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DMA技术培训主要内容 WCDMA基础知识 方案设计建议 测试经验总结 开通应用WCDMA基础知识系统构成 系统演进 网络结构 3G制式对比及频谱占用WCDMA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 码分多址(扩频)Rake接收 切换 分集技术HSDPA/HSUPA3G标准组织3G标准组织主要由3GPP、3GPP2组成,以CDMA码分多址技术为核心国际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CDMA2000,WCDMA和TD-SCDMA,其中,CDMA2000和WCDMA属于FDD方式;TD-SCDMA属于TDD方式,系统的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系统演进l WCDMA标准规划清晰,制定严谨 WCDMA支持HSDPA技术,顺应未来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 WCDMA将分阶段引入IP,目标是实现全网IP化,标准比较完善 WCDMA 2001/06及以后发布的协议能够保持前向兼容WCDMA网络结构R99WCDMA网络结构R4WCDMA网络结构R5WCDMA网络结构UE(User Equipment)UE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UE包括两部分:ME(the Mobile Equipment)提供应用和服务;USIM(the UMTS Subscriber Module)提供用户身份识别。
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分为Node B(基站)和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两部分Node B Node B是WCDMA系统的基站(即无线收发信机),包括无线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部件通过标准的Iub接口和RNC互连,主要完成Uu接口物理层协议的处理它的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是无线网络控制器,主要完成连接建立和断开、切换、宏分集合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WCDMA网络结构CN(Core Network,核心网)CN负责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和对UE的通信和管理主要功能实体如下:MSC/VLR MSC/VLR是WCDMA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供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GMSC GMSC是WCDMA移动网CS域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关节点,它的主要功能是完VMSC功能中的呼入呼叫的路由功能及与固定网等外部网络的网间结算功能SGSN 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是WCDMA核心网PS域功能节点,SGSN的主要功能是提供PS域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鉴权加密等功能。
GGSN 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是WCDMA核心网PS域功能节点,GGSN需要提供UE接入部分组网络的关口功能,从外部网的观点来看,GGSN就好象是可寻WCDMA移动网络中所有用户IP的路由器,需要同外部网络交换路由信息External networks External networks,即外部网络,可以分为两类:电路交换网络(CS networks):提供电路交换的连接,像通话服务ISDN和 PSTN均属于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PS networks):提供数据包的连接服务,Internet属于分组数据交换网络WCDMA网络结构宏基站与宏基站与BBU+RRU组网组网WCDMA网络结构BBU规格:规格:132mm482mm330mm(HBD)WCDMA网络结构ZXWR R8840ZXWR R8840是中兴通讯WCDMA ZXWR V3+系列产品中的一款室外型大功率射频拉远单元,可与中兴通讯系列化BBU产品、宏基站产品或微基站产品共同组成分布式基站技术指标 工作频段:UMTS2100/UMTS850/UMTS900/UMTS1800/UMTS1900 载扇配置:4C1S 输出功率:20W/40W/60W(机顶输出)基带射频接口:2*1.25G光接口 接收灵敏度:-126.5dBm 单天线接收 机械尺寸:360mm320mm165mm(HWD)满配重量:16.5kg 满配功耗:170W 电源输入:-48V DC;220V AC;110V AC 温度范围:-40+55 湿度范围:5%100%防护等级:IP65 MTBF:100000 小时 MTTR:0.5小时WCDMA网络结构1.LC1 4.Monitor 7.ANT12.LC2 5.PWR 8.RXout3.AISG 6.ANT2 9.RXin 