出,主要内容是:,1),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统称物)的不安全状态2),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3),因为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换言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5)原因: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者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等,6)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主要阐述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论、人与物的关系、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工业安全中最基本的问题,该理论曾被称做“工业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ial Safety),3E,领导、经济因素,二、二次大战后的安全理论,(,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由,Gibson,和,Haddon,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预防事故思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约束、限制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事故预防措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屏障管理,三、系统安全,科技的进步,大规模复杂系统,危险源 危险性 危险度,人失误,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主要原因:管理,MORT,3.2事故因果连锁轮,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1931,年由美国,W.H.Heinrich,提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事故因果连锁,1,29,300,千万次的隐患,事故金字塔,死亡重伤或重大损失事故,轻伤或低损失事故,无伤害无损失或险肇事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形成,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不安全行为和状态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态度,技术、知识不足,身体不适,不良的工作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设计、制造缺陷,使用、维修保养不善,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工程技术方面改进,说服教育,人事调整,惩戒,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知识和技术Enforcement,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博德,(P,.,Bri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如下图管理失误,基本原因,直接原因,征兆,事故,伤亡,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起源,二、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三、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四、事故统计分析用因果连锁模型,五、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失误,变化,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条件,事故,伤害轻微,损坏轻微,伤害严重,死亡,彻底破坏,多人死亡,变化:,(,1,)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2,)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3,)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4,)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5,)时间的变化,(,6,)技术上的变化,(,7,)人员的变化,(,8,)劳动组织的变化,(,9,)操作规程的变化,变化一失误连锁模型,3.3人与机械,海因里希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轨迹交叉理论,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空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时,将在此时空点发生事故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2,)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3,)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1,)设计制造缺陷,(,2,)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故障,(,3,)物的不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