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尤其“不敢默视”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几个监察御史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生 1(脱口而出):为什么会叫“乌台诗案”?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 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 1082 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今天我们要学的前赤壁赋正记录了苏轼从失意矛盾中超脱的心路历程师:现在同学们一起来看课文标题“赤壁赋”,同学们对“赋”了解多少?生 2:刚学的诗经“六义”有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是铺陈排比师:说得非常好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第一环节,师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导入新课 师:标题“赤壁赋”其实可以理解为“赋赤壁”,用“赋”的形式写赤壁假设我们同学游览了赤壁,让你们来写赤壁,你们觉得可以写哪些内容?生(杂然答道):自然风景、历史人物 师:那么,赤壁赋有没有写自然风物和历史人文?如果有,请找出相关段落生(杂然答道):第一段写自然景观 师:同学们齐读第一段那么有没有写历史人文的?生(杂然答道):第三段前半部分写历史人文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生齐读)师:文学中,写景目的是为了什么?生 3:抒情师:还有什么?师:同学们翻看课本第 28 面的单元提示生(齐声):抒情、说理师:抒情多是贯穿全文,说理主要在哪些段落?生(齐声):第三段后半部分和第四段。
师:可见本文是以“景情理”(板书)来谋篇布局,因景生情,缘情悟理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师:抒什么情?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字,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生(杂然答道):乐悲喜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师: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换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生(杂然答道):“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师:“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板书)师:“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生 4:消极的人生观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否定历史、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虚无主义思想师:同学们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生齐读第四段)生 5:分在“而又何羡乎”后师:对了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生(齐声):羡长江之无穷师: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
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生(齐声):递进师:“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生(齐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师: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生(齐声):“变”与“不变”师: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生(杂然答道):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师: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生 6:王羲之是从人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生死问题,庄子是 师:同学能回答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师:我来个戏说“一生死”,比如我家母鸡下蛋了,一个生命诞生了,对我的意义就是有蛋吃了;我将这蛋煎了,一个生命结束了,对我的意义还是有蛋吃了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师:王羲之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没有具体说明理由,现在请同学们帮王羲之写一段批驳庄子的文字限时6 分钟师巡视、指导师:时间到,请几个同学展示成果生 7:生命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它诞生时,人们并不能感觉到什么,但生命是极具创造力的,生命在其存在过程中往往创造出远远超出生命本身的价值所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生,延续着生命价值的创造;死,终止了生命价值的创造它们于生命的意义是对立矛盾的,又岂能等同视之生 8:古有庄子云:“一生死,齐彭殇这得到部分人的认同,但我不敢苟同,生死岂能相等?人生在世,当运用毕生所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司马迁若不忍辱苟活,又哪有史记如日月光芒照耀历史长河?邓小平若经不起三起三落的折腾,又哪有现今的中华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尚且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生死乎?生 9: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有蜉蝣朝生暮死,夏秋之交生于水边,来不及啜露,来不及观月,便葬身于水其生其死,可谓一也但又有谁愿意作这般生死呢?又有苏子渔樵于江渚,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虽无羽化登仙,但游尽赤壁,知鱼肥,识笋香,亦乐矣倘说“齐彭殇”,使苏子英年早逝,临如画江山,谁吟“大江东去”豪放诗章?难怪王右军说:“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师:前两位同学都能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驳斥生死不能等同视之,而且举马克思、司马迁、邓小平等伟人例子,论证有力后一位同学能同时从生命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展开批驳,更是棋高一招而且直接从赤壁赋中就地取材第四环节,拓展演练 师:本课通过对赤壁赋的深入探究,并联系兰亭集序,帮助同学们建立了积极的生死观,掌握了不绝对化,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课堂练笔修改后写在作业本上交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第五环节,小结作业 附板书:附板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安排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它们借游赏之事,探索生命的意义、治学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的教材选用的都是历史经典名篇,每一篇都闪烁着儒道释等百家光辉的思想。
编者要老师传道的意图很明显即非如此,看着这些影响历代、影响世界的如日月之耀眼光华的伟大思想就躺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又如何能不讲呢?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死观,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当然,也让学生领会了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的大家手法整堂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读、思、议、写训练到位,而且全部围绕“生死观”展开,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不足之处是: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学生需要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