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建筑基础知识(二),因上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划分为九个部分这是第二部分,中国古建筑一般由台基、墙体、木构架、屋面、装折五个部分所组成,和当代建筑的分部工程划分类似所不同的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窗不单列,而是包括在装折部分中一、台基构成,在中国古建筑中,台基是整座建筑的承台基座,它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来保持建筑物的稳固平衡台基的地上部分称为台明、阶台,地下部分称为埋头,(,也作,“,埋身,”,,,“,埋深,”,),台明与室外地坪的高差视建筑物的等级和规模不尽相同台基上可设栏杆,一般以石栏杆居多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成,2,(一)埋头和台明,古建筑的台基从地下到地上一般分成八个部分,下面,我们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分述如下:,1.,领夯石:位于柱脚最下层的基础石2.,叠石:领夯石以上第一皮基础石,如建筑物较大或基础条件较差时,可以设置,2,3,皮,按皮数之多寡称之为一领一叠石、一领二叠石和一领三叠石1,)、磉墩:柱下接柱顶石的独立基础砌体。
2,)、拦土:磉墩之间的基础墙3.,绞脚石:砌于叠石之上、沿整个建筑的台基四周布置的基石;按选料的不同分别称为塘石(规则条石)、乱纹绞脚石(毛石)和糙砖绞脚(砖)3,4.,土衬石:位于绞脚石面上的规则条石,一般呈厚板形,以大面向上,以承放上层石料;土衬石已露出地面5.,侧塘石(台帮石、陡板石):土衬石上面侧立放置的塘石,主要为遮挡内部的结构,美化台基立面,层受上层石板荷载6.,阶沿石:侧塘石上面沿台基外围四周平放的厚石板,称尽间阶沿石或正阶沿石尽间阶沿石与室内地面基本相平,略向台基外围四周倾斜,以利排水7.,磉板石:位于柱下、与室内地面相平的厚石板,主要作用为传递结构荷载至基础底面8.,磉鼓:也称柱顶石、鼓磴,是位于磉板石上承受柱底的鼓形、方形或复盆、莲花等形状的石雕构件4,a,磉墩和拦土,图,2-1-1,台基的构造,1,具体详见图,2-1-1a,、,b,所示5,b,埋头和台明,图,2-1-1,台基的构造,2,6,此外,在台基内部柱与柱之间还设有分隔墙体,称为拦土,主要目的为在地坪回填土时减轻土体对台基外围结构的压力,同时承受上部隔墙的荷载二)须弥座,须弥座多为石作,石须弥座自下而上的基本构成是:土衬、圭(,gui,)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图,2-1-2),。
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下枋和上枋做成双层,必要时还可将土衬也做成双层,但应有一层土衬全部露明重要建筑的须弥座上往往带有栏板望柱,(,图,2-1-3),7,图,2-1-2,石须弥座的基本构成,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图,2-1-3,带栏板望柱的须弥座,10,(三)台基石栏杆,古建筑的石栏杆称栏板望柱或栏板柱子,由地袱、栏板和望柱组成,(,图,2-1-4),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由地袱、栏板、望柱和抱鼓组成,(,图,2-1-5),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等因在垂带之上,故称为,“,垂带上栏板柱子,”,,分别有,“,垂带上柱子,”,、,“,垂带上栏板,和,“,垂带上地袱,”,11,图,2-1-4,栏杆组成,12,图,2-1-5,垂带上栏板柱子,13,(四)台阶(踏跺、副阶沿石),因台明与室外地面有高差,因此,台明必须设置台阶、以便上下江南古建筑的台阶称为,“,副阶