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机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 史本试卷共39题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选择题和判断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匀、涂实,未涂、错涂、多涂或填涂不规范均不得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材料分析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功臣后代熊绎于楚蛮之地,居于丹阳该史料可以佐证西周推行了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2. 图1是小史同学的读书笔记。
据此推断,他所记录的主题是时间:隋唐时期 标准:身,指体貌丰伟;1 / 10科目:明经、进士等 言,指言辞辩正;特点:“取士不问家世"; 书,指书法道美;“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判,指文理优长目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 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 使之参与国家政治 德行相同,则先取才能图1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3. 宋代稻田耕作水平不断提高,如在禾苗生产过程中排水晒田使稻根扎深、利用冬灌杀死害虫等这些措施反映了宋代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土地制度的演变 D.赋税制度的变革4. 明清时期,商人虽然在服饰穿戴、器具使用等方面受到压抑或侮辱, 但在法律上已被列入平民等级他们与地主、自耕农在身份上已无差异这一现象体现了A.坊市制度的打破宋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重本抑末的加强 D.闭关锁国的推行5. 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重臣或亲信担任.其主要职责是A.执学奏章、监察百官 B.统辖六部、执行政令C.参知政事、分散相杖 D.跪受笔录、拟写诏令6. 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提出这一设想的人是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7.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面临的资金、运输等困难下列属于这类民用工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天津机器制造局 D. 江南制造总局8. 1912-1919年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470多家,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钢铁等重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仍然以轻工业为主导C.摧毁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D.奠定了近代工业布局9. 1894年广州建立了第一个反对缠足的团体,随后各省会都有了类似的组织经过几次请愿,1902年光緒皇帝颁布上谕禁止缠足这段史料适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A.劳工问题 B.流民问题 C.妇女问题 D.贫困问题10. 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的呼吁。
与此有关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11.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决定在中国最富庶繁华的宁沪杭地区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尽快投降为打破日军的战略图谋,国民政府组织了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2. 1948年10月27日,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在某份电报中提到:“如果政府不是落得如此悲剧性的下场的话,那么它上星期在东北的军事策略就像是犯了喜剧性的错误该电文可以用于研究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13. 某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4. 图2是小史同学收藏的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使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
这些票证说明当时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是 图2A.私营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15.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原先的罗马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邦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财产可能被没收,这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罗马帝国制定了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16. 17世纪,西方某国依靠发达的海上贸易,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这个国家是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17.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步依附于议会从乔治一世起,国王退出了内阁为了主持内阁会议,首相应运而生该史实表明英国形成的政体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18.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汉密尔顿认为执掌行政权的人越多越不利于自由为此,美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权属于A.参议院 B.众议院 C.总统 D.最高法院19. 针对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俾斯麦致信威廉一世:“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与血来解决。
这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A.国家统一 B.政治民主 C.工人运动 D.贸易垄断20. 图3是不同年份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分布状况就大城市数量而言,1900年的英国超过了1800年的整个欧洲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动力是 图3A.殖民扩张的加剧 B.民主政治的建立C.海外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发展21.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等决议这一系列的政策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自由放任”政策 D. “斯大林模式”22. 1938年2月,罗斯福政府出台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不再以销毁农产品和减少种植面积的办法来制止农业危机,如果生产超出正常需要可实行销售限额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B.提高耕作效率C.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D.保护生态环境23. 二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 ~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
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A.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24.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经济合作大大加强,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这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是A.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阵营 B.化解了英德间的矛盾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导致了美欧关系破裂25. 表1是西方学者布里格斯对二战后某一制度的特征所作的归纳下列选项符合这些特征的是 表1A.混合经济 B.新经济 C.社会保障 D.自由经济2、 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26. “尊祖敬宗”、“家国同构”等观念深受宗法制的影响27.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代表了当时手工业高超的技术水平28. 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2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0.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2. 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是指居住在本城邦的全体成年男子33.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34.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35.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6. 二战后,英国建立起了以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7.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3、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38.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各区域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 138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历经十多年回到长安,将前所未闻的丰富的关于西域的知识传入中原,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西域各地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诏出使西城,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地的联系此后,汉王朝与西城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民间贸易也得到发展。
—— 改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 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影响 (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主要依据和标志性事件6分) 39.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同英、法等国结成以它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阵营,到处制造紧张气氛,甚至发动侵略战争它们在欧洲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冷战”;在亚洲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施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材料二 20 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政府坚持了20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也已日益破产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制造紧张局势的主要表现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背景8分)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