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六册(人美版))作者:韩莹[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 从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到中国年画中的钟馗、门神以及京剧中的脸谱,从杂技中的小丑到非洲原始部落的面具,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将一张看似平常的脸进行了变形和夸张,从而创作出了具有特殊含义和作用的艺术作品这节课学生从研究怎样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入手,探索性地分析研究并综合自己的多方面知识和体验,总结了制作时的要点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学生认识到用泥巴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从而拓宽思路,积极地进行创作这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经验,同时为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进行了知识性的探索和学习二、学生分析 孩子们对一张奇特的脸非常感兴趣在生活中,他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奇特的脸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教师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解释了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张张奇特的脸,这对解开孩子们心中的谜团,了解生活、了解多元文化提供了研究的平台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资料综合展示,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今后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发现问题、积累知识,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1.在学生集中展示汇报的基础上,教师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特殊职业、特殊节日、特殊民族和特殊现象中会有一张张奇特的脸而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奇特的脸是艺术家大胆想象,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创作出的欣赏性很高的艺术作品 2.采用音乐、图片与教师讲解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效果为让学生在不同能情境中感受新知,我节选了与教学内容、图片紧密结合的音乐,使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新知,接受知识的熏陶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的年画——门神时,我节选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喜庆》,热闹欢庆的锣鼓声给同学们带来了酷似“新年”的喜悦;神秘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在孩子们齐声高歌《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歌声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音乐教学模式的恰当运用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3.麦当劳叔叔不仅充当了“向导”的作用,更成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 从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麦当劳叔叔引入话题,让他们认识到塑造一张奇特的脸要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并在此教学环节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此外,幽默、滑稽的麦当劳叔叔时常出现在教师的演示课件中,以及教师展示的泥板式和泥柱式的泥塑作品也是麦当劳叔叔,就这样,麦当劳叔叔成为了贯穿整节课的一条“明线”。
4.游戏教学法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更加深了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为让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塑造一张奇特的脸要采用变形、夸张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游戏的环节,即学生通过“变脸”“做鬼脸”的方法来亲身感受脸部的变形与夸张游戏是这样的:我说“说你变!”学生说“我就变!”学生齐声“我的脸儿变!变!变!”说到第三个“变”时,学生们脸部迅速变成一个很奇怪的样子,最后还可以加上学生们的形体表演等……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活跃了课堂,并为孩子们接受新知、感受新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不仅方便了教学,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教学作用首先,学生在公开展示、发布自己收集整理的多元化信息资料时,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与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们的展示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将生活中与艺术作品中奇特的脸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更系统地感受新知,体验到接受知识的快乐最后,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数码相机即拍即放的功能,使学生的泥塑作品及时投放到大屏幕上看到自己作品从大屏幕中展示出来,学生们的内心就有很强烈的成就感,同时为其他同学评价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从研究生活中一些奇特的脸入手,综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体验,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分析、研究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一张奇特的脸通过分析形式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向泥塑作品中奇特的脸,使学生认识到泥塑作品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最后,师生共同复习总结泥巴成型的制作要点,在教师恰当地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五,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大胆地将人的五官进行变形、夸张,用泥塑造一张奇特的、与众不同的脸2.隐性目标 (1)通过制作使学生感受到用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泥性,感受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通过师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特殊职业(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等)、特殊节日、特殊民族、特殊现象等才有奇怪的脸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经验,共同研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积累经验,拓展学生视野六.教学重点与难点巧妙地结合泥巴的特点,大胆创作、装饰和添加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七、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麦当劳叔叔照片、中国京剧脸谱、年画钟馗、非洲面具等)、范作两件(平面、立体)、高度近视镜学生:1.收集有关“奇特的脸”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
