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职业性化学中毒的六大高危行业企业及防治措施冬季是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的高发季节,尤其在一些特定行业企业中,由于防寒措施不当或生产工艺管理不善,常常导致有害气体和物质浓度升高,进而引发职业中毒一、冬季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1、企业为防风防寒,紧闭门窗作业:冬季,一些企业为了防止冷风侵入,常常紧闭门窗进行作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有害气体和物质无法及时排出2、企业处于生产淡季,订单量少,通风设施未启动:部分企业在生产淡季时,由于订单量减少,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会停止使用通风设施,导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3、年底突击生产,现场管理混乱:临近年底,一些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会组织员工加班加点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或使用后未及时盖好盖子,增加了中毒的风险4、作业人员卫生习惯不良:冬季气温低,作业人员完成工作后,洗澡、洗手和换洗衣物的频率低,有毒物质通过污染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5、企业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一些企业未结合季节特点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导致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隐患二、六大冬季职业中毒高危行业企业及其防治措施:1、化工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有机溶剂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防治措施:①控制毒物源头: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优先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减少化学职业性有害因素。
②密闭生产和通风排毒:对能够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实现密闭生产,并安装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如排毒柜、排毒罩等,确保毒物及时排出③定期监测和报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检测,安装报警装置,确保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④个体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如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⑤职业健康检查:组织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2、冶金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2)防治措施:①设备检修和隐患排查:定期检修设备,排查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等隐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②加强通风: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报警设备③操作规程: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落实监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④安全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品,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⑤应急救援: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立即进行急救并转送至医院3、制药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有机溶剂中毒药物中毒(2)防治措施:①原料控制:优先使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严格按照“无毒取代低毒,低毒取代高毒”的原则选用有机溶剂。
②密闭作业: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实现密闭生产,避免毒物逸散③通风排毒:安装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并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检修维护④卫生管理:加强车间卫生管理,为作业人员提供洗浴设施,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⑤应急救援: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配备急救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发现作业人员有不适情况时,及时送医诊治4、电子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有机溶剂中毒清洗剂中毒(2)防治措施:①原料控制: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清洗剂,减少化学职业性有害因素通风设施:确保车间通风设施正常运行,避免有害气体蓄积②个体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③卫生管理:督促作业人员勤洗手、勤换衣物,防止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④应急救援: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5、皮革、玩具、工艺品及家具制造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有机溶剂中毒甲醛中毒(2)防治措施:①原料选择: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②通风设施:加强车间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③密闭作业: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实现密闭生产,防止毒物逸散④个体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⑤应急救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6、印刷、电镀企业:(1)职业中毒类型:有机溶剂中毒重金属中毒(2)防治措施:①原料控制: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油墨和电镀液,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②通风设施:加强车间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③密闭作业:对使用有害物质的作业,实现密闭生产,防止毒物逸散④个体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⑤应急救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三、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从严从细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消除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等造成的职业性化学中毒风险2、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教育:(1)企业法人是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法律要求落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防护用品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要求主动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防护用品的方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3)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3、提高防护意识:企业应主动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同时,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并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4、合理设置洗浴设施:企业应根据车间卫生分级,为劳动者提供洗浴设施,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物、勤洗澡,预防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5、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企业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加强监管和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冬季是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的高发季节,化工、冶金、制药、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及家具制造以及印刷、电镀等行业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和防寒措施不当,极易发生职业中毒事故为防范职业中毒风险,企业应严格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通风排毒、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