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本 章 学 习 要 点,,1,、地形图的概念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2,、比例尺的精度及其用途;,,3,、经纬仪测图法测图的过程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地形图概述,,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物,——,地球表面自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地貌,——,地面的高低起伏,地形,——,指,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形图,——,是将地面上一系列地物与地貌,通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的正射投影图即,:,地形图是研究地物、地貌状况及地面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地图,图,7-1,地形图例,1,,地形图图例,2,正射投影(等角投影),——,就是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变,所以图纸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上相应的地物、地貌相比,其形状是相似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地面实际情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小比例尺图,则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投影面应为参考椭球面地形图的分类,平面图,:,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的地形图专题图,:,侧重反映某一专题内容的地形图(如地质图、地籍图、土地资源图、房产图等);,,线划图,:,用测量仪器在实地施测地面点位置用符号与线划描绘的地形图;,,,影像图:采用航空摄影像片与手工(或计算机)描绘线划的符号表示的地形图;,,数字图:它是把密集的地面点用三维坐标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既可转化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信息查询等。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整分数表示,即,,,,,,,,M,称为比例尺分母M,就是将地球表面缩绘成图的倍数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2.,我国测绘和编制的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1:20,万 ;,,中比例尺:,1:10,万、,1:5,万、,1:2.5,万、,1:1,万;,,大比例尺:,1:5 000,、,1:2 000,、,1:1 000,、,1:500,各,种土木工程建设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3.,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上,0.1 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比例尺,,,1:500,,,1:1 000,,,1:2 000,,,1:5 000,,,,比例尺精度(,m,),,,0.05,,,0.1,,,0.2,,,0.5,,,,,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的作用,1,、,根据比例尺精度确定实地量测精度,在,1:500,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的精度:,,,,D=500,,0.1mm=50mm=5cm,;量距的精度只需取到,,5 cm,即可,因为量得再精细,在图上也无法表示出来。
1:1000;1:5000?,取多少?,,2,可根据用图的要求,选用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10 cm,的精度(即测图的精度为,,10 cm,),,,则应选用的比例尺,:,,M=D/0.1mm=100/0.1=1000,,,答:,,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 000,,,,,,采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工程规划、施工实际情况需要的精度出发;,,不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同一测区范围的大比例尺测图较小比例尺测图更费工费时图,7-2,,图,7-3,图式,A,浏览,《,地形图图式,》,图,7-3,图式,B,,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分为四种类型:,,比例符号,:将实际地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上的符号,称比例符号这类符号用于表示轮廓大的地物,如房屋、农田等,一般用实线或点线表示非比例符号:,不按测图比例表示实际地物大小与形状的符号,称非比例符号这类符号又称,记号符号,,,,实际是放大了的符号,它只表示地物的位置,不能表示其形状和大小如各种测量,控制点、烟囱、路灯,等半比例符号,在宽度上难以按比例表示、 在长度方向可以按比例表示的地物符号,,称半比例符号,亦称线状符号。
此类符号用于表示线状地物,,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真实位置符号定位线位置如下:,,①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如铁路、公路、电力线等②非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如城墙、 