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机械/制造 > 生产安全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安全知识学习《浅谈施工生产安全中的习惯性违章》

文档格式:PPT| 33 页|大小 417KB|2024-12-12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平安知识学习 浅谈施工生产平安中的习惯性违章,一、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平安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习惯性违章的概念: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大家看了这个事故,大局部人可能就会嫣然一笑,但作为我们从事专职平安管理工作的人来说,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习惯性违章案例吗?由此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甚大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平安管理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呢?回忆以前发生的各种平安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在我们的施工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平安行为所导致的各类平安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平安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平安生产危害极大据平安事故统计分析说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平安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平安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平安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根据现代化平安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平安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方案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平安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平安行为水平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平安行为,受事故心理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生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1、麻痹性,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意识,认为,平安生产过程中,发生平安事故是因为运气不好,是偶然的但根据现代化平安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发生平安事故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就好似在日常的施工生产平安中,习惯性违章的人在违章的过程中一时没有发生平安事故,从心理上就觉得违章不会导致事故,存在极大的侥幸心理这样的意识长此下去,思想麻痹后,形成习惯性违章后,必然将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害,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2、顽固性,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高空作业必须系平安带,且平安带要系在固定可靠的地方等这些规定是经常讲的,但实际上总有一局部员工有章不循,顽固坚持,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记得在1999年内昆铁路建设中,有一作业人员,在撤除桩孔内钢筋梯时,就把平安带的绳子拴在了被取的钢筋梯上,结果被取掉的钢筋梯不慎掉下去,将作业人员拽入孔底溺水而死这样的代价是何等的沉重,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同时,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专职平安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严厉的查处3、继承性,习惯性违章的继承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作业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特别是早期平安管理理论不系统、不完善的时候,作业人员的一些违章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4、排它性,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思想上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

    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就觉得,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强制性被动参加过培训,也是只尽力不尽心,出发于形式,还是“旧习不改,排拆性极强三、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对于施工生产平安来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平安意识为此,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大多有以下心理状态1、麻痹心理,某建筑工地,龙门吊起重设备,单位规章制度规定,操作司机每次使用完后必须极时将龙门吊锁定,前期操作司机也照做了,平安管理人员也检查了,龙门吊也没有溜逸但时间长了以后,思想上也麻痹了,使用完龙门吊后忘记了加锁,第二天龙门吊也未出事,就这样操作司机也觉得无所谓了,经常就不加锁,结果在有一天晚上突然刮风下雨,龙门吊发生了溜逸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龙门吊偶尔未加锁也未发生溜逸的麻痹思想;二是未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忘记其主要是麻痹心理问题2、缺乏平安知识,不知不觉违章,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平安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这种情况,在新进协议工当中表现比较突出,有些企业施工需要用人,就急忙召工,进入生产现场后,由于工期要求急,所以就草率、简单的给工人做个培训后就投入生产,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工人对一些平安操作规程不了解,凭自我感觉作业,结果付出了血的代价3、贪图安逸,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比方某工地,由于夏季天热,不戴平安帽、不穿工作服,结果高空一工具下落砸在了头上,由于没有平安帽的保护,头被砸破这就是因贪图安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违章导致事故的典型案例4、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为前的一种普遍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平安操作规程和缺乏平安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的人,时有所见如,某项作业应该采取平安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随意取物代之等等现象都属于典型的侥幸心理状态5、惰性心理,惰性心理,在平安管理理论中,也可称之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根据。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但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让它带“病工作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和惰性心理有关6、无所谓心理,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违章或心不在焉,满不在乎这里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什么规章不规章,规章都是领导用来整人或罚款的这种问题出在对平安、对规章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对平安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在行为中根本不把平安条例等放在眼里三是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快活,干不成活无所谓心理对平安的影响极大,因为有些人心里根本就没有平安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章有这种心理的人常是事故的多发者7、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平安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边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管视为“找麻烦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平安,我行我素。

    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四、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1、找出违章现象,“平安第一,预防为主是平安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惯性违章的根本准那么要反习惯性违章,首先得让员工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并制定这些违章行为的防范措施,做到具体和针对性的解决为此,在现实平安管理工作中,各单位专职平安管理人员要仔细的找出本单位习惯性违章现象,并整理出来,并纳入平安管理方法及考核细那么中同时,一要组织广阔员工逐条讲解和学习;二要加大考核力度,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劝阻教育和处分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摸清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分析其形成的事故心理结构和状态,提前做出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防止不必要的事故损失2、大力开展对员工的平安教育,通过查找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使广阔员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作业是违反平安生产客观规律的,其结果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不但危及自己的平安,而且还会累及他人我们要针对这些“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加强对?平安生产法?、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及平安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使员工具备法治观念,懂得平安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珍贵经验,按平安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就是珍惜生命。

    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及事故案例,利用认知技巧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和优先效应强化新员工的“三级教育;应用意识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规律,设计平安教育的内容和程序;研究平安意识规律,通过宣教的方法来强化人的平安意识从而大大减少随意作业的时机和条件,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3、企业领导是关键,在企业或组织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企业的不同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平安管理的要求来说,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对平安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搞好平安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反习惯性违章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1从提高各级领导自身的平安意识、平安素质入手,针对个别领导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无视平安的不良倾向,进行灌输宣传,使他们真正树立“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平安的原那么,以身作那么,做反“习惯性违章的带头人2要求各级领导运用现代平安管理理论,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那么,对“习惯性违章实行“四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综合治理,把反“习惯性违章纳入平安生产责任制之中。

    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平安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经济责任制的鼓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习惯性违章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领导的龙头作用4、各级平安监管人员是主力军,各级平安监管人员是企业平安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不但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而且是企业内的“监察和裁判,为创造企业一方平安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各级领导要稳定安监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懂技术、作风扎实、思维敏捷灵活、任劳任怨敢管理的安监队伍,树立平安管理的权威,促进企业生产的平安、持续、稳定开展5、班组是主阵地,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既是平安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习惯性违章的主要阵地根据调查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80%以上的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在班组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各种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消除造成的这个事实说明,防止人的不平安行为,消除物的不平安状态,必须从班组做起,一切平安管理的措施、方法、手段只有在班组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和伤害发生因此,要真正使“习惯性违章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1抓好日常平安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员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平安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2抓好岗位培训让员工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设备故障处理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敬业爱岗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平安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allap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