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畜牧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园艺昆虫学(昆虫学通论):昆虫分类学

文档格式:PPT| 109 页|大小 18.77MB|2023-10-24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三节第三节 昆虫分类学昆虫分类学一、一、分类学概述分类学概述1.1.分类学含义分类学含义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分类方法学(taxonomy):分类理论的研究,包括基础、原理、方式、法则等2.分类学的任务分类学的任务鉴定(identification):研究区分和确定生物界中各个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分类阶元的层次,建立一个分类系统系统发育(phylogeny):探询物种和物类之间的亲缘关系,以确定不同物种和高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追溯其进化过程或进化路线二、分类阶元二、分类阶元1.1.物种概念物种概念物种(species):是具一定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占有相应的自然地理分布区域,以一定的生活方式进行繁衍并相互交流基因的自然生物类群2.分类阶元分类阶元界:动物界AnimalKingdom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昆虫纲Insecta目:膜翅目Hymenoptera科:蜜蜂科Apidae属:蜜蜂属Apis种:意大利蜜蜂Apis ellifera3.种下阶元种下阶元亚种(subspecies):由多个种群组成,是种内群体间具有一定间断性(形态、生理、遗传特征)的类群,代表物种分化的一定阶段。

    变种(variety):在早期的分类学实践中应用较多,用以描述那些与模式标本不符合的个体生态型(ecotype):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表型如龟纹瓢虫有2斑型、4斑和隐4斑型三、分类特征三、分类特征 1 1形态学特征形态学特征:形态学特征是分类学最重要依据除了用有虫体大小、骨片、骨缝、毛、刺、距、翅脉、色泽、斑纹等一般外部形态外,还用到一些特殊构造(外生殖器、腺体)、内部形态(消化道、神经系统、马氏管、卵巢小管构造等解剖学特征)、胚胎学特征及细微结构(细胞学、染色体和精子形态特征等)2 2生生态态学学特特征征:包括生境、寄主、食物、季节变异、寄主反应,行为学、求偶等;3 3生生理理学学生生物物化化学学特特征征:包括血清、蛋白质和其它生化差异,基因性不育等4 4地地理理学学特特征征:主要包括一般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居群的同域-异域的关系等;5 5分分子子生生物物学学特特征征:同工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核酸序列等以上五大特征中,鉴别昆虫主要应用形态特征,尤其是一般外部形态和生殖器构造四、动物命名方法四、动物命名方法 1.1.学名的构成学名的构成 双名法(binominal monenclature):一种昆虫的种本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即“双名”(binomen)。

    如菜粉蝶Pieris rapae L.分类学著作中,学名后面还常常加上定名人的姓三名法(trinominal monenclature):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成了“三 名(trinomen)”如 东 亚 飞 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属名的第1个字母须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种名和亚种名均小写;定名人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有时,定名人前后加括号,表示种的属级组合发生了变动单名(uninominnal monenclature):种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1个拉丁词组成,第1个字母大写,属级以上的阶元均用正体在有些分类阶元中,如总科、科、亚科、族4个阶元的学名均有固定的词尾,分别是-oidea、-idea、-inae和-ini也就是在模式属字干后面加拉丁词尾,如Sphex,Sphec-ini,Sphec-inae,Sphec-idae,Sphec-oidae目以上各阶元则无规定标准的字尾2.2.优先律优先律在动物分类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两个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发表的情况,因此1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于它的可用名称3.3.模式标本模式标本 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正模(holotype):原作者记载新种时所指定的单个模式标本副模(paratype):原作者记载新种时,除指定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标本均为副模五、昆虫系统学主要学派五、昆虫系统学主要学派 由于系统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的不同,近代分类学形成了四大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表征分类学派、支序系统学派和进化系统学派1.1.表征分类学表征分类学 表征分类学(phenetics)也叫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由Sokal和Sneath于1963年创立表征分类学的特征:表征分类学通过分析大量的、等权的、不相关的特征来表达生物间的自然关系在实践中至少要求选取60个特征,而且越多越好2.2.支序系统学支序系统学 支序系统学(cladistics)也称为系统发育系统学(phylogenetic systematics)由德国昆虫学家Hennig于1950年提出的支序系统学的特征:支序系统学认为最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方法是分类单元的共同祖先相对近度,简称共祖近度(relative recency of common ancestor),也即1种严格基于共同祖先的进化树上的分支顺序,并据此进行归类。

