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页,共16页背景,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小型化设备普及,一次电池使用成本高,镍镉、镍氢电池有记忆效应,第2页,共16页历史,Thomas Edison,于,1890,年前后发明了锂电池,G.N.Lewis,从,1912,起做了许多锂电池的研究工作,1970,年,Aekson,制成第一颗锂原电池并投入商用,1992,年,Sony,公司首先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1993,年,Bell,实验室研发出第一颗聚合物锂离子电池,,1999,年商业化,第3页,共16页。
结构,外壳:钢壳或铝壳,以达到防爆的效果,正极:,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集流体,(,铝箔,),负极:,C,6,(,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粘结剂,+,集流体,(,铜箔,),隔膜:聚烯微多孔膜,有机电解液或聚合物电解质,保护电路:,Power Management Circuit,,电源管理回路,第4页,共16页正极采用嵌锂的过渡金属的氧化物,目前主要是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外壳:钢壳或铝壳,以达到防爆的效果,1992年Sony公司首先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解质的载体,一般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单层微孔膜,或者二者的复合多层微孔膜,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率放电时容量低,1993年Bell实验室研发出第一颗聚合物锂离子电池,1999年商业化,保护电路:Power Management Circuit,电源管理回路,镍酸锂(LiNiO2):成本低,容量高,但制造困难,多用作三元材料,摇椅式电池:正极钴酸锂(LiCoO2),负极石墨碳(C6),充电时锂离子(Li+)从正极脱嵌,经隔膜到负极后嵌入碳分子中;,隔膜是电解质的载体,一般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单层微孔膜,或者二者的复合多层微孔膜,锰酸锂(LiMnO4):安全,但高温性能差、稳定性差,三段式:预充电恒流恒压,三段式:预充电恒流恒压,此时电池无法承受大电流的冲击,因此以的涓流充电,锰酸锂(LiMnO4):安全,但高温性能差、稳定性差,工作原理,摇椅式电池:正极钴酸锂,(LiCoO,2,),,负极石墨碳,(C,6,),,充电时锂离子,(Li,+,),从正极脱嵌,经隔膜到负极后嵌入碳分子中;放电时反之,第5页,共16页。
正极材料,正极采用嵌锂的过渡金属的氧化物,目前主要是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钴酸锂,(,LiCoO,2,),:市场份额约,80%,,能量密度高,技术成熟;但钴很贵,镍酸锂,(,LiNiO,2,),:成本低,容量高,但制造困难,多用作三元材料,锰酸锂,(,LiMnO,4,),:安全,但高温性能差、稳定性差,磷酸铁锂,(,LiFePO,4,),:便宜又安全,但高率和低温性能不好,因此多用作动力电池,第6页,共16页负极材料,石墨,但分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天然石墨能量密度较高,但成本也高,第7页,共16页隔膜,隔膜是电解质的载体,一般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单层微孔膜,或者二者的复合多层微孔膜,隔膜性能决定了电池的内阻和界面结构,进而决定了电池容量、充放电电流密度和循环性能等关键特性,隔膜要有良好的电子绝缘性和隔离性,同时有一定的孔径,能保证锂离子的良好穿透性,第8页,共16页锂:最轻的金属,最高的电动势,镍酸锂(LiNiO2):成本低,容量高,但制造困难,多用作三元材料,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率放电时容量低,磷酸铁锂(LiFePO4):便宜又安全,但高率和低温性能不好,因此多用作动力电池,一致性问题:生产工艺难以控制,磷酸铁锂(LiFePO4):便宜又安全,但高率和低温性能不好,因此多用作动力电池,寿命:国家标准要求1C充放电500次循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达2000次以上,锂:最轻的金属,最高的电动势,隔膜是电解质的载体,一般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单层微孔膜,或者二者的复合多层微孔膜,镍酸锂(LiNiO2):成本低,容量高,但制造困难,多用作三元材料,能量密度低:不适合做成小尺寸电池,成本高:锂的提炼及操作困难,一致性问题:生产工艺难以控制,主要参数,额定电压:,最高充电电压:一般为,放电终止电压:一般为,额定容量:,25,时以、,I1,充电,3,小时后,,I5,放电至终止电压,(2.75V),时放出的容量,以,C5,表示,实际容量: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放出的电量,寿命终结:实际容量降至,60%C5,时,寿命:国家标准要求,1C,充放电,500,次循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达,2000,次以上,工作温度:,0,45,第9页,共16页。
最高充电电压和最低放电电压,最高充电电压,LiCoO,2,的结构是稳定的,但是,Li,1-x,CoO,2,的稳定性取决于,x,值,当时,Li,1-x,CoO,2,是稳定的,当时,电压为,最低放电电压,在第一次化成即充电完成后,,Li,+,转移到,C,6,负极中,再次放电时,,Li,+,向正极转移,为保证,Li,+,仍能正常嵌入,C,6,负极,不能完全放电,需留部分,Li,+,在负极中,该临界值的电池电压为,第10页,共16页充电方式,三段式:预充电恒流恒压,预充电:不是必须的,只在,V3V,时进行;此时电池无法承受大电流的冲击,因此以的涓流充电,恒流:一般为、,0.2C1C,;此时的大电流可以使锂离子进行快速而均匀的转移,有利于电池的长寿,恒压:恒流充电至电池电压为时,达到了电池能承受的电压极限,电流逐渐降低,至时认为充电终止,第11页,共16页放电特性,放电平台平缓,大电流放电性能差,容量受温度影响较大,第12页,共16页常见产品,锂,第13页,共16页优点,锂:最轻的金属,最高的电动势,锂电池:电压高,自放电率低,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长循环寿命,无污染,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无漏液风险,可薄膜化、可弯曲,更高的能量密度,单颗内可串联,第14页,共16页。
缺点,成本高:锂的提炼及操作困难,安全性差:有燃烧和爆炸的可能,需要保护回路,内阻较大:大电流放电性能不理想,高低温性能差:高温危险,低温容量低,第15页,共16页磷酸铁锂的应用,磷酸铁锂,即,LiFePO,4,,,96,年发现,,06,年应用,额定电压,充电终止电压,放电终止电压,优点:,大功率放电,可用,10C,连续放电,因此适合做动力电池,高温性能好,环境温度,65,时内温,95,时结构完整,可快速充电,,2C30min,可充至,95%SOC,循环寿命长,,1C,放电,2000,次以上,缺点:,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率放电时容量低,能量密度低:不适合做成小尺寸电池,一致性问题:生产工艺难以控制,低温性能差:,0,时约,70%,,,20,时约,35%,第1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