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福建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2)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__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其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阶段是__A.预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B.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C.情境、疑问、假设、推动、验证D.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__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 4.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法规是__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1933年8月苏区成立的培养各类干部的综合性大学是__。
A.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B.苏维埃大学C.红军大学D.延安大学 6.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__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 7.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新学制是1872年颁布的__,它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A.《国民学校章程》B.《学校令》C.《教育敕谕》D.《学制令》 8.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的是__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力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教育权主要掌握在__手中A.天主教B.君主C.贵族D.国家 10.1751年,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了第一所__这是美国中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A.文实中学B.公立中学C.实科中学D.文士中学 11.“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__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2.全民教育偏重普及教育,而终身教育倾向于__。
A.高等教育B.非义务教育C.继续教育D.社会教育 13.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培养“完全的绅士”的教育家是__A.奠尔B.蒙旦C.拉伯雷D.维夫斯 1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__A.《论演说家的培养》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学记》 15.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的学制规定为“六三三”制的学制是__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__A.运用B.分析C.综合D.评价 17.教育观念失误是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__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 18.17~18世纪,德意志各公国设有__,面向上层子弟,当时德国教育异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个特点A.文实中学B.骑士学院C.文法中学D.实科中学 19.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摒弃以往习惯的思维方式,开创不同的思路,这种能力称为思维的__。
A.流畅性B.灵活性C.指向性D.独创性 20.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__A.外在动力B.阻力C.根本原因D.直接动力 21.马斯洛认为,传统的学习是一种__A.内在学习B.外在学习C.自由学习D.意义学习 22.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是__A.古典主义B.人文主义C.世俗性D.贵族性 23.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__A.心智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运动技能 24.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其中__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A.内容B.操作C.产品D.言语 25.教育质的规定性是指__A.教育是一种阶级现象B.教育是一种上层建筑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2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__A.终身性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全民性D.普及性 27.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__为中心。
A.经验B.活动C.儿童D.社会 28.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概念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属于__A.特殊迁移B.水平迁移C.逆向迁移D.顺应性迁移 29.A是n阶矩阵,且A3=0,则______.A.A不可逆,E-A也不可逆B.A可逆,E+A也可逆C.A2-A+E与A2+A+E均可逆D.A不可逆,且A2必为0 30.After our computer network ______for the third time that day, we all went home.A.crashedB.collidedC.smashedD.fell 31.教育研究中的“研究”的含义,一是创造知识,二是__A.更新知识B.整理知识C.掌握知识D.运用知识 32.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的是__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预测调查D.发展调查 33.教育研究在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时的哲学基础不包括__A.非理性主义B.自然主义C.唯科学主义D.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34.在实验中研究对象被欺骗,调查者的道德责任是__。
A.在研究前告知研究对象实验中将有一些欺骗性的东西,但不讲怎样欺骗B.实验结束时,亲自告诉研究对象有关的欺骗或出示证明以使研究对象相信C.研究结束时交给研究对象一份书面材料,告诉他研究中有一些欺骗性的东西,但不描述怎样欺骗D.研究结束时,书面告诉研究对象欺骗的具体内容 35.站在唯理论立场上把世界统一在思维基础上,企图使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的哲学家是__A.培根B.休谟C.康德D.笛卡尔 36.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进程中,核心问题是__A.形成科学结论B.形成科学理论C.形成科学思想D.形成科学观念 37.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A.继承B.创新C.经验描述D.整理知识 38.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__A.直觉观察期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独立科学时期D.百家争鸣时期 39.教育研究中定量分析手段主要是__A.归纳分析B.比较分析C.统计分析D.综合分析 40.逻辑法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被正式提出是在教育研究发展历程的__。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变革时期 41.一般教育活动最后一环是教育科研成果的__A.表述B.评奖C.交流D.评价 42.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等A.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B.类比法、比较法、访谈法、测量法C.观察法、分类法、演绎法、测量法D.观察法、问卷法、归纳法、综合法 43.科学史上首次研究“归纳一演绎”方法,建立了形式逻辑的思想家是__A.毕达哥拉斯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44.在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是__A.收集评价信息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B.确定评价指标体系C.确定总目标D.选择制作评价工具 4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测量研究C.教育调查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46.所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__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手段D.教育目的 47.教育方法论时期,以__《大教学论》教育原理的提出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产生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培根 48.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__,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及原则的发展A.解释、预测和控制B.演绎、归纳和总结C.概括、概述和描述D.运用、分析和解决 49.以下属于研究过程实施阶段的方法的是__A.确定课题的方法B.查阅文献的方法C.研究设计的方法D.形成事实的方法 50.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经历了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始终伴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全过程下列不属于发展期的是__A.萌芽期B.直觉观察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