    3.3.进化系统学进化系统学 进化系统学(evolutionary systematics)即考虑分支的顺序,又考虑分支之间的进化程度,是分支和趋异的结合,是非常重视进化程度和速度的学派,代表人物是E.Mayr和G.G.Simpson等进化系统学的特征:进化系统学实际上是支序分类方法和表征分类学方法的在某种程度的结合,它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既代表生物的总体进化关系,又能使分类单元内生物的相似性最大的分类六、昆虫纲分类 1.主要形态特征 身体微小-极大型,体形千姿百态,椭圆、扁平和棍棒形等,一般呈圆筒形口器类型有多种,外露式;有复眼和单眼;触角丝状,足和翅类型多样2.生物学及分类概况栖境复杂,多为陆生,栖息于各种场所食性甚广,估计48.2%植食性,28%捕食性,2.4%寄生,17.3%腐食性变态类型主要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生殖方式多为两性生殖,也有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生、幼体生殖等3.分类概况已知16万多种,中国约7万种1)无翅亚纲Apterygota 体微小,一般2.5mm以下;咀嚼式口器;原生无翅两性生殖下设4个目2)有翅亚纲Pterygota 体大小不一;口器类型多样;有翅或后天性无翅(次生性退化少数种类);变态方式不一;生殖方式多样。

    下设目昆虫纲无翅亚纲: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有翅亚纲原变态:蜉蝣目不全变态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缺翅目、竹节虫目、蛩蠊目、直翅目、纺足目、重舌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缨翅目全变态鞘翅目、捻翅目、广翅目、脉翅目、蛇蛉目、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膜翅目(一)直翅目(一)直翅目Othoptera 包括蝗虫、蝼蛄等包括蝗虫、蝼蛄等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口器咀嚼式;前胸大而明显;前翅口器咀嚼式;前胸大而明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足,前、中足步行革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足,前、中足步行或前足开掘式;产卵器多发达;常有听器和发或前足开掘式;产卵器多发达;常有听器和发音器一(一)直翅目直翅目Othoptera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渐变态多为植食性多为植食性n n重要性重要性:害虫,观赏鸣虫害虫,观赏鸣虫n n分类概况分类概况: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2 2万余种,我国万余种,我国10001000多种,多种,如东亚飞蝗如东亚飞蝗Locusta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ia manilensismanilensis 重要科及其常见害虫重要科及其常见害虫蝗科:俗称蚂蚱或蚱蜢,如东亚飞蝗、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长额负蝗等。

    蝼蛄科: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蟋蟀科:俗称蟋蟀,如大蟋蟀、油葫芦等图蝼蛄科蝗科螽斯科(二二)半翅目半翅目Hemiptera 俗称蝽 鉴别特征鉴别特征:体扁体扁平、坚硬;口器平、坚硬;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前刺吸式从头的前端伸出;前翅为端伸出;前翅为半鞘翅;触角丝半鞘翅;触角丝状;体腹面常具状;体腹面常具臭腺前胸背板小盾片前翅革片楔片膜片爪片盲蝽科花蝽科姬蝽科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渐变态分布广,栖境复杂,陆渐变态分布广,栖境复杂,陆生、水生等生、水生等绝大多数为植食性的农业害虫,少数为肉食性天敌,可捕食其它昆虫,也有传播人畜疾病的吸血种类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3.83.8万种,中国万种,中国31003100种重要科及其常见害虫蝽科:如荔枝蝽、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等网蝽科:如梨网蝽、香蕉网蝽等缘蝽科:如粟小缘蝽、大稻缘蝽等盲蝽科:如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等绿盲蝽绿盲蝽方翅网蝽(三三)同翅目同翅目Homoptera 包括蝉、蚜、蚧等包括蝉、蚜、蚧等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口器刺吸式从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部分均一,膜质或革质;部分种类雄虫具发音器;产卵种类雄虫具发音器;产卵器发达;多数种类具蜡腺。