编号名称功能1LC1BBU与RRU的接口RRU级联接口2LC2BBU与RRU的接口RRU级联接口3AISGAISG设备接口4Monitor外部设备接口5PWR电源接口6ANT2接收分集射频线接口7ANT1发射/接收主集射频线接口8RXout频点扩展接口9RXin频点扩展接口WCDMA网络结构中兴ZXWRB09WCDMA网络结构射频连接图射频连接图三种主要技术体制的对比情况 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采用国家欧洲、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继承基础GSM窄带CDMAGSM同步方式异步/同步同步同步码片速率3.84McpsN1.2288Mcps1.28Mcps信号带宽5MHzN1.25MHz1.6MHz空中接口WCDMAcdma2000兼容IS-95TD-SCDMA核心网GSM MAPANSI-41GSM MAP多址技术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TACS、AMPS各用户使用不同的频率采用时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用户GSM、DAMPS各用户使用不同的时隙 CDMA是采用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各用户使用不同的正交化码序列多址技术l TDD方式上下行频率相同 可用于任何频段 适合于上下行非对称及对称业务l FDD方式上下行频率配对 需要成对频段 适合于上下行对称业务;TDD(时分双工;如TD-SCDMA)FDD(频分双工;如WCDMA和CDMA2000)中国3G频谱资源分配频谱资源分配主要工作频段:频分双工(FDD)方式:19201980MHz21102170MHz;时分双工(TDD)方式:18801920MHz、20102025MHz补充工作频率:频分双工(FDD)方式:17551785MHz18501880MHz;时分双工(TDD)方式:23002400MHz,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共用 WCDMA概述l 根据工信部规定,中国联通可用的频段 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号是3个。
l 根据可用频段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计算公式,中国联通可用的频率号见下表:序号:1 2 3上行链路:9713 9738 9763下行链路:10663 10688 10713l UTRA 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 上行链路 Nu=5*Fuplink N为9612 到 9888 Fuplink 1922.4MHz 1977.6 MHz 下行链路 Nd=5*downlink N为10562 到10838 Fdownlink 2112.4MHz 2167.6 MHz 其中 Fuplink 是上行频率,Fdownlink 是下行频率,单位MHzWCDMA基础知识 系统构成 系统演进 网络结构 3G制式对比及频谱占用 WCDMA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 码分多址(扩频)Rake接收 切换 分集技术 HSDPA/HSUPA功率控制n 码信道之间的非正交产生多址干扰,存在功率攀升现象n WCDMA网络 会议室p 码信道传输用方言交谈p 信道功率说话声音p 保证信道质量听清对话p 信道功率增加谈话声音提高p 功率攀升大家都提高声音p 超过线性范围崩溃喊破喉咙,仍然听不清功率控制远近效应功率控制功率控制n 开环开环 从信道中测量干扰条件,并调整发射功率n 闭环内环闭环内环 测量信噪比和目标信k噪比比较,发送指令调整发射功率 WCDMA闭环功率控制频率为1500Hz 若测定SIR目标SIR,降低移动台发射功率 若测定SIR 信道的相关时间,RAKE接收利用的多径信号被认为是发射机多次发送过来的信号WCDMA基础知识 系统构成 系统演进 网络结构 3G制式对比及频谱占用 WCDMA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 码分多址(扩频)Rake接收 切换 分集技术 HSDPA/HSUPA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是3GPP在Rel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提出来的,它可以使最高下行数据速率达10Mbps,从而大大提高用户下行数据业务速率,而且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因此,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HSDPA采用的关键技术为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混合自动重复(HARQ)AM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式是根据信道的质量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式信道编码采用R99 1/3Turbo码以及通过相应码率匹配后产生的其它速率的Turbo码,调制方式可选择QPSK、8PSK、16QAM等通过编码和调制方式的组合,产生不同的传输速率而HARQ基于信道条件提供精确的编码速率调节,可自动适应瞬时信道条件,且对延迟和误差不敏感为了更快地调整参数以适应变化迅速的无线信道,HSDPA与WCDMA基本技术不同的是将RRM的部分实体如快速分组调度等放在Node B中实现,而不是将所有的RRM都放在RNC中实现该标准能够使得:上行链路分区的吞吐量提高50%到70%用户分组时延减少20%到55%用户分组呼叫吞吐量增加50%HSDPAHSUPA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被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WCDMA Rel5中的HSDPA是WCDMA下行链路方向(从无线接入网络到移动终端的方向)针对分组业务的优化和演进。
