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法学 > 中国法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中国法制史ppt课件(绪论—夏朝)

文档格式:PPT| 30 页|大小 456.01KB|2024-10-15 发布|举报 | 版权申诉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法制史,什么是历史,?,学习意义,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周总理,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马基雅维利,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历史的功能与重要性,以史为鉴:从过去中总结经验和规律,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历史观:古代有崇古倾向(人心不古),现代的历史观更朝向未来,认为未来才是好的,也就是所谓进步几乎每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会求助于过去的经验,而这就是历史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了解中国法制的现状(上访 调解),传统法制对今天的影响,:,权力大于法律,:,政策高于法律、,特权法,家族主义法,(,株连,),重刑轻民,重实体轻程序,中国法制史的地位,中国古代法律源远流长,至少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号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中国古代法律特征鲜明,独立发展,是宝贵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曾对于东亚地区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立法沿革图,法经秦律汉律魏律晋律梁律陈律,北周律,北魏律,北齐律开皇律,唐律 同光刑律统类,大周刑统宋刑统,金律,(,元,),经世大典,元典章,明律清律,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法律以刑法为主体司法从属于行政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与法制关系回顾,夏商:,信奉鬼神,利用鬼神治国,天罚、神判西周:,敬天保民、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礼法并用、礼主法辅春秋末、战国至秦:,礼崩乐坏、法家思想,公开法律、刑无等级、轻罪重罚、依法断罪等汉初:,无为而治,约法省刑、轻徭薄赋等汉武帝后:,独尊儒术,上请、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等相继出台魏晋南北朝:,礼法进一步结合、礼大量入律,八议、官当、以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等纷纷入律,为礼法结合的最终完成和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奠定基础隋唐:,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立法要简约、划一和稳定;司法要慎刑等等思想指导,礼法结合、内容成熟的唐律诞生,是礼法结合的最终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法制的结晶宋元明清:,封建法律思想和法制的沿袭清末:,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实际上经历了器物引进到思想引进的过程),中华法系解体,法制改革,大量引进西方的法制原则和制度,如罪刑法定、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代理制度、辩护制度等。

    为开创近、现代法制夯实基础辛亥革命后至民国:,西方法学思想,资产阶级法制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民民主法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新中国法制建立,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法制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导 言,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制的起源,,古代各朝代和近代各政权的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法制思想、主要立法活动、,法律的内容、司法诉讼制度等,),,以及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的基础法学学科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目的,全面掌握中国法制的形成特色、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开阔知识面,奠定学习部门法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对法制历史的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素养,深入了解法律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自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三、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1.,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2.,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连续性和因革关系,3.,在我国几千所的历史进程中,法律制度本身也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篇章结构,一、夏朝法律制度,二、商朝法律制度,三、西周法律制度,四、春秋战国法律制度,五、秦朝法律制度,六、两汉法律制度,七、三国西晋南北法律制度,八、隋唐法律制度,九、宋元朝法律制,十、明朝法律制度,十一、鸦片战争后清代法律制度,十二、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十三、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十四、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夏朝,500,年,商朝,500,年,西周,250,多年,东周,500,多年,整个周代是,800,年,夏商周,1800,多年。

    封建社会:,2000,年夏代版图,第一章 夏朝的法律制度,第一节 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与法的产生,一、夏朝建立以前的社会状况,(一)夏朝建立以前的我国原始社会,(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奴隶主,奴隶,原始群,氏族公社,(母系,父系),第一章 夏朝的法律制度,二、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一)夏朝的建立,阪泉,(炎帝),涿鹿,(蚩尤),黄帝,尧,舜,禹,启,王位“世袭”制,第一章 夏朝的法律制度,(二)国家与法的产生,1.,标志:大禹传位于启,建立奴隶主专制统治,2.,根据:,(,1,)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九州,(,2,)公共权力的设立,初步建立国家机构,3.,特点:,(,1,)带有浓厚的宗法血缘色彩,(,2,)实行家长制的集权统治,(,3,)法律与道德并用,(,4,)刑起于兵,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和夏朝的法制,一、法律的起源,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原始社会有无法律?,法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和夏朝的法制,一、法律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礼,奉神祈福和祭神敬祖,(二)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刑起于兵,(三)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苗族 蚩尤,尚书,尧典,载:,“,(尧舜)流放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国语,鲁语,载:,“,禹朝诸侯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二、我国古籍对刑、法、律的释义及其运用,1,、法,东汉许慎,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汉代王充:,“,廌,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罚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灋,氵廌 去,2,、刑,即有,“,型,”,,,“,规范,”,之意也有,“,征伐,”,、,“,杀戮,”,之意兼有,“,法,”,和,“,罚,”,两层含义3,、律,说文,:,“,律,均布也,从律声,”,三、夏朝法制,“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还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据说夏朝就已有不孝罪名,并且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劣行,据说夏朝的监狱有“圜土”,“夏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vc42v63p
    资质:实名认证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