2.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两张脸部变形的学生照片师: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看是谁?师:他们的脸和平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并寻找不同师总结:这是老师通过电脑技术把他们的脸变成了一张奇特的脸今天我们用泥巴塑造一张奇特的脸播放课件、贴标题)设计意图:以两个同学“奇特”的脸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灵巧地展示与交流师:生活中有许多奇特的脸,同学们在课下收集、整理资料时有什么收获?学生展示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电脑绘画和即兴表演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补充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研究、发现甚至设计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奇特的脸播放课件)设计意图:综合展示学生们多方面才能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积累知识,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生活中奇特的脸⑴特殊职业①麦当劳叔叔师:你们看谁来了?生:麦当劳叔叔!师:麦当劳叔叔的脸与正常人的脸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性总结:麦当劳叔叔的嘴比正常人大好几倍,眼睛也几乎变成了菱形。
看来,要塑造一张奇特的脸我们还要学会夸张和变形板书——造型:变形、夸张)游戏:我的脸儿变变变(高度近视镜)师生共同游戏,掀起教学高潮教师引导:麦当劳叔叔是麦当劳西式快餐的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设计意图: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麦当劳叔叔引入话题,让他们认识到塑造一张奇特的脸在造型上要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并在此教学环节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孩子们的印象②戏曲脸谱学生看图片说戏人物,教师及时补充总结:戏曲脸谱是一门装饰性很强的艺术(板书——装饰)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舞台化妆,它造型丰富、独特,不同的面部造型代表不同的身份、性格和经历在戏曲角色中只有净角、丑角才有“花花脸”③小丑俄罗斯的小丑表演《耍蛇》⑵特殊节日①门神师:过春节贴在大门上的年画是——生:门神!总结:传统门神可以驱鬼、保平安②狂欢节每年2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狂欢节在过去的狂欢节上,权贵和穷人都可以打扮成自己喜爱的样子结果,富人变成了穷人,穷人变成了富人他们相互尊敬地打着招呼,这时的威尼斯就变成了人人平等的小小共和国③万圣节师:万圣节在每年的——生:10月31日师:万圣节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鬼节,可是在过去,万圣节其实是赞美秋天的一个盛大节日。
⑶特殊民族①独龙族过去,我国云南省独龙族的妇女有纹面的习惯,这是她们自我保护传袭下来的一种习俗现在,年轻的独龙族女性再也不用纹面了②印第安人学生齐唱《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播放录音:古老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主要以狩猎、采集果实为生为了在浓密的森林里不被发现,他们的脸上也有一些奇特的装扮⑷特殊现象欣赏动画片《小胖墩变瘦记》师:小胖墩照的什么镜子呀?一下子变瘦了生:哈哈镜!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探索知识,积累经验4.艺术作品中奇特的脸在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奇形怪状的脸课件展示:贵州木雕、非洲木雕、纸造型、毕加索油画作品、漫画作品、动画片等总结:艺术家们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给我们塑造了形式多样的奇特的脸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们了解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比泥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差异性——做铺垫5.泥塑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师:用泥巴表现的这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绘画有什么不同之处?(手拿泥巴做的麦当劳叔叔)学生从颜色、空间感方面回答。
师:两个麦当劳叔叔又有什么不同?(泥板式的麦当劳叔叔、泥柱式的麦当劳叔叔)学生回答师:怎样拍成一块泥板?学生叙述教师制作师:怎样将泥巴摔打成一个泥柱子呢?学生示范设计意图: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强调本节课的制作要点6.布置作业师:今天,同学们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用泥或泥柱成型的方法塑造一张奇特的脸7.展评作业及评价教师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进行评价⑴出示单个作品,作者介绍,他人评议⑵出示小组作品,选出最“奇特”的脸⑶评价身边同学们的作品⑷自我评价8.总结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这节课从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逐步进入到研究探索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研究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最终,得出制作一张奇特的脸需要装饰添如、变形夸张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那一张张奇特的脸不仅美丽、奇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通过师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学生还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特殊意义、特殊职业(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等)才拥有奇怪的脸同时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经验,共同研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从而积累了学生的经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热烈地讨论、踊跃地创作,课堂上出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制作场面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游戏教学和学生的探索学习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此外,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喜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