与HSDPA类似,HSUPA是上行链路方向(从移动终端到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向)针对分组业务的优化和演进HSUPA是继HSDPA后,WCDMA标准的又一次重要演进具体体现在3GPP WCDMA R6 的规范中利用HSUPA技术,上行用户的峰值传输速率可以提高2-5倍,HSUPA还可以使小区上行的吞吐量比R99的WCDMA多出20-50%主要内容WCDMA基础知识方案设计建议测试经验总结开通应用工程方案设计重点业务对信号信号质量要求天线覆盖能力频率规划建议切换电梯覆盖切换设置MCL多系统合路业务对信号信号质量要求不同业务对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要求导频导频Ec/Io 导频Ec/Io与系统的下行负荷相关关,负荷越大,Ec/Io越差当导频信号的Ec/Io大于15dB时,终端能够进行解调当导频信号的Ec/Io大于12dB时,终端能够较好地接入根据实际工程的测试结果看,WCDMA系统提供的不同业务对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的要求不一样,当无线环境较为简单(导频数量少于3个)、且系统负载还远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极限容量时,如果:导频功率85dBm、Ec/Io7dB,系统就能够很好保证CS12.2K、CS64K、PS384K等主要业务;对于一般数据业务要求不高的区域,需保证提供CS12.2K、CS64K业务,可以考虑补充PS128K或PS64K业务,这种情况在导频功率90dBm、Ec/Io12dB时即可保证;对于最基本的CS12.2K业务,导频功率100dBm、Ec/Io15dB时基本都可以保证,在导频功率120dBm、Ec/Io20dB还可以维持。
室内覆盖设计标准 重要区域:边缘导频功率-85dBm,Ec/Io-8dB;次重要区域:边缘导频功率-90dBm,Ec/Io-10dB;一般区域:边缘导频功率-95dBm,Ec/Io-12dB;非重点区:边缘导频功率-100dBm,Ec/Io-15dB;外泄电平:室内同频信号外泄到室外10米处的导频信号强度较室外信号强度弱10dB或者室内信号泄漏到室外10米处的导频信号强度-85dBm;室内异频信号泄漏到室外10米处最大不超过-90dBm;无线信道呼损:800m2 阻隔较多,信号覆盖效果差和天线之间相隔一面墙体,覆盖质量良好天线覆盖能力楼层总覆盖面积1500m2 阻隔较多,信号覆盖效果差距离天线太远,信号覆盖效果差天线覆盖能力离天线超过5层的距离,信号覆盖效果差天线覆盖能力因为增加耦合器,使得最后一个天线入口功率太小,信号覆盖效果较差天线覆盖能力四副天线 六副天线 电梯覆盖效果对比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空旷无阻挡区域,一幅全向吸顶天线馈入导频信号功率-5dBm即可满足半径15m范围内边缘RSCP-85dBm的覆盖要求;有少量装修材料阻挡的办公环境下,馈入功率可以稍大,0dBm即可满足半径12m范围内边缘RSCP-85dBm的覆盖要求;对于有实墙体阻挡或者天线暗装的环境,建议馈入的导频信号功率也不超过3dBm,目标覆盖区和天线之间不超过两面墙体时基本能够满足半径10m范围内边缘RSCP-90dBm的覆盖要求。
室内定向板状天线 用于覆盖电梯时,一幅板状天线馈入导频信号功率05dBm即可满足一般电梯5层范围内(25m)RSCP-90dBm的覆盖要求;对信号衰耗较大的高档电梯,馈入导频信号功率可以稍大天线覆盖能力频率规划建议在进行3G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同频方案,即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另一种是异频方案,即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不同的频率采用同频方案的好处是能够节省有限的频率资源;而且室、内外同频的情况下系统内部的切换都是软切换或更软切换,进出建筑物的切换成功率将有更高的保证;另一方面,如果将来网络扩容,可以做到室内和室外同步进行,能避免大范围的频率优化调整但在无线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如密集城区的超高建筑物内)还采用同频方案,则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扰问题原因是在这些区域内、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窗边,一般都能够接收到多个来自室外系统的信号,并且普遍较强,如果还采用同频方案,只会让室内信号更加复杂,甚至造成严重的导频污染异频方案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种干扰问题异频方案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重新分配一个频点,这样会人为的在室内引入异频硬切换,切换成功率没有同频之间的高;并且在将来的网络扩容中需要重新规划、调整,可能带来极大的不便。
