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心 理 卫 生,,,1,,本章的学习目的和内容,目的:,,了解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特点、判断原则,,熟悉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熟悉个体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内容,:,,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第二节 儿童心理卫生,,第三节 青年心理卫生,,第四节 中年心理卫生,,第五节 老年心理卫生,,第六节 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重点和难点的标识:,★ ★ ★,,2,,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健康观的演变,,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WHO,健康定义:,1948,年 1989年(身、心、社、德),,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功能良好、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状态心理卫生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具体地讲,即保持心理活动的内稳态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3,,心理健康的特点,★ ★,,1、相对性:,环境、时代、年龄、文化背景,,,2、动态性:,个体成长、环境改变、经验积累及自我变化,,,3、连续性:,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4、可逆性:,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4,,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知,),情绪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差异,心理,性格、气质、能力、,,动机、兴趣、需要,外显行为,(,行,),心理学研究内容框架图,,6,,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精神卫生学会提出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心理卫生的标准是“三良”,即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智力正常,这是健康的首要标准;②情绪稳定而愉快;③人际和谐,这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这是心理健康的核心7,,心理卫生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心理卫生,学的性质:,,是研究人类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狭义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改造能力,,心理卫生的研究内容,,按研究对象分微观(个体)的心理卫生和宏观(社会)的心理卫生,,按研究的途径分横向(学校/家庭/群体)心理卫生研究和纵向(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研究,,8,,胎儿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胎儿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成熟胎儿的这段时期,一般为280天,,孕2月起胎儿已有皮肤感觉,孕5月起记忆功能发展,孕8月时能辩出音调高低并作出反应,,胎儿期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通过胎教实现的,,胎教的主要方法有:音乐胎教、运动胎教、言语胎教及其它,,,,,10,,胎儿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月龄,心理发展,心理卫生,孕2月,皮肤感觉,开始音乐胎教,孕3月4月,吸吮动作,听声音,开始运动胎教,孕5月6月,记忆功能发展嗅觉开始发育,能用脚踢宫壁,开始言语胎教,孕7月,用舌头舔自己的手,视觉开始发育,行为反应,发声功能,音乐、运动、言语胎教,孕8月,能辩出音调高低,味觉感受性增强,能辨别苦甜,遇宫外压迫会出现踢宫壁的反应,能感知母亲的情绪并作出反应,音乐、运动、言语胎教,,,11,,乳儿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时间,心理发展,心理卫生,2个月,辨别不同的图形、三维知觉,,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以及不同情感的语词,,对疼痛刺激相当敏感,满足生理需要,,(哺乳/睡眠),3~4个月,时开始出现初步记忆,感官,,动作训练,6~7个月,有深度知觉,此时的视力范围已接近成人,,时开始出现依恋和怯生,语言训练,8个月,时能学会用一些动作来解决问题,,人出生时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基本的情绪,加强母婴联结,10个月,基本情绪产生分化,,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忆,,,13,,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幼儿期是智力、情感、意志、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情绪体验丰富,,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力),,棉花糖-云 尿“兔、猪、鹰” 大-天,,个-伞 “狡猾”,,自我意识的发展,,,15,,幼儿期心理卫生,1.多做游戏,,2.父母以身作则,,3.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4.多表扬、少批评,,5.独立性的培养(还可以增加自信),,6.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16,,童年期心理卫生,1.适应学习环境,,2.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3.参加各种活动,,4.注意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学习兴趣、爱好、独立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训练),,,5.对学生应一视同仁,,6.培养良好习惯,,(诚实守信 尊重别人、规范行为、锻炼身体、物归原处、勤俭节约等),,,,18,,第三节 青年心理卫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卫生,,,19,,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2、自我意识的确立,,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分离”和“个别化”,,同一感形成,,3、情绪敏感而不稳定,,4、人格逐渐形成,,5、性心理不断成熟,,(青春期,12-18岁、青年中期19-25岁、青年晚期25-35岁),,20,,青年期的心理卫生,(一)自我意识矛盾的心理卫生问题,,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求知欲强烈与识别力低下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社会规范的矛盾,,,21,,青年期的心理卫生,(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卫生问题,,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合群倾向,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
青年的人际交往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青年的心身健康,,2、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社会化的唯一途径,,3、促进的良好个性的形成,,① 学会克制自我,,② 增强人际吸引,,③ 学会沟通,,22,,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四)择业的心理卫生问题,,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2.情感矛盾,,3.意志的摆动,,,2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五)性心理卫生,,1.青年早期,,(1)性生理知识介绍,,(2)促进性角色正常发展,,(3)引导少男少女正常交往,反对早恋,,(4)防止不良性习惯的产生等,,25,,青年期的心理卫生,2.青年中期,,(1)教育青年树立高尚的情操,摆正恋爱与学业、事业的关系,,(2)鼓励正常的男女社交活动,,(3)性道德、性伦理教育,反对婚前性行为,,(4)正确对待失恋,提高应变能力,,3.青年晚期,,,使其了解性生活的规律,避孕知识介绍,优生优育的教育,性道德教育等,,,26,,中年人的心理特点,智力与创造力的最佳状态,,人格成熟、特点鲜明,,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的社会经验,,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多种角色、心理冲突,,工作家庭压力加重,,28,,第五节 老年人心理卫生,老年期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矛盾,,老年期的心理卫生,,30,,老年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的变化,,听力、味觉、记忆力、注意力减弱,,知识广度、综合判断、推理能力良好,,,情绪变化,,性格的变化,,生死观的变化,,,31,,老年人的心理矛盾,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32,,老年期的心理卫生,增强社会适应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加强脑体活动是延缓心理衰老的关键,,改善家庭关系是维持心情愉悦的保证,,保持乐观情绪,是促进身心健康的良药,,纠正不良行为,是防治心身疾病的根本,,,,33,,第六节 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建立科学的心理卫生理念,,掌握基本的自我调控方法,,34,,建立科学的心理卫生理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善于利用“比较”,,接纳宇宙之规律——周期性,,正确理解“差异”,,,35,,掌握基本的自我调控方法,倾诉发泄,,拓宽胸怀,,乐观幽默,,转换心情,,请人疏导,,吐纳气功,,,,36,,。