沿石,”,,而北方清官式叫法称为,“,踏跺,”,副阶沿石有三种布置方法,一种是每级阶长均一致,在台阶的两侧安放两块三角形的菱角石,以封闭两侧的端头;有些做法是将菱角石加工成低于台阶棱边一块石板厚度的形状,再在菱角石上面复以斜置的条状石板,石板面与台阶棱边齐平,下口插入与第一档台阶接壤的地坪石板(称锁口石),称垂带,该台阶称为垂带式台阶(垂带踏跺);,14,第二种是每级台阶长度都不一样,从第二级开始呈,“,门,”,字形和台明相接,形成三面均为台阶的形状;此类台阶不设垂带,称为如意式台阶(如意踏跺);第三种台阶常用于高级别古建筑,这种台阶特别宽,中间设石刻雕花板或礓,石,察板,在两侧设台阶和垂带,这种台阶称为左右式台阶(御路踏跺);此类台阶的左面为主人所用,右面供宾客通行。
15,二、墙体构成,(,1,)、檐墙:在房屋前后檐下开间的方向、前后檐柱之间的的墙,称为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2,)、垛头(马头墙):硬山式山墙墙体位于廊柱以外部分,在,营造法原,中称之为垛头(图,2-2-1,)垛头是山墙的延续部分,是硬山式山墙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结构,而悬山和歇山等建筑都没有这一结构如果硬山式建筑的前、后檐都有出檐部分;则前、后都有垛头如果后檐墙不出檐,则后檐无垛头,只前檐有垛头16,(,3,)、山墙:位于房屋开间方向的两端,沿进深方向包住山柱的墙,称为山墙山墙一般可按屋面形式的不同分为硬山山墙、悬山山墙和歇山(庑殿)山墙三类1,)、硬山山墙:硬山的山墙(图,2-2-2,)是指山墙屋面瓦以下的部分,它包括:砖线脚、博风板等硬山的山墙由台基上皮直达山尖顶上若出檐则前后山墙要出到台基边上,这部分在檐柱以外的山墙就叫做垛头如果山墙超出屋面、依着柁梁和瓜柱的位置砌成为阶梯形、每级顶上设有墙肩,墙肩与各梁的下皮平,墙顶盖瓦的叫做屏风墙,屏风墙有三山屏风墙和五山屏风墙两种,俗称三花山墙和五花山墙五山屏风墙详见图,2-2-3,所示17,图,2-2-3,五山屏风墙,18,如果山墙由下檐成曲线状砌至脊顶并高出屋脊,80,110cm,,形状似观音头巾的,称为观音兜山墙,观音兜山墙分全观音兜及半观音兜两种,前者从廊桁处开始弯曲,也有在廊桁檐口以上先砌垛头,然后再作观音兜的;后者则从金桁处开始弯曲。
详见图,2-2-4,所示2,)、悬山山墙:悬山山墙前后无垛头山尖一直砌到椽子和望板的底部,桁条挑出山尖以外,桁条头以博风板封闭详见图,2-2-5,所示19,图,2-2-4,半观音兜山墙,20,全观音兜山墙,21,图,2-2-5,悬山山墙,22,3,)、歇山山墙:在歇山建筑上,两山的下面有时做廊,有时没有,没有廊时就有山墙结构的做法与前后檐墙做法完全一样但歇山建筑的山墙常常自下而上略有内倾斜,这种倾斜称之为收水收水一般以高一丈收进一寸为标准收水的目的是与外围柱子的“生起”保持一致,一般山墙倾斜度控制在,0.5%0.7%,详见图,2-1-6,所示23,图,2-1-6,歇山山墙,24,三、砖石工程施工内容,(一)、砖细工程内容,用优质细泥经过滤、澄浆等工序,制胚烧制成的砖料经刨、磨加工等工序后,为细清水砖细清水砖有它细腻、朴实、精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古建筑的民居的砌体及饰面中,如墙体、墙面、墙门、门楼、门窗洞、檐墙、照壁、垛头等25,1,、常用砖料,我国古建筑所用砖料,规格较多,浙江省古建筑砖细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方砖、望砖、黄道砖等方砖是用优质粘性泥经脱胚,放入窑内烧制而成,色泽青白,常用的规格有,30030040mm,、,40040050 mm,、,50050070 mm,、,63063080 mm,等。