建议:如果建筑物不高,并且造成建筑物内WCDMA信号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信号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同频方案;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无线环境复杂的情况,建议低层采用同频方案,中、高层采用异频方案,这样既能保证进出建筑物时的切换成功率,又能有效避免高层的干扰,还能够为室内用户提供足够的资源至于室内低层与高层之间的异频硬切换,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尽可能的减小因为引入硬切换而造成的问题同频策略覆盖效果异频策略覆盖效果覆盖效果对比(RSCP)覆盖效果对比(Ec/Io)电梯覆盖异频切换设置异频切换策略1: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高层采用异频,电梯引用高层信号覆盖特点:施工容易,保证用户在进、出大楼时的切换成功率,还能够解决高层导频污染及业务需求等问题;缺点:用户在低层出、入电梯时发生的异频硬切换不容易控制,切换参数设置较苛刻电梯覆盖异频切换设置异频切换策略2: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高层采用异频,电梯引用高层信号覆盖,为了迎合低层在电梯厅和电梯内的切换,重新拉线将高层小区信号引入到低层的每个电梯厅特点:解决了策略1中用户在低层出入电梯时因为信号快衰落出现掉话的问题;缺点:施工难度大,低层切换区域多,切换参数设置苛刻,在平层人为引入异频硬切换。
电梯覆盖异频切换设置异频切换策略3: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高层采用异频,电梯采用各自所在楼层信号信号覆盖特点:施工简单,切换区域小,避免策略1、2中出现的问题缺点: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及调整天线入口功率,结合测试结果合理设置切换区域和切换参数,需要基站方配合;不适用于高速电梯室外信号SC9110787高层信号SC49710817低层信号SC49910787电梯异频切换场景测试线路是从12F阳台进入平层后直接进电梯至低层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从室外小区进入电梯时,手机启动压缩模式进行异频测量,在手机上报的Measurement Report中,前几次还没有测到497这个小区的信号,此时电梯门迅速关闭,室外小区信号发生快速衰落,在手机测量到室内小区(SC=497)时,手机尝试进行异频切换,但是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已经很差,导致手机与网络失步,造成切换失败进而掉话电梯异频切换掉话分析异频切换失败判断切换超时,一般异频切换时间少于5秒,在超过这个时间后,手机发物理信道重配失败电梯异频切换掉话分析异频切换成功UE发射功率动态变化量造成的干扰最小耦合损耗(minimum coupling loss,MCL):最小耦合损耗定义了基站和手机的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
MCL可以认为是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由于功率控制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可以达到最低如果这个时候用户的发射功率达到最低而用户还是离天线越来越近,那么就会对其它手机造成干扰,使其它手机不得不抬高发射功率假设最小耦合损耗为45dB,可以从下图看出,它引起了约9dB的噪声抬高这意味着基站端所需要的功率的升高9dB,或者保证服务的最小比特率的降低当MCL高于65dB,由UE最小发射功率所引起的噪声电平的抬高将忽略不计NLPdBnrtx min,101log10)(MCL仿真结果在室内,如果一个天线有最小路径损耗会使整个室内系统的噪声抬高(影响了整个覆盖区域和所有的链路)由手机最小发射功率所引起的噪声取决于UE和基站之间的最小路径损耗,因此应当考虑馈线和设备的损耗,即需要控制天线入口功率室内覆盖中MCL的控制 由MCL而产生的干扰类型有两种:室内小区“上行拥塞”:用户从运营商A(室外宏蜂窝)接近运营商B(室内基站)的基站,会引起室内小区的拥塞因为该用户处于运营商A室外宏蜂窝小区的边缘手机处于满发射功率状态下行“死区”:运营商B的室内基站的高发射功率会造成运营商A(宏蜂窝)在某一区域有过多的干扰,从而在这些区域对运营商A由于噪声提升而引起拥塞。
MCL产生的干扰MCL测试我们计算MCL的方式是:MCL(dB)=Tx Carrier Power(dBm)-RSSI(dBm)由于TEMS最大能够检测到的RSSI为-25dBm,所以我们先设置MCL=65状态我们在选取的测试点检测到RSSI=-27,Tx Carrier Power=37.3dBm(如下图所示),所以:MCL=37.3-(-27)=64.3dB在MCL=64.3dB的基础上减掉6dB衰耗器,再测试MCL=58.3dB RNC侧实时记录数据显示测试时基站输出功率Tx Carrier Power=10lg(2027%1000/1)=37.3dBm MCL=64.3dB MCL=58.3dB MCL测试结果 MCL=64.3dB MCL=58.3dB MCL测试结果 MCL=64.3dB MCL=58.3dB MCL测试结果分布系统共用方式结合3GPP规范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可得出:合路器如果满足WCDMA通道对于GSM通道的隔离度54dB,即可满足对干扰的抑制对于覆盖面积较小或者结构简单的无源覆盖系统,考虑直接共用整个室内分布分布系统共用方式 如果原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了有源设备(如干线放大器、光纤直放站等),因为这些设备基本都有选频模块,所以都不能供3G系统使用。