    器发达;多数种类具蜡腺同翅目同翅目同翅目同翅目HomopteraHomoptera 包括蝉、蚜、蚧等包括蝉、蚜、蚧等包括蝉、蚜、蚧等包括蝉、蚜、蚧等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多为多为渐变态渐变态;生殖方式多样,产卵;生殖方式多样,产卵于植表或组织内;分布广,植食性,有许多农业于植表或组织内;分布广,植食性,有许多农业重要害虫,既可危害栽培植物,又能传播植病重要害虫,既可危害栽培植物,又能传播植病n n重要性重要性:直接为害,少数为观赏昆虫、资源昆虫,直接为害,少数为观赏昆虫、资源昆虫,可提供工业原料可提供工业原料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4.54.5万余种,中国万余种,中国30003000种重点科及其常见害虫蝉科:蚱蝉等叶蝉科:大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葡萄斑叶蝉等飞虱科:褐飞虱、灰飞虱等粉虱科;温室粉虱、烟粉虱等蚜科:苹果黄蚜、桃蚜、萝卜蚜、棉蚜等蚧科:梨圆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紫薇绒蚧等蚱蝉蚱蝉1 叶蝉科2 飞虱科3 蛾蜡蝉科4 粉虱科5 蚜科1.叶蝉科叶蝉科体型小至中等,似蝉,单眼2个触角鞭节分节较多,后足胫节常有后足胫节常有2 2列短刺列短刺叶蝉形态特征叶蝉形态特征电光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二点叶蝉叶蝉2.粉虱科粉虱科成虫弱小,体及翅常有粉状物,触角7节,跗节2节,翅纤弱而较宽大,翅脉简单,具1-2纵脉。

    成虫和若虫腹部背面有管状孔3.飞虱科飞虱科 小型,能跳跃,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显著能活动的扁平距触角短,锥状翅透明,不少种类有长翅型和短翅型飞虱形态4.蚜虫科 体微小,柔弱触角6节,末节中部突然变细,明显分为基部和鞭部,末节基部顶端和末前节的顶端各有一原生感觉孔腹部第6或7节有1对圆柱形管状突起,称为“腹管”腹部末端的突起成为尾片蚜虫蚜虫5.蚧科雌虫:一般为圆形、球形等腹面有发达的口器,口针特别长无翅,触角、足、眼等多数不完全头胸愈合不全变态雄虫:有翅触角长,念珠状口器完全退化,后翅变为平衡棒具交配器跗节1节蚧蚧虫虫四、四、缨翅目翅目Thysanoptera 俗称俗称俗称俗称蓟马蓟马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体微小体微小 小型;口器锉吸式;触角小型;口器锉吸式;触角6 69 9节,丝状,末端数节尖锐;缨翅,最多节,丝状,末端数节尖锐;缨翅,最多2323条条纵脉;跗节纵脉;跗节1 12 2节,末端有泡状中垫;产卵器管节,末端有泡状中垫;产卵器管状或锯状状或锯状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分布广,多数为植食性,渐变态分布广,多数为植食性,生活在花丛草际间;少数菌食性及肉食性,生活在花丛草际间;少数菌食性及肉食性,取食菌类或捕食蚜虫、螨类等。

    取食菌类或捕食蚜虫、螨类等n n重要性重要性 害虫,少数为益虫害虫,少数为益虫n n分类概况分类概况 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60006000种,我国已知种,我国已知340340种种重要科及其常见害虫蓟马科:如烟蓟马、稻蓟马等管蓟马科:如稻管蓟马等蓟马若虫蓟马蓟马(五五)脉翅目脉翅目Nouroptera 俗称草蜻蜓、俗称草蜻蜓、俗称草蜻蜓、俗称草蜻蜓、蚁蚁蛉等蛉等蛉等蛉等鉴别特征鉴别特征: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念珠状等;翅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念珠状等;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翅脉网状,在翅缘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翅脉网状,在翅缘多分叉,少数种类脉少而简单,臀区小;外生殖器多分叉,少数种类脉少而简单,臀区小;外生殖器显著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成虫、幼虫均为捕食完全变态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多以蚜、蚧、叶蝉、叶螨为食,不少种类性,多以蚜、蚧、叶蝉、叶螨为食,不少种类用于生物防治用于生物防治n n重要性重要性:重要益虫重要益虫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45004500种,我国种,我国640640种六)鞘翅目鞘翅目Coleoptera 俗称甲虫俗称甲虫俗称甲虫俗称甲虫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体壁坚硬;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类型口器咀嚼式;触角类型各异,有丝状、栉齿、各异,有丝状、栉齿、鳃叶、膝状等;前翅鞘鳃叶、膝状等;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前胸背翅,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外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可见。