望砖、黄道砖的加工方法和方砖相似,但形状尺寸不同目前常用的望砖规格一般为,21010514mm,和,21011530mm,两种;黄道砖规格一般为,1708034mm,、,1657530 mm,和,1507525mm,三种,26,2,、砖细常用做法,(,1,)、粗直缝:对望砖最简单的加工,只对拼缝面进行粗加工,望砖之间能合缝即可P94 9-1,),(,2,)、平面望:铺在直椽之间,代替望板,要求底面平整,望砖间拼缝紧密,其加工面在三个面以上P94 9-2,),(,3,)、茶壶档圆口望:望砖带圆口,主要用于茶壶档轩顶的转角处P94 9-3,)(图,2-2-1a,),27,(,4,)、船蓬轩顶弯望:望砖带弓形,铺在船篷顶弯弧形椽子上图,2-2-1b,)(,P94 9-4,),(,5,)、鹤颈轩顶弯望:椽子呈弯形仙鹤颈,望砖铺在仙鹤颈的椽子上图,2-2-1c,)(,P94 9-4,),图,2-2-1a,茶壶档圆口望,28,图,2-2-1c,鹤颈轩顶弯望,图,2-2-1b,船蓬轩顶弯望,29,(,5,)、砖细:指青砖经截、锯、刨、磨等加工后的成品材料6,)、抛枋:原系指位于外墙体的上部、用清水砖细做成形似木枋的枋子;后引申为矩形带线脚或各种图形砖雕的砖细装饰块。
P98 9-24,、,9-25,平面抛枋、,P98 9-26,、,9-27,带枭混线抛枋、,P98 9-28,、,9-29,台口抛枋、,P98 9-30,、,9-31,圆线台口砖附图:砖细抛枋 台口枋),台口:石栏杆、柱下面的锁口石,外边挑出去的距离称为台口,砖细工程中系借用此名称,一般指砖细外挑的部分30,砖细抛枋 台口枋,31,(,7,)、月洞:指墙面辟有不装窗的砖细窗洞见图,2-2-2a,),(,8,)、地穴:指墙面辟有不装门的砖细门洞,如图,2-2-2b,图,2-2-2a,月洞,32,图,2-2-2b,地穴,33,(,9,)、垛头:山墙伸出廊柱外部分,或墙门两边的砖磴,定额中的垛头为墙上面装饰部分垛头分上、中、下三部分,中、下为墙的上身及勒脚如图,2-2-3,P114 9-103,、,9-105,),图,2-2-3,砖细垛头,34,垛头拖泥、锁口:拖泥即垛头最下部和地面接触部分;锁口为勒脚顶部的收头见附图),附图,35,(,10,)、三飞砖:用方砖三皮,逐步挑出做装饰线如图,2-2-4,P116 9-117,、,9-118,、,9-119,),图,2-2-4,三飞砖,36,(,11,)、亚面:线脚一种,断面为凹带圆。
如图,2-2-5(a),(,12,)、浑面:线脚一种,断面为凸出呈半圆形如图,2-2-5(b),(,13,)、文武面:线脚一种,断面为亚面与浑面之组合如图,2-2-5(c),(,14,)、木角线(海棠线):线脚一种,断面在转角处成相连两小圆如图,2-2-5(d),A,亚面,b,浑面,c,文武面,d,木角线,图,2-2-5,砖细线脚,37,(,15,)、单、双线:方砖花纹凸线形成线框的根数,如图,2-2-6,16,)、单、双出口:单块砖凸出墙面的边数,二边都凸出墙面为双出口,一边凸出墙面为单出口P102 9-43,、,9-44,、,9-45,、,9-46,、,9-47,、,9-48,),图,2-2-6,砖细单、双线,38,(,17,)、八角景:用八角形的方砖贴墙面,用线砖围成景框,一种艺术形式的砌筑18,)、六角景:用六角形的方砖贴墙面,用线砖围成景框,一种艺术形式的砌筑19,)、门景:门户框宕,满嵌做细清水砖,门景上端有方、圆、联回纹做纹头,联数圆为曲弧,式样很多如图,2-2-7,图,2-2-7,砖细门景,39,40,(,20,)、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坐槛之下21,)、兜肚:垛头之中部,成方或长形之部分,有时上雕刻各种花纹。
如图,2-2-8,P114 9-104,),图,2-2-8,砖细兜肚,41,(,23,)、砖细屋脊头:用砖料雕刻,放在正脊两个端头的装饰物如图,2-2-9,图,2-2-9,砖细屋脊头,纹头脊 哺鸡脊 哺龙脊,42,(,24,)、博风板头:山墙博风板下端的两个端头见附图),43,(,26,)、大镶边:门楼兜肚四周所圈围的长边27,)、五寸堂:上枋上面第一根横隔条,是上枋与其上构件之间的过渡物体,高不超过,5,寸P116 9-116,),(,28,)、将板砖:砖细门楼中套住荷花柱之顶,与斗盘枋紧密相连接的构件P117 9-122,),(,29,)、褂芽砖:也称“插穿”,砖细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