对于这一类型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议新建一套3G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干线,只是共用整个分布系统末端的无源部分分布系统共用方式 有一些建筑物可能会因为弱电井或线槽要供太多系统使用,造成新增线路困难的状况,这时候可以考虑共用干线的方式GSM/WCDMA覆盖差异避免出现WCDMA覆盖空洞,减少系统间切换,GSM/WCDMA的信号覆盖相同,是共享室内分布式系统的基本要求如果使用相同的基站输出功率,WCDMA与900M GSM的室内覆盖效果相差约67dB 不同频段的传播和损耗特性不同GSM一般采用输出功率2 W的微蜂窝基站作为室内分布式系统的信号源WCDMA输出信号比GSM高67dB,才能达到同等覆盖要求即,WCDMA输出信号需要在810W左右才能达到相同的覆盖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对WCDMA基站输出功率的要求会更高 68.0166.0754.0340.052400M(dB)66.8564.9152.8738.892100M(dB)59.4957.5645.5131.53900M(dB)25m20m5m1m自由空间损耗主要内容WCDMA基础知识方案设计建议测试经验总结开通应用直放站设备开通指导建议 直放站上行增益对施主基站噪声影响 RTWP(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对覆盖的影响 上下行增益设置对覆盖的影响 干放功率预算 直放站开通WCDMA信道功率测量-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138214021422144214621482150215221542156Ref Level:-30.0 dB m dB /Div:10.0 dB M12138.652156.15Spectrum Analyzer72RPM odel:S 332DS erial#:00416176D ate:11/27/2004 Time:10:38:51M in S w eep Time:1.00 M illi S ecS td:U M TS/W CD M A-D LChannel:10737Chan P w r:-53.78dBmChan P w r D ensity:-126.21dBm/H zIN T BW:17.5 M H zRBW:30 kH zV BW:10 kH zD etection:RM S A verageCF:2147.4 M H z S P A N:20.00 M H z A ttenuation:1 dBd B mFrequency(2137.4-2157.4 MHz)M1:-74.36 dBm 2147.6 MHz直放站上行增益对施主基站影响路径损耗(dB)95dB直放站上行增益G(dB)施主基站RTWPSC283SC91SC343没开直放-105-105-10580-105-105-10581-105-105-10582-105-105-10583-105-103-10584-105-102-10485-105-102-10486-105-102-10487-105-102-10488-105-101-10489-105-100-10590-105-100-10591-105-99-10492-105-98-10393-105-98-10394-105-96-10395-105-95-10296-105-95-102无线直放站无线直放站直放站上行增益对施主基站影响近端入口电平-5dBm直放站上行ALC=0上行ATT(dB)调节范围施主基站RTWPSC283SC91SC343没开直放-105-105-1055-99.16-99.87-100.48-100.99-101.410-101.8-104.6-104.611-102.2-104.5-104.512-102.6-104.5-104.513-102.814-10315-103.216-103.517-103.518-103.619-103.6光纤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多台直放站对RTWP的影响NodeB状态干放1状态干放2状态干放3状态RTWP(dBm)开关关关-106.1开开关关-105.0开关开关-105.8开关关开-105.2开开开开-104.3RTWP对覆盖的影响上行10dBRTWP对覆盖的影响上行5dBRTWP对覆盖的影响上行3dB直放站上下行增益对覆盖的影响直放站上下行增益平衡状态下,RTWP小范围内的提升并没有对系统容量和下行信号造成明显影响,只是很小程度上影响了上行信号的覆盖,造成UE发射功率增大、减小了覆盖范围。
