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2020教师资格考试《课程》课件

文档格式:PPT| 13 页|大小 55KB|2024-10-27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程,,,本章的知识结构,1,、课程及课程理论,,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设计与实施,——,设计模式,,4,、课程评价与管理,——,评价模式、管理模式,,重点内容是:,,1,、课程概念、类型、理论,,2,、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3,、课程设计及评价模式,,4,、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知识点,,1,、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更狭义的是特指某一课程2,、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内容)二是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三是课程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还规定各门学科 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计划),,3,、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中多次提到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4,、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期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在拉丁文中意为“跑马道”4,、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分类标准,分类类型,,,组织方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择自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制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其他,显性、隐性,分科、综合,知识、经验,,,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现代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保证课程的方向性、目的性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内容,保证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证课程的可接受性6,、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美),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他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他提出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7,、现代课程论主要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社会改造课程理论8,、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课程理论;又称为传统派主张课程分科设置孔子、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2,)活动课程理论:反对分科教学,杜威、克伯屈等3,)社会改造理论课程编制应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为重点布莱梅尔德、弗莱雷等4,)存在主义课程论承认学生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学生的需要决定课程奈勒、布贝尔等5,)结构课程理论课程以学科结构为核心,布鲁纳6,)人本主义课程论,课程以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马斯洛、罗杰斯等7,)要素主义课程论课程内容应是人类的文化要素,巴格莱9,、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原来知识技能一维的课程目标10,、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这也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有关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教学活动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开设的学科、学科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12,、课程计划的意义,;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一般不能任意变动13,、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课程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14,、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5,、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每门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规定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16,、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变化,:内容、功能、实施、管理,,17,、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18,、课程标准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作用,,,19,、我国课程标准的雏型出现在清末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课程标准,20,、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老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及各种视听材料21,、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2,、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文本、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文本,教科书的主要部分,编排有两种形式,,直线式螺旋式,,23,、,教科书的使用要求,:第一整体把握教科书第二重点设计教科书,第三充分利用教科书第四引进新知识第五适当补充乡土教材第六,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教科书24,、,教科书编写的原则,:,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统一4,)编排有利于学生学习5,)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衔接25,、课程设计的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提出,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一是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二是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三是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四是如何确定目标得以实现?以上四个问题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目标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有据可依,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提出,针对目标模式只注重预期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不能从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详述原则和过程,然后在活动中不断地改进和修正,将课程编制、研究、评价合为一体,因此教师应当成为课程的研究者但这只是一个理论模型,缺乏可操作性26,、三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动态资源),,,27,、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现代课程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28,、课程评价模式,:,1,)目标模式: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共分为七个步骤,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2,)目标游离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该模式分为四步:一、背景评价,二输入评价,三过程评价,四成果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29,、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0,、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一、选择,,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2,、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A,、方法,B,、课程,C,、评价,D,、结构,,3,、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A,、泰勒,B,、杜威,C,、布鲁纳,D,、斯克里文,,4,、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特点是(),,A,、强制性,B,、灵活性,C,、普遍性,D,、基础性,,5,、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D,、课程管理层次,,6,、课程结构的编制即(),,A,、课程设计,B,、课时分配,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7,、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D,、课程教学计划,,,,8,、课程理论侧重研究(),,A,、教什么,B,、如何教,C,、为谁教,D,、为谁学,,9,、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评价之父是(),,A,、泰勒,B,、博比特,C,、杜威,D,、苛勒,,10,、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课程标准,,二、填空,,1,、在我国,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2,、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等,,3,、根据课程任务可把课程分为()()()等类型,,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 是()()(),,5,、()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6,、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被称为(),,7,、课程计划的中心是(),,8,、经验课程又叫(),,,9,()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10,、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11,、学校课程通常是由校长领导、()参与研制开发以()形式出现。

    12,、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以()和()为主 (双基),,13,、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4,、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门类齐全不重此轻彼体现了教学计划的()特征 (基础性),,15,、,CIPP,模式的提出者是(),,三、简答,,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3,、怎样使用教科书?,,4,、课程是如何分类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功夫足球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