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景诗专题训练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选了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苏轼的诗中“泛崇光”“空蒙”“红妆”一类词,表达了苏轼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的诗,题目中的“惜”,第一句中的“惆怅”,第二句中的“残”,末句中的“惜”等表明了使诗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重庆卷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4、练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 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二、知识储备1.作家作品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2.重点背诵名诗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归园田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规律特点(一)鉴赏写景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今夜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思家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像,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写景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写景诗,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之情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有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外,还要注意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夫,杜甫《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包含了诗人无尽的感慨,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只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数声呖呖黄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面对古庙荒庭,想起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萧瑟,大星陨落……想到此间,诗人老泪纵横,对一代名相充满了敬仰、惋惜之情 如果掌握了这些技巧,今年的鉴赏题就不难回答从白云缭绕的山峰、参天的古木、回响在空谷中的隐隐的钟声、幽僻的小径、呜咽的泉水等意象中,把握诗人所描绘的荒僻、幽静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恬静的心境。
为表现环境的幽冷,王维突出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由于山深林密,日光显得有些阴森,这情状,岂能不觉“冷”?答题时,只要我们能从整体上抓住意象,分析意境,切中要害是不难的二)考查角度:1、 写景诗中写了哪些景?有什么特点?景物:用偏正短语回答修饰语+景物)特点:用形容词作答2 、写景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方法:结合景物翻译诗句+用形容词概括的特点3 、写景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景”连考:此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以景衬情的)?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题思路:描写景+(手法)+自然、(水到渠成、委婉含蓄)地为抒情做了铺垫+分析情(三)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四)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五)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2)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住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强化训练1.鲁山山行 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的方法的特点 (3)这首诗在写景过程中处处流露山欣喜愉悦的感情,试分析结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山这种感情的不超过25字) 2.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三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
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1)上阕的结尾书写了作者自己“愁与恨,几时极”的感情,这种“愁与恨”,具体是指的是什么内容? (2)下阕开头的“酒阑闻塞笛”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为什么会“闻塞笛”? (3)词写到结尾“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作者问而不答,却以写景作结,试分析这个景物描写包含了什么意义?<, o:p> 3.春山夜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诗中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果忽略平仄、音韵不计,把“掬”字换成“舀”字,把“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1)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2)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3)这首诗从哪两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5.春 兴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1)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 (2)试分析“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之处 6.田 家 欧刚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1)这首诗四句恰似四幅图景,请把幅图景每用一个四字句去概括 (2)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却反映了田家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试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气氛、情调和作者的观感 7、李 凝 幽 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写景抒情诗鉴赏训练答案一、1、 行2.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惬 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迷 3.答:移步换景和闻声想景 4、鲁山虽然高大、幽静然而富有生气,充满野趣。
二.1.词的开头、结尾都描写了景物,开头的景物的特点是 雄奇伟丽 ,而结尾景物的特点是 清丽幽远 2. 指金人南侵带来的国仇家恨 3.虚写 表达自己杀敌报国的意愿 4.李白所处的盛世无处可寻,表达对国家倾颓局面无法挽回的深沉感慨 三. 1.胜 2. “掬”、“弄”有珍惜、赏玩的意味,“舀”字动作过强,“闻”字不及“弄”字体现出的亲近、喜悦之情,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3.写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境的留恋向往 四.1. “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2. 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3. 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这种感受 五.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 春末 2.起兴 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 六.1、绿满平川 春祭笑语 雨歇鸠鸣 初日繁花 2.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3.这首诗第 - 句和第 二 句动静相应, “春雨歇” 和 “杏花繁” 互为映衬。
七、(1)以动衬静 (2)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