    露可见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多为全变态,少数为复变态分布多为全变态,少数为复变态分布甚广;幼虫体型差异大,有蛃型、蛴螬型等;有甚广;幼虫体型差异大,有蛃型、蛴螬型等;有植食性、肉食性、寄生性和腐食性植食性、肉食性、寄生性和腐食性n n重要性重要性:多为农、林、贮粮害虫,不少为益虫多为农、林、贮粮害虫,不少为益虫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为昆虫纲第为昆虫纲第1 1大目,全世界已知大目,全世界已知3535万种,万种,中国中国70007000种肉食亚目多食亚目象甲亚目1.叩头甲科叩头甲科成虫体色暗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角前胸和中胸之间有关键,能活动触角锯齿状跗节5节2.金龟甲科金龟甲科触角鳃叶状,10节前足开掘式,跗节3节后足着生位置接近中足而远离腹部末端幼虫称为“蛴螬”,寡足式3.叶甲科叶甲科成虫具有金属光泽,跗节为隐5节,触角丝状4.象甲科象甲科 成虫的头部有一部分延伸成象鼻状,口器着生在延伸部分的端部触角10-12节,膝状跗节5节象甲5.瓢甲科成虫半球形,触角短锤状,跗节隐4节幼虫直长,有深或鲜明的颜色,身上有很多刺毛的突起或分支的毛状棘异色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成虫龟纹瓢虫成虫(七七)鳞翅目翅目Lepidopitera 通称蛾或蝶通称蛾或蝶通称蛾或蝶通称蛾或蝶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体小大型,触体小大型,触角类型各异,丝状、角类型各异,丝状、栉齿、球杆状等;栉齿、球杆状等;口器虹吸式;鳞翅,口器虹吸式;鳞翅,前翅大,后翅小,前翅大,后翅小,颜色多变。

    颜色多变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分布甚广,绝大多数为完全变态分布甚广,绝大多数为陆生;多数植食性,以幼虫危害农、林作物、药陆生;多数植食性,以幼虫危害农、林作物、药材等幼虫口器咀嚼式;3对胸足,2-5对腹足,腹足有趾钩n n重要性重要性:多为害虫,少数有益,如蚕丝、药材及多为害虫,少数有益,如蚕丝、药材及观赏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已知已知2020万,我国已知万,我国已知80008000种1.凤蝶科凤蝶科翅三角形,后翅外缘波状,后翅常有一尾状突起底色黄色或绿色而有黑色斑纹触角球杆状幼虫前胸背中央有一个可翻出的分泌腺北美黑条黄凤蝶北美黑条黄凤蝶眼蝶2.粉蝶科粉蝶科中等大小,白色或黄色,有黑色的缘斑菜青虫鳞翅目幼虫Sc鳞翅目成虫脉相与斑纹3.夜蛾科夜蛾科中型或大型棉花棉铃虫为害小麦棉花棉花棉小造桥虫成虫棉小造桥虫成虫4.螟蛾科螟蛾科4.天蛾科天蛾科鳞翅目幼虫的趾钩类型鳞翅目幼虫的趾钩类型单序双序三序单序多行二横带状单横带状双序环状多行环状内侧缺环外侧缺环二纵带双序中带腹线腹线(八八)膜翅目膜翅目Hymenoptera 俗称蜂、俗称蜂、俗称蜂、俗称蜂、蚁蚁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复眼发达,单眼复眼发达,单眼3 3个。

    个口器咀嚼式、嚼吸式;口器咀嚼式、嚼吸式;翅膜质、前翅大、后翅膜质、前翅大、后翅小,翅钩联锁;雌翅小,翅钩联锁;雌产卵器通常为锯状、产卵器通常为锯状、针状等n 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完全变态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其中天敌昆虫很多,可用于生防生性的,其中天敌昆虫很多,可用于生防n n重要性重要性:决大多数为益虫,少数为害虫决大多数为益虫,少数为害虫n n分类慨况分类慨况:为昆虫纲中第为昆虫纲中第3 3大目,全世界已知大目,全世界已知1010万万种,我国约种,我国约70007000种并胸腹节(九九)双翅目双翅目Diptera 包括包括包括包括蝇蝇、虻、蚊、虻、蚊、虻、蚊、虻、蚊n n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复眼大;复眼大;触角形状各异,丝状、触角形状各异,丝状、具芒状等;口器为舐吸具芒状等;口器为舐吸式、刺吸式;翅式、刺吸式;翅1 1对,对,翅脉简单,后翅特化成翅脉简单,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雌腹末有伪产平衡棒;雌腹末有伪产卵器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生殖方式多样,有孤雌完全变态生殖方式多样,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等;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潜叶、生殖、幼体生殖等;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潜叶、蛀茎、蛀果的,有寄生性和捕食性的等。

