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北京考研中医考试真题卷(3)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教育观察法中最完备的状态是__A.结构式观察B.教育现场观察C.参与性观察D.全结构式观察 2.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__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科学性C.观察的客观性D.观察的自觉性 3.更好地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是__A.单利B.复利C.固定利率D.浮动利率 4.MHC限制性表现于A.NK细胞的杀伤作用B.ADCC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D.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E.补体依赖细胞毒 5.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IFNE.IL-1 6.在血流状态下介导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起始粘附的是A.整合素家族B.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选择素家族D.钙依赖粘附分子家族E.未归类的粘附蛋白 7.打破自身耐受的原因之一是A.与自身耐受有相似结构成分的微生物进入体内B.TH细胞功能障碍C.Ts细胞增多D.免疫系统不间断地与低剂量自身抗原接触E.内源性可溶性抗原的产生 8.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是A.C3b、C5aB.C3a、C4aC.C3a、C4a、C5aD.C3a、C2a、C5aE.C3b、C5a、C4a 9.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A.ψ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识别C.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0.在免疫应答中可被自身T或B细胞识别的分子有A.Ⅰ类MHC抗原B.Ⅱ类MHC抗原C.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D.以上都可被识别E.以上A、B可识别 11.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的表现无关A.免疫溶血性贫血B.肾小球肾炎C.I型冷球蛋白血症D.外源性急性肺泡炎E.血管炎 12.HLA分子多态性部位是A.肽结合B.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HLA结合区 13.在补体旁路活化中A.补体C6、C7、C8和C9不参与B.产生C3a和C5aC.需要免疫复合物D.备解素实际上是第一个参与此E.以上都对 14.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肺静脉回流受阻B.肺淋巴循环受阻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 15.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粗大结节是指A.门脉性肝硬化B.坏死后性肝硬化C.淤血性肝硬化D.寄生虫性肝硬化E.胆汁性肝硬化 16.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增生B.炎细胞浸润C.静脉阻塞D.富于蛋白的液体进入组织内E.动脉收缩 17.门体型肝性脑病血氨升高的原因有A.肝硬变病人门脉高压,肠道瘀血水肿,肠道内脂肪未被消化B.严重肝病伴有肾功能下降,尿素由肾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C.肝功能障碍,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过多D.肝性脑病时,肌肉活动减少E.门静脉与腔静脉的吻合支建立,自肠道吸收的氨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 1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侵犯A.硬脑膜外B.硬脑膜C.软脑膜D.大脑皮质E.蛛网膜和软脑膜 19.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沉积物,基底膜伸出“钉突”,穿插于沉积物之间应考虑是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C.微小病变肾病D.膜性肾小球肾炎E.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20.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A.大量气球样变的肝细胞B.桥接坏死C.肝实质迅速而广泛的坏死D.肝脏体积增大黄染E.部分肝细胞呈代偿性再生 21.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炎症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干酪性肺炎C.小叶性肺炎D.急性肾盂肾炎E.蜂窝织炎 22.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A.肝细胞脂肪变性B.肝细胞内嗜酸性小体出现C.肝细胞弥漫性气球样变D.肝窦高度充血E.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23.下列说法哪个是对的A.原发综合征系由支气管扩散结核菌而形成B.结核性脑膜炎病变主要位于顶叶C.干酪样坏死主要由结核菌的毒素所致D.继发性肺结核不能引起全身粟粒性结核E.干酪性肺炎多见于继发性肺结核 24.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A.肝、肾、脾B.心、肝,胃C.心、肝、肾D.心、肺、肾E.肺、脾、肾 2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A.变质性炎症B.增生性炎症C.化脓性炎症D.浆液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 26.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A.心肌纤维B.脂肪组织C.脑组织D.间质胶原纤维E.上皮组织 27.肠伤寒最严重的合并症是A.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脑炎B.肠穿孔、支气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C.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D.中毒性心肌炎、脑炎、支气管肺炎E.以上都不是 28.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B.一种血液循环的严重障碍C.全身危急状态,脉搏细快、尿少D.动脉血压过低E.一种应激状态 29.肾活检切片HE染色显示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普遍均匀一致性增厚,而无系膜及其它任何变化,最可能的诊断是A.微小病变B.膜性肾小球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E.GoodPasture综合征 3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蛛网膜下腔积脓C.肉芽肿形成D.微小动脉瘤形成E.脑疝形成 31.急性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为A.组胺B.激肽类C.5-羟色胺D.前列腺素E.以上均是 32.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A.神经性萎缩B.营养不良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废用性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 33.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其中哪一学说是指主要干扰了脑的能量代谢A.氨中毒学说B.假性神经介质学说C.胰岛素血浆氨基酸平衡失调学说D.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作用E.其他 34.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引起A.假膜性肠炎B.肠壁的蜂窝织炎C.肠壁的出血性梗死D.肠壁肉芽肿形成E.肠梗阻 35.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萎缩是不可逆的变化B.凡比正常体积缩小的器官C.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D.细胞内线粒体变小,数量不减少E.萎缩器官多伴有间质的增生 36.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A.大叶性肺炎B.疣状心内膜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风湿性心包炎E.慢性活动性肝炎 37.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血液高凝状态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D.维生素K吸收障碍E.血小板功能降低 38.有关风湿性心肌炎病变性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渗出性炎B.变质性炎C.化脓性炎D.肉芽肿性炎E.纤维素性炎 3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侵犯部位是A.脊髓灰质B.延脑C.小脑D.大脑灰质及神经核团E.神经节 40.慢性肾盂肾炎的肾脏肉眼改变为A.体积小,表面光滑B.体积不变,表面光滑C.体积缩小,表面呈颗粒状D.体积增大,表面呈颗粒状E.体积缩小,表面有大小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 41.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A.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促进DIC的发生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C.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D.减弱心肌收缩力E.损伤溶酶体膜 42.急性炎症的正确顺序,表现为A.细动脉痉挛→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静脉淤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白细胞壁立游出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淤血→细动脉收缩→液体渗出→白细胞壁立C.细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静脉淤血→白细胞附壁游出→液体渗出→细动脉痉挛D.细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静脉淤血→细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壁立游出→液体渗出E.静脉瘀血→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细动脉痉挛→液体渗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白细胞壁立游出 43.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由于A.结核杆菌直接作用B.动脉阻塞导致局部缺血C.腐败菌感染D.结核菌量大,毒力强,变态反应增高E.胰脂肪酶的作用 44.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B.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C.迷走神经兴奋性亢进D.胃排空加快E.粘液分泌增多 45.暴晒日光与下列哪一种肿瘤关系最密切A.肺癌B.唾液腺腺癌C.皮肤癌D.恶性淋巴瘤E.眼内恶性黑色素瘤 46.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A.血栓机化B.出血性增生性炎C.血肿机化D.肉芽肿形成E.肉芽组织形成 47.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A.心脏缺血缺氧B.低血压C.肺淤血、肺水肿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E.以上都不是 48.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A.胞浆的改变B.胞核的改变C.细胞膜的改变D.细胞间质的改变E.细胞器的改变 4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A.化脓性炎症B.变质性炎症C.纤维素性炎症D.浆液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 50.急性炎症时,引起液体渗出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病灶内组织渗透压降低和血管腔内流体静压增高B.管壁通透性增高、病灶内组织渗透压增高和血管腔内流体静压增高C.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病灶内组织渗透压增高和血管腔内流体静压降低D.血管壁通透性降低、病灶内组织渗透压增高和血管腔内流体静压增高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病灶内组织渗透压降低和血管腔内流体静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