直放站下行增益如果提供覆盖区边缘信号质量足够保证业务的正常使用,那么上行增益即使抬升了RTWP,从测试结果看也没有明显影响上行容量和覆盖半径(上行增益弥补了因为噪声提升带来的影响)直放站上下行增益对覆盖的影响如果直放站上行增益较下行增益小,在中高载情况时上行覆盖半径明显收缩,边缘区域掉话严重上行增益下行增益下行输出测试点Ec/No测试点RSCP接入手机数474229.6-8-9316424229.8-7.5-9414374229.8-6.5-9010324230.6-5.5-894干放功率预算由于WCDMA基站的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载有关,也就是说系统负载不同,基站输出功率也不同,所以在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一般建议使用导频功率作为链路预算参考下图是干放(GZF2100-VI)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典型用法干放功率预算下面举例说明直放站输出功率预算方法:Node B: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0W(43dBm)GZF2100-VI: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5W(37dBm),当输入信号强度为50dBm时干放输出达到最大5W(37dBm),即干放最大增益为42dB;设计目标:设计目标:WCDMA基站最大设计负载50,其中机顶输出导频信道功率2W(33dBm),其他如广播、同步等公共信道机顶输出功率共2W(33dBm);为了保证干放输出的公共信道功率保持不变,即不论何种负载情况直站覆盖范围内导频强度是定值,就需要为直放站设置一定功率余量。
干放功率预算对于对于Node B当系统负载达到50时,Node B达到实际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此时:业务信道功率约为(2022)508W(39dBm)公共信道功率为224W(36dBm)则Node B的实际最大输出功率(50负载时)为8412W(约41dBm)此时导频功率占总功率的1/6当系统空载时,Node B达到实际输出功率的最小值此时:仅有公共信道输出,总功率为4W,此时导频占总功率的1/2对于干放对于干放为了保证直放站输出导频功率不变,需要控制其入口电平(5M带宽内的信道功率)5dBm,即从Node B(负载50)出口到直放站入口需要至少41(5)46dB的链路损耗干放功率预算假设从Node B出口到直放站入口为46dB的链路损耗,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当基站50负载时,直放站入口电平到达最大,为5dBm;直放站也达到其实际最大输出功率为37dBm,其中导频功率占1/6为5W1/60.8W(约29dBm);当基站空载时,直放站入口电平达到最小,为:36(4W)4610dBm 直放站也达到其实际最小输出功率为:1042(直放站最大增益)32dBm 导频功率占1/2为29dBm(与50%负载情况保持匹配,同理也可以计算出与其他负载情况下的导频输出保持匹配)。
所以,直放站入口需要所以,直放站入口需要5(10)5dB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干放功率预算为什么直放站入口电平为什么直放站入口电平(信道功率)要要5dBm假设从Node B出口到直放站入口的链路损耗只有44dB 当基站为最大负载时,直放站入口电平为:41443dBm(达到直放站ALC起控范围)直放站输出功率为5W,其中导频功率占1/6为51/60.8W(约29dBm);基站空载时,直放站入口电平为36448dBm,直放站输出功率为84234dBm,其中导频功率占1/2为31dBm,和最大负载时不匹配干放功率预算 通过上面介绍的计算方法,在知道必要的设计参数后,我们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基站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如果工程中使用了干放设备,在知道链路衰耗和直放站增益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计算直放站的导频输出功率了(输出的总功率不是定值,如果功率裕量预留正确,并且确保直放站的入口电平不会高于ALC的起控电平时,也可以算出直放站的最大输出功率)链路预算中需要了解如下几个系统参数:系统最大负载(目前为50);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导频输出功率(一般为基站最大输出功率的10);公共信道(包括导频信道)输出功率(多数情况下公共信道功率(DL)大约为最大发射功率的20%);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可记忆的计算直放站输出导频功率的规则: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可记忆的计算直放站输出导频功率的规则:当系统设计负载为50%、导频信道占基站最大输出功率10%时,直放站输出最大有效导频功率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8dB;当系统设计负载为75%、导频信道占基站最大输出功率10%时,直放站输出最大有效导频功率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9dB。
系统空载时直放站入口功率计算:Pin=Pmax(最大输出)-Gmax(最大增益)-T(裕留功率)系统最大设计负载为50%时,T=4;系统最大设计负载为75%时,T=5;不要追求大功率设备,建议尽量采用1W、2W等小功率干放上行增益小于链路衰耗9dB以上,可保证对施主Node B的RTWP影响不超过1dB建议上、下行增益保持平衡直放站开通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