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客 游李 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B.“日暖南山石”一句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答案】CE【解析】C.“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该是“悲”和“暖”形成对比E.诗人没有离开故国,“乡国”是“家乡”的意思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相同点:都有思乡之情不同点:崔诗写了诗人长期不能回家,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愁苦李诗表达的是漂泊在外,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解析】注意答出相同点:思乡,然后分析不同点:崔诗是韶华易逝的愁苦,李诗是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田家行(唐)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的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C.五、六两句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D.七、八两句写出村民们将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拿来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答案】(1)AD【解析】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D.“喜悦心情”错,应为“悲苦心情”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答案】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这首诗的后四句写了村民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这四句寄寓了作者对村民的同情,揭露了统治者对村民的无情剥削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满庭芳苏 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答案】AD【解析】A.“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欢愉之情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③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对友人的赞颂之情,相聚的欢愉之情和惜别之情分析这些情感时须结合具体词句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秋 思①(宋)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②百尺楼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特征相同B.诗歌的颔联写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D.诗歌的尾联,借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闲居在家却又欲获高位而不得。
E.诗歌的颈联借助“砧杵”“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答案】CE【解析】A.“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是“闲适”的象征,杜诗是“凄苦”的意象B.产生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闲”,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D.“欲获高位而不得”错误,应该是“忧国忧民”的情怀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做具体的分析答案】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过着闲适生活的具体表现,再分析诗人的不安的心情,诗人的不安来自于他的忧国忧民和无所事事把这两点分析清楚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范成大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E.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答案】CD【解析】A.“早春季节”错,从诗题“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B.“陨落的荷花”错,诗中“残红”当为桃花E.“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错误,诗歌首尾两联不对仗,用词造语是清新自然2)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答案】①恋春之情诗人感慨于落红、众绿、竹色、山光,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感情②闲适之情官闲”之余,寻壑经丘,踏春访友,主客欢饮,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③眷恋之情客人反说离城很近、不急于回程,表现了对浓浓友谊的眷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的恋春之情、闲适之情和眷恋之情分析诗人的情感时要结合具体诗句。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送魏万之京李 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再用“昨夜”点明其来的时间,“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B.颔联运用倒装手法,加深了描写,先写“鸿雁”“云山”这些感官能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C.颈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D.尾联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前面第三联后一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谆谆告诫,可谓语重心长E.本诗把叙事、写景、议论交织在一起,中间四句或在议论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议论,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答案】AE【解析】A.“宁静”错误,应是“萧瑟”E.“议论”应为“抒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①魏万赴京,分别之际,诗人满怀依依不舍之情②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
③长安是行乐之地,诗人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解析】本诗为送别诗,感情基调是“哀伤”,所以有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颔联,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尾联,长安是繁华之地,诱惑极多,而时间易逝,不要白白浪费大好光阴,表达了对友人的嘱托和关心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赠俊公道人(南朝)范云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清寂的秋野上飘飞起枯蓬,寒洌的水池边漂浮着萍藻,是虚写;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纷纷飘坠的瑟瑟霜叶,是实写B.诗歌运用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枯蓬和萍藻在天地间、水池中是不定的,诗人借这两种意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无限怅惘C.诗歌使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回应“秋甸”,下句以“寒池”回应“寒藻”;第三、四句上句以“风条”引出“风响”,下句以“霜叶”引出“霜枝”,各在句中回环往复D.五、六句诗人伫立江畔,感觉到那早、晚的潮水,正一天比一天壮盛,很快就要达到满潮之期,这两句笔致哀婉E.七、八句用词精当,一个“不”字,一个“竟”字,写出了诗人的无限情思,满轮明月已经亏成这个样子,我们的约会又要推迟到很久以后了。
答案】BD【解析】B.“无限怅惘”分析错误,应该是“对远方友人在人世间流徙不定的关切和牵挂”D.“哀婉”分析不正确,应是“清丽”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答案】①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告诉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依然不见友人,诗人感到惆怅和失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看到清江渐及满潮,便想到了月明相会之期已近,心中既充满了喜悦,又平添了几分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的担心幸”,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因此第五、六句是在对远方友人热切呼唤然而,眼看着夜空的明月渐渐变为一弯月牙,诗人久待的友人依然不见这使诗人感到深深惆怅,不禁喟然叹息一个“不”字,一个“竟”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多少憾意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