    蛀茎、蛀果的,有寄生性和捕食性的等重要性重要性:多为农作物和卫生害虫,少数为益虫多为农作物和卫生害虫,少数为益虫分类慨况分类慨况:全世界已知全世界已知1212万种,我国万种,我国50005000种普虫分类蝇蔬菜豆科美洲斑潜蝇成虫 (十十)农业害蟎及其危害农业害蟎及其危害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1.蟎类形态特征螨类体呈卵圆形或蠕虫形身体分节不明显,常以体段区分各部,一般分为颚体和躯体颚体前足体后足体末体躯体叶螨类毛序叶螨类毛序(一)(一)(1)背毛序背毛序叶螨科背毛序叶螨科背毛序腹毛序腹毛序叶螨科腹毛序叶螨科腹毛序(1 1)背毛序:)背毛序:)背毛序:)背毛序:2+4+6+4+4+4+2=262+4+6+4+4+4+2=26;或或或或 2+4+4+4+4+4+2=242+4+4+4+4+4+2=24(2 2)腹毛序)腹毛序)腹毛序)腹毛序:12+6+2+4+4+4=3212+6+2+4+4+4=32 叶螨科背、叶螨科背、腹毛序腹毛序(1)颚体相当于昆虫头部,无眼或只在体前部两侧上方有1-2对红色眼点,(2)口器由1对螯肢和1对须肢组成有两种类型:咀嚼式和刺吸式3)前足体和后足体相当于昆虫的胸部,无翅,一般有4对足(瘿螨类则仅有前面2对足)。

    4)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及跗节组成5)末体段相当于昆虫的腹部,肛门及生殖孔一般开口于该体段的腹面6)身体上有刚毛,按一定次序排列,常作为鉴定种类的依据2.2.螨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螨类主要生物学特性 螨类多是两性卵生繁殖,发育过程雌雄不同雌虫经过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雄螨没有第二若螨幼螨足3对,若螨足4对螨类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多种取食习性3.重要农业害螨及天敌 常见的农业害螨主要有叶螨科的朱砂叶螨、山楂叶螨、柑桔全爪螨、苹果全爪螨、麦岩螨,瘿螨科的桔瘿螨、柑桔锈螨,叶爪螨科的麦叶爪螨,跗线螨科的侧多食跗线螨等植绥螨科的尼氏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等是具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十一)害虫的危害 1.虫害定义: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insects)和螨类(mites),通称为害虫,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2.2.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一)吸收式害虫种类(一)吸收式害虫种类(依口器类型不同分)(依口器类型不同分)1.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蝽类、叶蝉类、飞虱类、蚜 虫类、蚧类、粉虱类等2.锉吸式口器害虫,如蓟马类等3.虹吸式口器害虫,如吸果夜蛾类嘴壶夜蛾等。

    4.刮吸式口器害虫,如蚊类和蝇类等二)危害症状及其特点二)危害症状及其特点1 直接伤害:吸收式害虫因取食对植物造成生理伤害2危害状:卷曲、皱缩、畸形、枯萎等3间接危害:植物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重要传媒桃斑叶蝉二斑叶螨 3.3.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一)害虫类别及其危害范围(根据在植物上取食部位和危害特点可分)1 食根类:地下害虫等2 食叶类:暴露危害类和潜藏危害类3 蛀茎类:天牛类等4 蛀果类:食心虫类5 贮粮害虫:米象类等(二)危害症状及其特点(二)危害症状及其特点1 田间缺苗断垄2 顶芽停止生长3 叶片残缺不全(潜食、蚀食、剥食、吞食)4 茎叶枯死折断5 花蕾、果实受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努力学习1983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