境界线等注记符号,具有说明地物名称、性质、用途以及带有数量、范围等参数的地物符号,称,注记符号,如工厂的名称、植被的种类说明、特殊地物的高程注记、建筑物的种类和层数等,地貌符号,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起伏的变化分为四种地形类型:,,,平地,:,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3°,以下;,,丘陵,:,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3°,~,10°,;,,,山地:,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在,10°,~,25°,;,,高山地:,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主要采用等高线法对于特殊地貌采用特殊符号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原理:用一组等距,(,h,相等),的水平面去切某高地,得到一组截交线然后再将各截交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测图比例缩小,就得出表示该地貌的等高线,,,等高线表示地貌原理,等高距,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h,.,,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地形,,类别,,,,,比例尺,,,1:500,,,1:1,千,,,1:2,千,,,1:5,千,,,平坦地,,,0.5,,,0.5,,,1,,,2,,,丘陵地,,,0.5,,,1,,,2,,,5,,,山地,,,1,,,1,,,2,,,5,,,高山地,,,1,,,2,,,2,,,5,,,,表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等高线平距,d,:,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用,d,表示地面坡度,i,,:等高距,h,与等高线平距,d,的比值,称为,,,用,i,表示i = h / d,),,等高线平距的大小将反映地面坡度的变化(陡缓)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平距相同,坡度相等等高线种类,,首曲线,: 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用线宽为,0.15mm,的细实线表示计曲线,: 由零米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绘一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的线宽为,0.3mm,,其上注有高程值,是辨认等高线高程的依据间曲线,: 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间曲线,用长虚线表示助曲线,: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助曲线,用短虚线表示。
间曲线和助曲线用于首曲线难以表示的重要而较小的地貌形态典型地貌及其等高线表示法,将地面起伏和形态特征分解观察,不难发现它是由一些典型地貌组合而成的1,)山头和洼地,,山头:,凡是凸出而且高于四周的单独高地叫山,大的称岭,小的称丘,山岭和山丘最高部位称~洼地:,比周围地面低,且经常无水的地势较低的地方称为凹地,大范围低地称盆地,小范围低地称~ 山头等高线,: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头;,,洼地等高线,: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 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区别山头与洼地,也可使用示坡线图,7-5 ;7-6,,示坡线,:,是一端与等高线连接并垂直于等高线 的短线,用以指示低洼方向2,),山脊与山谷,山脊,:,是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山脊线,:,是山脊最高点连线,(,实线,),山谷:相邻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山谷线:山谷最低点连线,(,虚线,),山脊线上坡度最缓,山谷线上坡度最陡,因而:同一条等高线上,山脊线上的点距山顶平距最大,山谷线上的点距山顶平距最小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脊线又称分水线:雨水会以山脊线为分界线流向两侧坡面。
山谷线又称集水线:雨水由两侧山坡汇集到谷底,然后沿山谷线流出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或地形特征线)3,)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凹地鞍部既处于两山顶的山脊线连接处,又是两集水线的顶端鞍部等高线,:,是在一圈大的闭和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和曲线4,)陡崖和悬崖,陡崖:,是地面坡度大于,70,,的陡坡,,,甚至为,90,,的峭壁;,,陡崖等高线,:在该处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4,)陡崖和悬崖,,,,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悬崖等高线:投影在平面上呈交叉状,,山顶山谷山脊和陡崖的图片,山谷山脊鞍部斜坡的图片,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综合图,7-10,,等高线的特性,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为连续闭合曲线如不能在本图幅内闭合,必定在相邻或其它图幅内闭合等高线只能在内图廓线、悬崖及陡坡处中断;,,遇道路、房屋等地物符号和文字注记时可局部中断,其余情况不得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间曲线、助曲线在表示完局部地貌后,可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等高线不能重合、相交,但在陡崖和悬崖处除外,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向高处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常规测图的一般过程:,,明确任务,调查测区,,编写技术设计书,,地形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检查与验收,,图的清绘与整饰,,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有关资料,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搜集资料与现场踏勘,,搜集资料,:,测图前应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及各种测量成果资料:,,已有地形图的测绘日期、坐标系统、相邻图幅图名、相邻图幅控制点;,,本图幅控制点的点数、等级、坐标、相邻控制点位置和坐标、测绘日期、坐标系统及控制点的点之记l,现场踏勘,:,了解测区位置、地物地貌情况、通视、通行及人文、气象、居民地分布等情况,并根据收集到的点之记找到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确定控制点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二,.,制定测图技术方案,,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技术要求,确定图根点位置和图根控制形式及其观测方法等确定测区内水准点数目、位置、连测方法等测图精度估算、测图中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及作业方式、人员、仪器准备、工序、时间等亦均应列入技术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